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今年1月2日哈萨克斯坦国内因汽油与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引发内乱后,周边国家纷纷决定出兵支援维护当地治安,其中俄罗斯派出了2500人、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则分别派出了150人与200人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成员国,这些国家向哈萨克斯坦派驻军队维和本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却在近日美国及西方媒体的乱带风向下变成了“侵犯人权”、“重振苏联”的邪恶举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普京回应美俄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普京回应美俄关系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今年1月2日哈萨克斯坦国内因汽油与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引发内乱后,周边国家纷纷决定出兵支援维护当地治安,其中俄罗斯派出了2500人、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则分别派出了150人与200人。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成员国,这些国家向哈萨克斯坦派驻军队维和本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却在近日美国及西方媒体的乱带风向下变成了“侵犯人权”、“重振苏联”的邪恶举动。
美国之声(VOA)还在最新报道中声称,对于哈萨克军警与俄罗斯军方滥杀“抗议者”的行为,联合国人权专家已于今年1月11日呼吁哈萨克斯坦当局和安全部队停止对抗议者不受限制地使用武力,包括致命武力,并确保对国家针对抗议者使用武力进行独立和基于人权的调查。与此同时,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也将矛头对准了俄、哈两国,企图引起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在哈萨克局势在俄方派兵后已趋于稳定的现时点,欧美等国却没有放弃对事件的炒作,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中俄家门口“煽风点火”还“火上浇油”的邪恶本质。
1、西方打压俄罗斯,美国扬言普京只有两条路可走。随着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Sergei Ryabkov)和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在1月9日举办日内瓦会谈讨论乌克兰问题无果后,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未来会不会成为东、西方阵营的“军事缓冲区”就成了外界十分关注的焦点话题。而本应从中调停的联合国,却成了欧美等国借哈萨克斯坦问题向俄方表达不满的政治工具。早在今年1月7日,北约(NATO)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就曾呼吁哈萨克斯坦暴力停止,并表示人权,特别是和平抗议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要得到尊重。不久,联合国(UN)人权专家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对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命令军警“无预警射击”横加指责。
依据联合国新闻(UN News)最新报道,近日对哈国发表联合声明的人权专家包括: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促进和保护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法外处决、即审即决或任意处决问题特别报告员;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问题特别报告员;人权维护者处境问题特别报告员;以及歧视妇女和女童问题工作组成员等。这些人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哈萨克斯坦对抗议者、民间社会活动家、人权维护者、记者和政党过度广泛使用‘恐怖主义’一词,似乎是为了制造恐惧,令人深感关切。这种使用不符合国际法,损害了哈萨克斯坦所有人的人权。不但损害了所有人的安全,还降低了这一在国际法中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的价值。不应使用这种‘恐怖主义’的概述语言来压制那些不同意政府意见的人,他们是在抗议社会和经济状况,并表达政治观点。应根据哈萨克斯坦的全面刑法典适当处理暴力行为,该刑法典有足够的能力处理这些行为。政府必须保护合法行使基本自由权,包括言论自由、和平集会和结社自由。此外,使用致命武力必须仅用于自卫,并且须在所有其他手段,包括非致命武力,用尽之后才能使用。这些原则也同时适用于得到哈萨克斯坦首肯、在其境内活动的外国部队。”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处理国内动乱的事件上,其实哈萨克斯坦政府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自哈国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于5日宣布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Almaty)和西部的曼格斯套州(Mangystau)进入为期两周的紧急状态后,原本提出恢复汽油、天然气价格的抗议者并未就此罢休,而是于6日直接将抗议升级为了意图推翻政府的武装暴动。在这样的情形下,托卡耶夫宣布对国内“恐怖分子”杀无赦,请求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出兵维持国内治安的举措,也是十分合情合理。但同样的一幕,在美国拜登政府及西方各国眼中,就成了俄军试图“占领”哈萨克斯坦,将其重新并入“前苏联”时期势力范围的表现。
对此,美国白宫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公开表示:“目前俄罗斯、普京总统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他可以走外交道路,或者也可以走升级的道路。我们肯定希望,外交道路是他们将要走的道路。”这话表面上是在期望会谈,实则是对俄方赤裸裸的威胁。不论是之前的乌克兰问题,还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内乱,拜登政府都没有就此让步的打算。但是鉴于哈萨克斯坦长期以来与西方国家有着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北约军队并没有贸然进入哈国与俄军搞对峙,只是动用媒体多次宣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向哈国派驻军队并不是“免费”的。普京答应出兵所开出的条件可能包括,要求哈萨克斯坦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重新让俄语拥有哈萨克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让北部的俄语系居民区享有自治地位;以及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俄罗斯军事基地等。
