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公孙丑成语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公孙丑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公孙丑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1)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2)凶(3),则移其民于河东(4),移其粟(5)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6)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7)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批注】

(1)梁惠王:即战国时代魏惠王。后迁都大梁,故僭称梁王。

(2)河内:此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当时是魏国的领土。

(3)凶:遭遇荒年、收成不好。

(4)河东:此指黄河以东的地区,当时是魏国的领土。

(5)粟:音“速",粮食的通称。

(6)填然:形容鼓音声势宏大。

(7)弃甲曳兵:丢弃盔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样子。曳,音“易"。

【故事阐述】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的是竭尽心力了。在河内遭遇饥荒时,就将那边的灾民迁移到河东,还运粮食到河内去救济。河东遭遇饥荒,我也是这样处理。仔细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像我这么尽心的国君了。可是邻国的人民并没有减少,我们魏国的人民也没有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一向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战争来作比喻。战鼓擂起鼓声咚咚响,双方的兵器已经交手,战败的士兵就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走了,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就停下来。如果逃了五十步的士兵却去讥笑逃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逃了五十步的只不过没有逃一百步罢了,也同样是逃走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奢望魏国的人民会比邻国多了。如果有人饿死了,就说:“不能怪我,是收成不好的关系。”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请大王不要怪罪于遭遇荒年,只要施行仁政,天下人民都会来投奔大王了。”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从这个故事浓缩而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或缺点,却不自知的去讥笑别人。

【讨论】

(1)梁惠王为什么认为自己比邻国的国君更用心治国?他又为什么认为逃五十步的人笑逃一百步的人是不对的?

(2)孟子对梁惠王说的这些话,主要是想告诉梁惠王该如何治国?

(3)当“自己用一只手指指责别人时,也同时用四只手指指着自己。”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想?请把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这次月考兄弟两人都不及格,却还相互取笑,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例:赛跑竞赛同样都没有名次,他们两个还在彼此嘲笑,正是五十步笑百步。

【相似成语】

相去无几;半斤八两

【课后时间】

请将个、十、百、千、万等字填在适当的空格中:

破绽( )出︰比喻做事、说话有很多漏洞。

( )夫莫当︰形容非常勇健的人。

( )年寒窗︰形容长时间的闭门苦读。

( )中滋味︰体会其中的感受。

日行( )里︰形容速度非常快。

参考答案:

破绽(百)出

(万)夫莫当

(十)年寒窗

(个)中滋味

日行(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