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1)

(后晋高祖石敬瑭)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契丹人南下洛阳,一举覆灭了后晋政权。

后晋,建立者是高祖石敬瑭。

当年石敬瑭招商引流,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后晋,当上了开国皇帝,虽然一时得意,但等到他的儿子少帝石重贵即位的时候,招商引流就变成了引狼入室。

契丹人大举南下,石重贵虽然有心抵抗,但后晋军队很显然并不是十分团结,将领和士卒们本着“兵败如山倒,你跑我也跑”的方针,要么逃离战场,要么阵前倒戈,后晋,就这么凉了。

看来,世道的变化真是难以琢磨,有的时候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是谁成全了谁。

相比之以往朝代灭亡之后,后人的扼腕叹息和无限追忆,五代十国的政权交替是十分频繁的。

往往是朝闻道,夕可死,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一个朝代就凉了。

五代十国时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王朝。

五代十国时期什么都少,就是皇帝不少。

后晋灭亡的同年,原后晋王朝河东地区的节度使刘知远就振臂高呼,建立了后汉。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2)

(后汉高祖刘知远)

政权建立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开疆拓土。

五代政权的疆域基本上是代代传承的,后梁传后唐,后唐传后晋,后晋凉了,本来后汉应该继承疆域,结果中途杀出了个契丹,导致以开封城为中心,黄河济水周围的土地全都落入了契丹人的手里。

刘知远开国,建立北汉,是在山西太原府,但他很显然并不满足太原这么一小块地方,人家朱温,李克用,石敬瑭当开国皇帝的时候,开的都是大吉普,住的都是大别墅,怎么轮到我刘知远当皇帝,就只能守着这一亩三分的自留地?

所以刘知远很快决定,带领大军,御驾亲征,兵出开封,争取把契丹人打回北方草原去。

帝王高瞻远瞩,有雄心壮志很好,但太原也是兄弟们舍命打下来的基业,倾巢而出之前,总要留个靠谱的人看家。

而这个看家的人,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刘崇。

刘崇,字不详,沙陀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旧五代史·僣伪列传》:少无赖,好陆博意钱之戏...

关于刘崇的生平,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只知道他早年间是个泼皮无赖,没有正经工作,每天游离于大街小巷之间,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赌钱。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3)

(刘崇,即后来的北汉世祖)

刘崇这个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而他最大的优点则是没有什么突出的缺点。

这么一个社会上的盲流子,如果不是其兄刘知远当了皇帝,那么恐怕当时的历史舞台,乃至于这篇文章,是基本上没有他的戏份的。

不过,今日不同往日了。

刘知远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开封,刘崇则被封为了河东节度使兼平章政事,全权代理山西太原府的军政民事宜。

说是代理,刘知远其实没打算让他这不成气候的弟弟承担什么重要的工作,治理城市你不会,看大门你还不会么?

刘知远是个旷世枭雄,在洛阳和开封结结实实的揍了契丹人一顿,拿下了中原北方广袤的土地,并将开封收复,定为都城,但可惜的是,这位仁兄天不假年,刚刚开始建功立业,就一病不起,领了便当。

刘知远一死,他的儿子刘承祐接替皇位,成为了后汉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即后汉隐帝。

刘承祐一登基就开始玩活,他认为朝廷里的大臣多是前朝老臣,资历太厚,架子太大,势力太强,非常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开始搞政治清洗,疯狂的诛杀大臣,结果收拾到一个叫做郭威的大臣的身上时,把活给玩砸了。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4)

(后汉隐帝刘承祐)

郭威是后汉朝廷的忠臣,而且还是那种死忠。

皇帝排挤他,他不反抗,皇帝打压他,他不反抗,皇帝降他的职,他不反抗,然而当皇帝把他的儿子,亲族们杀了个一干二净的时候,郭威终于忍不了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凉凉。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大婶也忍不了了。

我郭威为了你们后汉江山两肋插刀,你个小屁孩一上台你就插我两刀?

郭威忍无可忍,起兵叛乱,没有金刚钻硬要揽瓷器活的刘承祐自食恶果,后汉覆亡,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刘承祐一死,郭威基本上就算是控制了朝政,加上这位老兄平时在朝廷里人缘就不错,口碑也还可以,所以大家都有意推举他来当皇帝。

不过,杀刘承祐报他残害自己亲人的血海深仇是一回事儿,杀完刘承祐自己登基当皇帝,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他毕竟是后汉的臣子,世食俸禄,世受君恩,现在这个节骨眼儿如果弑君即位,个别大臣会怎么看待自己?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们又会怎么议论自己?媒体会怎么报道?营销号又会怎么黑自己?到时候史官们在史书上给自己记上一笔不忠不孝的烂账,那自己到时候跳进济水河也洗不清了。如果这些都不算问题,但至少还有一点让郭威十分忌惮,那就是刘承祐虽然年轻,没来得及生儿子,但刘承祐有个叫刘崇的叔父在太原留守,刘崇可是有个叫做刘赟的儿子。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5)

(后周太祖郭威)

而这个刘赟,从法理上来讲,才是后汉王朝的继承人才对。

于是,郭威立刻决定,派人去山西太原府,把刘赟接过来即皇帝位。

《新五代史·东汉世家》:旻独喜曰:“吾儿为帝矣,何患!”

