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苑剧场坐落在江苏省昆剧院内南博老茶馆每天下午都有演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剧场排行榜前十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剧场排行榜前十名(这些小剧场这么火)

小剧场排行榜前十名

兰苑剧场坐落在江苏省昆剧院内。

南博老茶馆每天下午都有演出。

俗雅之间,本无定数。然而雅的自然从来都很文雅,如诞生以来便有诸多文人参与创作的昆曲,华丽婉转,柔情细腻;而曾经算作“俗文化”的诸多地方戏种,因着时光的沉淀,也成为了这快节奏生活里,求之而不得的一种优雅情调。而曾经流行过的、亦曾经没落过的传统非遗戏曲,如今在南京的小剧场里,重得都市人的赏识喜爱,这样的火爆虽然仍限于小众,但离孤芳自赏,已隔开千万里远。

A

朝天宫里的兰苑剧场,十年“蓄水养鱼”终得“一票难求”

兰苑剧场是南京目前颇有名气的小剧场,每周六,被称为“昆虫”的昆曲迷们便会聚集到这里,剧场只有一两百张座位,戏台古朴,观众和戏台之间的距离很近,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看得真真切切。有时门口和过道也挤满观众,大家都沉浸在昆曲的美当中,看台上演员轻舞水袖、身形隽美,听昆曲优美唱腔,缠绵婉转,如痴如醉。

从前,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

兰苑剧场在2008年之前,称得上是冷冷清清,有时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还多,五块钱一张票都卖不出去,昆剧院的院长李鸿良说:“那时候的票房真是惨不忍睹。”当初为了培养市场,兰苑剧场最初是免费请昆曲迷看戏,让那些从来没有听过、看过昆曲的观众知道昆曲、爱上昆曲。经过十多年来的坚持,昆曲迷越来越多,如今一到周六的演出几乎场场都是一票难求,更是有很多外地朋友专程赶来看戏,有时连站票都统统卖光。兰苑剧场如今的火爆,让很多人都大呼想不到,用昆剧院院长李鸿良的话来说:“兰苑剧场现在已经成为南京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兰苑剧场如今的兴旺火爆,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来自于十多年来昆曲人的坚持。”李鸿良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开设兰苑剧场就是为了蓄水养鱼,蓄观众的水,来成就昆曲艺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演出,昆曲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演员也能得到更多的经验。”

外地“昆虫”打飞的来看大戏

如今昆曲的粉丝群越来越庞大,李鸿良还发现,以前看昆曲的大多是白发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加入进来,大学生、外国朋友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七八年前认识了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位访问学者,只要兰苑剧场有演出,他场场不落,都会赶来捧场,他跟我说觉得昆曲的唱词和音乐都特别的美,而现在他更是定居到我的家乡昆山,也是昆曲的发源地,成为了昆山一所大学的教授,他就对他所有的学生说:一定要听昆曲。”

80后的陈小姐是一位资深的“昆虫”,喜欢昆曲已有多年,每个周六她都要去兰苑剧场听上一段昆曲,现在她已经和很多“昆虫”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我们这个圈子80%都是年轻人,基本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说起喜欢昆曲的原因,陈小姐表示:“我很喜欢古老的东西,一个戏曲从四百年前唱到了今天,经历过改朝换代,经历过战争,但还能保存下来,那一定有它的迷人之处。所以我一开始就特别想听听这个最古老的戏曲,一听就迷上了,我觉得昆曲的音乐特别美,节奏很慢很舒缓,让我们如今很快的生活节奏能慢下来,就像缓缓流水一样流到我们心里去。”因为喜欢昆曲的缘故,陈小姐结识了一大群“昆虫”,遍布北京、上海、宁波、广州、郑州等地,陈小姐回忆说:“记得有一次,石小梅的《桃花扇》演出时,一位杭州的“昆虫”赶过来但没能买到票,在门口苦苦哀求工作人员,哪怕卖他一张站票也行,可那天兰苑剧场已经全场爆满,最后工作人员被磨得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工作证借给了这位“昆虫”,他也终于如愿看上了这场演出。”

数数南京其他小剧场

老门东之金陵戏坊德云社

去年青奥期间,金陵戏坊在老门东开门营业。沿着老门东主干道一直往南走,尽头左手第三栋就是金陵戏坊,毗邻郭德纲的德云社,其正门正对着明城墙。整个戏坊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分为三层,其中地面两层,可容纳300到350名观众;地下一层主要是功能配套服务区。这里的节目包括京剧、越剧、昆曲、沪剧等多种类型,由市京剧团和市越剧团的主力演员担纲演出。

金陵戏坊不设门票,微信公众号接受预订,没有预订的戏迷们在座位有空余的情况下,也可以进戏坊听戏。但戏坊也有自己吸引消费的招数,比如推出了“梨园佳宴”,可以一边看一边吃南京美食。

