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1)

(泛舟游湖)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五月十八日。

长期闭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宅男朱由校突然来了兴致,在权宦魏忠贤的陪同下,到紫禁城西苑游湖。

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在一艘庞大的宝船之上,朱由校和魏忠贤君臣二人把酒言欢顺带对酒当歌,气氛十分融洽。

小小的湖波无法撼动宝船,对于这样的平稳,朱由校似乎觉得很没意思。

于是,他饮罢杯中酒,立刻带了两个小太监,亲自划船到湖心荡漾。

朋友们,大明王朝的皇帝们,跟水还是有点反冲的,如果朱由校翻阅过《明武宗实录》,那么他就会发现,明武宗朱厚照当年就是非要到湖里戏水,结果掉下去喝了个水饱,自此引发了肺疾,这才领了便当。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2)

(明熹宗朱由校 画像)

老前辈血淋淋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如果朱由校长点心,他断然是不会自己乘着一叶小舟到湖里溜达的。

但现在,朱由校兴致勃勃,已经是忘乎所以,这趟浑水,他是必须要淌了。

我们知道,朱由校同志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好。

他常年关禁闭,从来不健身,也从来不运动,作为大明帝王,他更是从来都没有参与过重体力劳动。

所以,亲自摇船的朱由校很快感觉体力不支,正巧在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当口儿,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骤起,那小舟无力抵挡,宛如一片落叶在水面上翻转身形,顷刻之间就被吹翻,两个内官监的小宦官当时便喂了鱼,朱由校奋力挣扎,好一会才被另外几个从大船上下来的仆从给捞上来。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3)

(皇帝落水)

明月高悬,清风徐来,这一场由朱由校掉进湖里而泛起的涟漪,很快又在波澜不惊的西苑中重归平静。

捞,是捞上来了,但这场十分意外的落水事件给朱由校落下了病根,皇帝肺部发炎加感染,两年之后就龙驭上宾,领了便当。

朱由校死了,但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

相比之老前辈明武宗朱厚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生信条,朱由校贯彻的生活方针是“世界虽然大,但我没兴趣”,这位年轻的大明天子一生之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工活,简称:刨木头。

一般来讲,皇帝的爱好,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很少有玩得精的,诸如虽然历朝历代,绝大多数皇帝都喜欢舞文弄墨,爱好个书法啥的,但真正玩的精的,也只有宋徽宗一位。(还是用江山换来的)。

但我们的朱由校同志,很显然不属于此列,他对木工活的热情度和专业度,是持平的。

比如,明朝用来睡觉的床,从明初到明末一直没有什么改良,床型很大,十分笨重,不能拆卸,更不便腾挪。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认为,明朝的造床业有必要迎来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就是擅长刨木头的自己。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4)

(木床)

于是,朱由校同志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设计图纸,准备材料,亲自动手,锯木钉板,没多久就制造出了一张款式精美,体积轻便,易于携带的新式木床,最牛的是,这款床不仅方方面面的超越了世面上的旧床,还自带折叠功能,属实是“大明黑科技”了。

并且,我们的朱由校同志还是个拷贝大师,自带如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人气角色卡卡西的技能,但凡是皇帝打眼这么一看的东西,他全都能一比一或者按照比例用木头复刻出来。

木器用具,看一眼我能做,亭台楼阁,看一眼我还能做,甭管是您见过的还是您没见过的,只要让我瞧上一眼,我保管给您弄一个一样的出来。

清初有位大家,叫做吴宝崖,在其著作《旷园杂志》中记载,朱由校同志有一天闲着没事儿,感觉自己家的乾清宫长得挺好看的,玩性大发,居然仿照着乾清宫的样子制造了一座微型宫殿,那技术水平,简直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外加鬼斧神工,就是明成祖朱棣来了,他也得蒙啊。(乾清宫建成于永乐年间)

当然了,做一张床,做一个精美的物件,仿制一个微型的宫殿,其实已经满足不了朱由校对木工行业的疯狂喜爱,于是他很快把黑手伸到了紫禁城的身上。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5)

(乾清宫)

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从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朱由校对紫禁城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改造,声势震天,规模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大。

并且,别的皇帝大兴土木,修房子盖宫殿,那都是工地里的白帽子——只发话不干活,但朱由校身为领导,却身先士卒,不仅任总负责人,更兼任总工程师,工程监理,以及一线民工,从宫殿的图纸设计,选材用料,再到工地的协调调度,以及具体的起柱上梁,插剑悬牌,全都由朱由校同志亲力亲为。