听说郭威要拥立自己的儿子刘赟当皇帝,刘崇喜不自胜,俨然已经忘记郭威于他来讲,不是忠臣良将,而是覆灭他们刘氏基业的乱臣贼子。

他开开心心的派人把刘赟送到了开封,等着自己儿子加冕称帝,顺便封自己个太上皇当一当的消息,但他的亲信李骧却认为情况不容乐观,郭威已经起兵反叛,他连刘承祐都敢杀,就说明他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后汉臣公,而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枭雄,这样的人物,只会自己图谋称帝,而绝不会把您儿子立为皇帝。

李骧的分析,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郭威如果想要当皇帝,那么他唯一的阻碍,就是刘赟这个法理意义上的合法继承人。

我们老刘家还有后代,你郭威凭什么僭越称帝?

而只要郭威把刘赟诓骗到开封,控制住 ,那么一切就好办了。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6)

(刘赟 形象)

自古忠言逆耳,李骧的一番忠言果然打动了刘崇,导致刘崇暴跳如雷,认为李骧纯纯是嫉妒自己儿子要当皇帝,所以才进献谗言,于是立刻把李骧处死了。

可怜而愤慨的李骧临死之前,留下遗言一句:

《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吾为愚人画计,死诚宜矣!

我为一个傻子出谋划策,死也活该。

如果李骧把他的死认为是一种识君不明的报应,那么接下来刘崇的报应也很快就来到了。

在太原做白日梦的刘崇没有等来儿子刘赟即皇帝位,反而等来了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的消息,刘崇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五代十国时期兵变谋逆成风,篡权夺位更是家常便饭,子杀父,弟杀兄的例子比比皆是,那皇位是带血的皇位,那权力是杀人的权力,郭威怎么会那么好心,把皇位拱手相让?

看来,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刘崇还远远不够强大。

反应过来的刘崇立刻遣人去开封接儿子,但他的儿子已经被郭威毒死,早就上了西天。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7)

(北汉王朝)

鸡飞蛋打的刘崇恼羞成怒,他不再守着后汉的残垣破壁,当然也不可能臣服于郭威的后周,于是,这位仁兄强忍悲痛(当然这悲痛都是他自找的),在太原府称帝,建立了北汉。

打碎牙,和血吞的刘崇,这就算是和后周杠上了。

从乾祐四年,公元951年,到乾祐七年,公元954年,三年时间,刘崇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来反攻后周。

他自己打,组织兵力打,号召乡邻打,最后甚至不惜对契丹称臣,借助契丹人的力量来攻打后周。

不过,刘崇素无大才,带兵无方,在战场上更是输多赢少,更何况,此时后周太祖郭威已经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柴荣。

朋友们,周世宗柴荣是什么人物?

那是绝代英豪,天不假年的雄主,分分钟把刘崇按在地上捶还不跟玩一样?

郭威和宋太祖的关系(北汉世祖刘崇被郭威捶)(8)

(后周世宗柴荣)

乾祐七年,公元954年,北汉世祖刘崇病逝,时年六十岁。

北方山河秀丽,开封金碧辉煌,但对刘崇来说,那是他一辈子也回不去的故乡。

当年,他是一个地痞流氓小混混,后来虽然当了大官,做了皇帝,但他本质上其实还是个混混。

虽然他也姓刘,但他毕竟不是刘邦,像刘邦那样的人也毕竟是少数。

小混混们混来混去只会混日子,小滑头们滑来滑去最终滑铁卢。

历史虽然是有温度的,但纵观刘崇的一生,却又不免觉得唏嘘残酷。

不过,我相信在这种略带轻松幽默的笔触之下,大多数读者不会把刘崇当成一个残酷的失败者,而会把他当成一个搞笑的小丑。

人们常说,历史很有趣,但其实,历史并不是一直很有趣的。

相反,历史在大部分时间表现得都非常残酷,之所以你读起来会觉得有趣,那是因为有人把他写得有趣。

很多喜欢历史的人,爱把历史当成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刀把五脏六腑,各种器官都一一拿出来研究,这当然也是一种十分科学严谨的方法,但作者本人却并不喜欢这么做。

我本科是文学系,研究生方向是哲学系,所以我更喜欢把历史赋予有温度的情感,在面对历史时,我们应该先去感受它的呼吸,触摸它的皮肤,辨别它的纹理,其次,才能谈得上研究。

以诚见之,诚必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