夫子庙之永熙茶楼

今年7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张永熙在南京去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永熙茶楼”,也更加走进人们的视线。永熙茶楼主推南京文化,除了“南派相声”专场,下午还会推曲艺专场,如南京白局、南京白话、苏州评弹、扬州弹词以及老南京说书等,还有老南京美食,诸如桂花糖芋苗、酒酿元宵、咸菜根排骨汤。而今年6月,徐春华白局传承社在南京夫子庙永熙茶楼正式成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表示,她将长期在社里免费教大家学南京白局。

博物馆之甘家大院、江宁织造

兰苑剧场和南博小剧场,都藏身于博物馆内,而甘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博物馆里,也都有戏台。民俗馆里的老戏台,在庭院深深里,清净典雅,双休日下午都有京剧折子戏或白局的演出。甘家大院里,本就藏着多位戏曲传奇人物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人戏合一,恍若隔世。而江宁织造博物馆里的戏台,过年或暑期时也会有折子戏演出。

高校之南大黑匣子剧场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黑匣子剧场,主要是看话剧。将这个剧场也介绍进来,意在为南京喜欢小剧场文化的人们,多介绍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去处。除了南大本身的话剧外,也会邀请其他高校的剧团前来演出。根据不同情况,小剧场有时对外售票,有时采取不同种类的发票方式。可关注他们的微博。记者仲敏 王慧

B

小剧场和老茶馆的演出,就是南博非遗馆的“活文物”

自南京博物院2013年11月扩建工程完成重新开馆后,可谓是人流如织,四面慕名而来的人日益增多。不过,来过南博的你,在历史馆领略了远古沧桑,在特展馆赞叹了奇珍异宝,又在民国馆里过了把穿越瘾之后,有没有顺着路线再往前,在非遗馆老茶馆内驻足细听,甚至,花10块钱要壶茶,坐下来品品昆曲、扬剧、晋剧、越剧……享受把玩时光的乐趣?南博非遗展演策划人陈述知说,“我们馆的镇馆之宝不是青铜器玉器金器,而就是这些非遗演出的名角,传统演出就是非遗馆的‘活文物’。”

今年7月后小剧场才开始收钱

在南博看戏,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小剧场,可容三百余人;另一个是老茶馆,站着的不好统计,单论池座可落座百八十人,两处挨得很近。老茶馆多是上演折子戏、评弹等,而小剧场则可以上演整本大戏,如昆曲《1699·桃花扇》、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等。老茶馆的演出,除了周一整个儿南博都闭馆所以不演外,其他每天下午都有演出,而小剧场则是周末、节假日才有。

在老茶馆,站着听听不要钱,想细品落座要花10块买壶茶。而至于小剧场的门票,沙发座30元,楼座20元,这个则是在今年7月以后才开始实行的。陈述知告诉记者,从重新开馆以来,小剧场其实原本一直是免费增票的,“周六下午4点半开始发票,但有时从中午12点开始就有观众排队。说实话我们看着有点于心不忍。我们后来也是在倾听了观众反映之后,决定收取低于成本的惠民票价,凭身份证购票,每人限购3张,这样更有秩序。”

老人小孩大学生,什么群体都有

哪些剧最火爆?陈述知提到了曾经上演过的昆曲和扬州木偶戏,“都是一开票之后,很快就在网上被‘秒光’了。”陈述知表示,虽然之前免费,如今低票价,但高品质是可以保证的,因为来的都是名剧团的台柱子,比如昆剧的孔爱萍、单雯,锡剧周东亮,京剧李亦洁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角。陈述知表示,“就像每次的文物展览,虽然是免费开放,但都是拿出珍品一样,非遗馆的演出作为‘活态文物’,规格也是一样的。”而提到常来观看的人群,陈述知则表示,老人来观看的自然比较多,“有不少高校退休的教师很喜欢来。”但陈述知也提到,近来,来小剧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有外地票友会赶过来。”

上周,南博老茶馆在演晋剧时,记者采访了两位常客。一位王阿姨今年60岁刚退休,她表示自己是南博老茶馆的忠实拥趸,每个礼拜都要来逛逛的。而另一位杨女士,常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她表示,孩子虽然小,却很喜欢听传统戏曲,自己当然也就乐得经常带他来。

展演合一,是个新尝试

南京博物院本月即将亮相的将是《南腔北调——传统戏曲艺术展》。而上文提到的晋剧,就是为了该展览进行的一次预热。陈述知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是我们和山西博物院等合办的,山西是戏曲大省,所以我们特别请来了山西晋剧院的名家,来老茶馆和小剧场演出晋剧。让观众在看展览之前,先感受一下这‘北调’。”

而记者也了解到,晋剧、陕西秦腔、老腔、京剧、昆曲、皮影戏、木偶戏等大量活态演出与3D影片都将是本次展览的组成部分。陈述知透露,“极有可能从文物上看到的场景,现实中就有演员演出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