综上,我们看得出来,朱由校同志上午要在屋里刨木头,中午要造模型,晚上还要熬夜加班,到工地去参与基建,一天的档期排的是满满的。

他有的是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之中,但却几乎腾不出一点时间来处理国家大事儿。

朱由校不能处理,那么必然就要找人来帮他处理。

武将戍边,联系不上,文臣聒噪,实在太烦,朱由校挑来挑去,最终挑中了大太监魏忠贤。

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导演为了满足大众口味,把朱由校设置成了一个智商不太高,每天只会玩,结果被魏忠贤架空的这么一个帝王,然而事实上,朱由校虽然是个铁杆木匠,神玩天子,但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有一个纲的。

他不笨,也不傻,甚至还可以说是有点聪明。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6)

(红夷大炮)

皇帝任用过袁崇焕这样的大将,对辽东军务十分上心,皇帝引进过高科技“红夷大炮”,为明朝的国防添砖加瓦。

皇帝甚至还击败过在沿海骚扰的荷兰殖民者,足可以说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帝王。

但问题在于,他实在是太忙了。

原本,他只是希望把魏忠贤找来替自己办事儿,自己怎么说,魏忠贤就怎么做就得了,所以朱由校还特别强调,小魏啊,国家事务,无论大小,你都得过来请示我的意见,我让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

朱由校的想法很好,但问题是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往往是有些差距的。

魏忠贤这个人,十分鸡贼,朝廷里一有公务,有事情需要处理,他早不来禀报,晚不来禀报,单趁着每次朱由校在屋里刨木头刨的正起劲的时候过来禀报。

魏忠贤拿着奏疏来让朱由校做批示,拿主意,但当时的朱由校一头沉浸在木工艺术的世界里,哪儿有心思处理国家大事儿?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7)

(魏忠贤 形象)

所以每次魏忠贤一来,朱由校都十分漫不经心地搪塞说:这点屁事儿还来找我?没看我正忙着呢吗?你自己看着办就得了。

你让魏忠贤看着办,那魏忠贤可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结果,魏忠贤拿着皇帝的鸡毛当令箭,贪赃枉法,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整个大明王朝也随即陷入了黑暗之中。

魏忠贤能混成晚明第一权宦,混成大明王朝的九千岁,本质上还是要感谢朱由校的。

如果不是朱由校赏识自己,那么自己也混不到这种水平。

所以,为了朱由校的健康着想,更为了让朱由校能多宠信自己几年,魏忠贤也时常担心朱由校身体情况。

虽然说朱由校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但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这也不叫个事儿啊,所以魏忠贤十分贴心的,邀请朱由校没事出来活动活动,放松一下身心,结果,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落了水的朱由校一蹶不振,病体始终难以痊愈,朝廷里的御医们束手无策,都认为皇帝恐怕是没救了。

只有当时的兵部尚书霍维华跟朱由校打了包票,表示自己有一味仙药,名曰“灵露饮”,能治百病,你长期坚持饮用,一定是药到病除。

最奇葩的大唐(要多魔幻有多魔幻)(8)

(“灵露饮”)

霍维华吹得挺好,可如果朱由校同志翻过《明光宗实录》的话,就会发现,当年光宗朱常洛就是被大臣李可灼进献的所谓仙丹(红丸)给害死的。

不过,垂垂将死的朱由校毕竟对这个世界还是有所留恋的,他不愿意放弃这最后一丝生的希望,果断地接受了霍维华的提议,开始按时服用灵露饮,结果不喝能活三年五年,喝了之后身体逐渐肥大,又患了水肿,只两年便去世了。

根据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考证,霍维华进献的所谓“灵露饮”,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明光宗吃的毕竟还是各种名贵有毒重金属弄出来的丹药,而仙药“灵露饮”,其实就是馊掉的米汤。

熹宗朱由校无子,所以临死之前,皇帝找来了自己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朱由校拉着弟弟的手,含情脉脉,一脉柔情,又充满遗憾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死了,你接班,这就像是尧把皇位传给了舜一样。

崇祯的治国水平跟大禹比怎么样作者不知道,但作者知道的是,这个魔幻而荒诞的大明,已然已经,无路可走,无法回头,等待着它的命运,只有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