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1)

王羲之画像

随便举几个例子:

“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享寿80岁,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享寿87岁。

颜真卿遇害的时候75岁。

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徵明,享年89岁。

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2)

剡县(今浙江嵊县)王羲之故居

那么,作为朝廷要员的王羲之,为何寿命却很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先谈谈王羲之的身世背景。

王羲之家族是西晋时期山东琅琊王氏家族,是将相之家、书法世家、名门贵胄。王羲之所处的年代,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魏晋南北朝,这时期,战乱不断、国家分裂。到公元280年,晋武帝统一了全国,但这种安定局面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十年,不久八王之乱起,晋室南迁永嘉南渡。

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在西晋初官至光禄大夫,王览的哥哥是著名的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在西晋时官至太保,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八王之乱时,追随掌握军权的司马越,王旷与司马家族的司马睿又是表兄弟。王旷通过从兄王导建议晋室南迁,得到司马睿的接受,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九月抵达建邺(今南京)。

王氏家族跟随司马睿举家南迁,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康(魏晋六朝时期的今南京)称帝,是为晋元帝。任命王羲之父亲王旷为扬州北境的淮南太守。

晋元帝登基那天,王旷从兄王导和文武官员前来朝贺。晋元帝忙从御座上拉住王导的手要求和他坐一起接受百官朝拜。晋元帝认为,他能有今天,得力于王导和王导的堂兄王敦,对王氏家族成员都封了重要官职,并亲赐琅琊王氏为“第一望族”,王氏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官员四分之三以上是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真可称得上是“王与马,共天下”。

随着王氏家族的日益强盛,王导堂兄弟王敦拥兵骄恣,对朝廷构成威胁,王敦于永昌元年(322)在湖北武昌举兵叛乱,惹怒皇帝,王氏家族从此大祸临头。这次叛乱虽然没有祸及王羲之,但王氏家族的势力却大大削弱,也再没有以前那样的受皇帝恩宠了。

可以这样说,自王羲之始,王氏家族的日子便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危险存在。

我们再谈谈王羲之官场失意

永和十一年(355)春,也就是在兰亭聚会后的第三年,王羲之放弃了二十多年的“官龄”,彻底告别官场,拖儿带女来到剡县(今浙江嵊县)过起了隐居生活。那为什么王羲之突然辞官,决定归隐呢?

王羲之归隐的政治原因便是他的朝廷“靠山”——殷浩的不幸倒台。殷浩曾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与王羲之交好,据《世说新语》载,殷浩称赞王羲之“逸少清贵人,吾与之甚至,一时无左右”。殷浩曾推举王羲之为护军将军。护军将军的权力很大,是中央禁军的主力,不但有一支保护皇帝和京师的军队,而且其下有属官,若受命出征,还可以设参军。殷浩倒台的原因归于北伐战争的失败。

王羲之另外一个辞官的原因,便是与王述的矛盾。王述何人?据史书记载,王述原与王羲之同年同宗,又为东周太子晋裔孙,王述生于太原王氏家族,王羲之生于琅琊王氏家族。

王述任会稽内史时其母亡故,王述按古制要守孝三年,由王羲之接替,丧期内,王述一直想着王羲之登门拜访,但令王述屡屡失望,王述觉得受了奇耻大辱,两人从此便产生矛盾。王羲之当时在王述的管辖之下,王述找各种借口,对对王羲之百般刁难,生性耿直的王羲之当然不愿忍受,于是,便提出辞官。王羲之曾说过“吾素自吾廊庙志”,说明他一直是不愿意在朝为官的。

王羲之为官期间,一直郁郁不得志,这也是促其寿命不长的一个原因。

两个孙女的幼年夭折,给进入暮年的王羲之又一巨大的精神打击

辞官后的王羲之过着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没有繁琐的政务缠身,也用不着在官场朝廷间周旋,更不用在枯燥无味的案牍疏奏上劳神。然而他还是觉得未实现平生志愿,倍感遗憾。曾感言:“年在桑榆,自然至此。倾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也就是王羲之53岁时,儿子王操之(延期)的女儿“四岁暴疾不救”,王献之(官奴)女儿玉润也因疾病而亡。王羲之在《延期官奴贴》中称“十日之中,二孙夭命。”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禁使王羲之感叹:“伤惋之甚,不能已已”,这种打击非常人所能理解。

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3)

王羲之书《官奴帖》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就在两孙女夭亡的第二年,即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老家祖墓接连被毁,王羲之痛彻心肝,写下了《先墓帖》,释文:“旧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王羲之顿首。”还写下了《丧乱帖》,释文:“丧乱之极,先墓再遭荼毒,追惟酷甚,号慕催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随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4)

王羲之书《丧乱帖》

从以上两帖中,我们不难看出王羲之的巨大伤痛和无奈,活人不得心安,死人也不能安稳于地下。

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5)

王羲之书《先墓帖》

最后一个影响王羲之寿命的原因,便是他晚年隐居期间,信奉道教,炼服丹药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东晋名士学人常感人生易老,生命短促,想通过炼服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王羲之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一家信奉五斗米道,大家知道,古代取名很讲究避讳,而王羲之父子名字后都带一“之”字,这恰好就是信奉五斗米道教的标志,每个人的人名后缀一“之”字。王羲之炼服的丹药是“五石散”,即五种石药:钟乳石、紫英石、白石英、硫磺、赤石脂。这些原料在当时比较稀缺,按不同比例配制成药后,据说能治病强身,还能壮阳,甚至让人神明开朗,飘飘欲仙,还有美白功效。

但是,丹药含有铅和汞等物质,服食久了就会对人的肠胃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这期间他写下了服食丹药身体不适的《干呕帖》、《极寒帖》、《夜来腹疼帖》和《衰老帖》,看来,丹药短暂的快感给他换来的是病痛的折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就如其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书圣”,就在他五十九岁那年与世长辞了。

书法四大家和王羲之的关系(古代书法家多长寿)(6)

王羲之书《夜来腹疼帖》,也称《上虞帖》。

综上所述,王羲之寿命之所以不长,是官场失意、靠山倒台、先墓遭毁、两孙夭亡和炼服丹药这几个原因了,尤其服食丹药,追求精神的洒脱和麻醉,是他最致命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