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用“请神容易送神难”来形容俄军对哈国的“操好心”,质疑哈萨克斯坦寻求俄罗斯军事援助以应对持续暴力骚乱“并不合理”,并发出警告称:“近代历史的一个教训是,一旦俄罗斯人进入你家,有时就很难让他们离开。俄罗斯领导的部队大约有2500人,第一批已经抵达哈萨克斯坦。在我看来,哈萨克斯坦当局和政府肯定有能力适当处理抗议活动,既要尊重抗议者的权利,又要维护法律和秩序,所以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觉得需要任何外部援助,我们正在努力了解更多。”
2、西方媒体已沦为美国政府的传声筒,挑拨中俄关系的政治工具。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对哈萨克斯坦派驻军队维和其实并没什么毛病。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6个成员国组成,其当初设立的目的就是用来对抗西方北约势力。但以英国路透社(Reuters)、德国之声(DW)等为首的西方媒体却“恶人先告状”,称俄国这次在哈萨克斯坦总统求援后第一时间立即出动部队进驻,体现出克里姆林宫时刻准备着对其出手,迫不及待的维护其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同时,对俄军为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军队的集结与投放,西方媒体也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暴乱,极有可能是“普京在幕后事先策划”,这“甩锅”俄国的意图实在是有些太明显了。
虽然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已经多次表态,称国内局势目前已经稳定,集安组织的部队将很快在数日内撤出,但西方各国却依然对哈国“忧心忡忡”。其中,德国政府发言人还于7日表示:“暴力从来都不是适当的答案,我们呼吁所有各方缓解局势,寻求和平解决方法,并希望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协议组织部署的军队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而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则在1月10日宣称:“哈萨克斯坦过度依赖俄罗斯或中国不符合欧洲利益。”自去年12月8日,社会民主党人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式成为德国总理,终结了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长达16年的保守派执政时期以来,新成立的联合政府就一直对中俄表现出一幅强硬的态度。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代替海科·马斯(Heiko Maas)出任外长的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其亲美言论已经让德国逐渐沦为了拜登政府打压中俄的“传声筒”。
除了一再强调俄军入驻哈萨克斯坦的“侵略性”,西方媒体也没有忘记借此挑拨中俄两国坚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国广播电视(BBC)甚至还在13日一篇题为《哈萨克斯坦骚乱:俄罗斯战略后院和中国一带一路重要伙伴》的报道里试图为中方“出头”,称中亚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被称为俄罗斯的“战略后院”,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最重要的伙伴国之一。但俄军却在中国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前就先行出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俄两国间的“深厚友谊”。文章还分析指出,在中俄哈三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哈萨克斯坦始终都在极力维持着在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平衡,中国与俄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利益也并非完全一致。俄国中亚问题观察人士也表示,对于“一带一路”进入俄国与前独联体南方国家必经之路哈萨克斯坦,俄国也担心其在被视为后院的中亚地区的势力和影响被削弱。俄罗斯还一直试图控制中国从中亚购买石油和天然气,以增强其对全球能源价格的定价权。但令西方感到失望的是,这种看似为中方着想的政治宣传,并没有让中俄两国反目成仇,反倒让中俄哈三国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早在1月7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就报道称,中方曾于当天向托卡耶夫致口信以示支持,并认为“外部势力”应对哈萨克斯坦动乱负有责任,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势力破坏哈萨克斯坦稳定、威胁哈萨克斯坦安全,坚决反对任何势力破坏哈萨克斯坦人民的平静生活,坚决反对外部势力蓄意在哈萨克斯坦制造动荡、策动“颜色革命”,坚决反对任何破坏中哈友好、干扰两国合作的企图。1月13日,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专员程国平还会见了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哈比特·柯依舍巴耶夫(Gabit Koishibayev),双方主要就双边关系、反恐安全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整个交谈过程十分融洽,宣示了西方破坏中俄、中哈关系的企图已经破灭。
哈萨克局势在俄方派兵后趋于稳定,但欧美等国却没有放弃对事件的炒作。在这场欧美与中俄新一轮的博弈中,欧洲与中亚各国也都“被迫营业”,卷入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交锋中。尤其是在1月10日,位于哈国西部里海岸边的阿特劳州政府宣布,哈萨克政府军队已将当地著名的田吉兹油田和其他具有战略经济意义的工业企业控制起来后,美国与欧洲各国更是无法“淡定”。因为田吉兹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油田之一,每年为哈萨克斯坦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开采量。而负责开采工作的,则是哈萨克-美资合资的“田吉兹雪佛龙石油公司”司(Tengizchevroil)。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双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组建了这家合资企业。雪佛龙公司占有一半的股权,25%的股权由另一家美资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持有,其余股权基本由哈萨克国有石油公司控制。
从目前来看,哈萨克斯坦的矿产和油气等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基本都由外国公司掌控,这其中西方资本占据很大一部分,中国资本只占据少部分,其次才是来自俄罗斯的资本,而西方资本主要来自英国、荷兰、美国和德国等国。因此,倘若俄军在哈萨克斯坦“长期做客”,真正感到威胁的并不是与哈国有着1,100英里(约合1,771公里)边境线的中国,而是深怕在哈利益受到损失的西方资本家。西方各国近期不厌其烦地炒作“俄军入侵”,其实也是怕本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利益落入普京大帝的手中,想让俄方尽快撤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