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汤屋开业时间(网红汤屋收归国有)(1)

  本报记者 杨思思 邱锦

  “收归国有,保留景观”,近日,备受关注的杭州西湖景区里的网红违建“汤屋”事件有了新进展。各个社交平台上,网友对此争论激烈,不少网友对这个做法表示肯定,“适合推广,避免浪费”;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是没收,而不是拆除?”甚至有网友调侃,“没收后,接下来是不是要卖门票了?”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执法部门、街道、律师等,拉直公众问号。

  为何是“没收”而不是“拆除”?

  这一建筑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下满觉陇29号(原79号),因为酷似动漫《千与千寻》里的“汤屋”,成为网红打卡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调查后认定,该“汤屋”存在“一层是合法建筑,一层以上是违法建筑”的问题。

  2022年11月8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发文公示,拟对“汤屋”违法建筑物予以没收处理。2月7日,相关部门确认“西湖网红汤屋已收归国有”的消息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通常来说,执法部门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比较多见的是“拆除”或者“部分拆除”,公众对于“没收”这一处置方式,相对比较陌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没收”也是法律规定的其中一种行政处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违建房屋的建设方式特殊,经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该建筑受力体系复杂,连接紧密、结构受力关联性大,拆除违建部分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原合法建筑的安全和使用,侵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综合调查后决定依法没收违法建筑。”

  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双认为,执法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案涉“汤屋”作出没收的行政处罚决定,于法有据。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也为这种处置方式点赞:“‘汤屋’在法律框架内没有被简单拆除,而是没收后继续沿用,这既不浪费社会财富,又增加了西湖魅力,这应该是最好的做法。”

  为何是“收归国有”?

  记者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了解到,公示期间,无论是承租人、还是村集体,均没有对该“没收”决定提出异议。该案件在查处中按规定进行了法制审核。“汤屋”的被罚没部分已于2022年11月30日转移至西湖街道办事处。街道接收后,开展了资产登记、安全检查等工作,对罚没部分进行了资产登记,将其收归国有。

  热搜评论中,也有网友提出,“没收汤屋”为何会是“收归国有”?

  浙江和义观达(前湾新区)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海燕介绍,“没收”简单理解意为剥夺原所有权人对财产享有的权利。没收的违法建筑物是指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建设,由执法机关进行查处并作出没收行政处罚决定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处罚决定生效后,没收的建筑物归国有或集体。她说,杭州目前没有明确规定没收后一定归属于国有还是集体,但是根据《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的规定,没收的法律后果之一是政府可以安排使用。

  上海兰迪(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盛佳文表示,目前街道“对罚没部分进行了资产登记,将其收归国有”,但鉴于这栋建筑的整体特殊性,底层是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合法建筑,上层“违法建筑”接下来还需要补办用地手续并进行产权登记。

  “汤屋”未来会如何?

  目前市民游客来满觉陇村,依然可以欣赏到“汤屋”伫立在茶园间的美景。有网友担心,“没收”后,接下来“汤屋”是不是要卖门票了?

  《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被没收的违法建筑,按以下方式予以处置:公开拍卖、政府安排使用、经政府批准的其他处置方式。

  “汤屋”的未来,会何去何从呢?盛佳文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合法程序重新出让、或者返租给满觉陇村集体,并由政府对“汤屋”整体建筑物和周边区域进行重新规划。

  西湖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同满觉陇村,征求周边茶地村民的意见,考察周边区块的接待能力后,邀请第三方设计公司进行整体规划,做出一个周全的方案,兼顾西湖龙井茶地保护和游客打卡的需求。

  “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一下,前来打卡的游客,不要为了拍到好看的照片,随意踩踏‘汤屋’周围的茶园。对于周围的茶农而言,茶园就是‘命根子’啊。”该工作人员说。

来源:浙江法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