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十大姓 安吉五大姓王陈张李周(1)

  安吉是一个移民大县,县内姓氏众多,分布较为复杂,既有世代居住在安吉的本土姓氏,也有不同时期迁入的外来姓氏。据1994年版《安吉县志》记载:“县民各姓氏,由何时何地何因迁入,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姓氏,其来历也不一,难尽究考。”今天的《安吉生活市井印象》,请跟着我们去了解一下安吉姓氏的变化——

  1994年版《安吉县志》记载,安吉有550个姓,其中万人以上有9个,分别是王、陈、张、李、周、刘、杨、黄、徐。而现在县公安局户籍登记的常住人口中万人以上的姓有11个,分别是王、陈、张、李、周、吴、刘、杨、黄、朱、徐,其中王姓和陈姓人口已经突破3万。最少的危姓只有2人。

  县档案局局长唐银荣对同治、光绪前安吉“故家大姓”有考据,他认为,安吉在“同光”之前有四五百个集聚村落,居住着当时的原住民,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移民多了,大部分从本省“上八府、下三府”,及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迁入。如今,因工作需要、婚姻关系嫁入本县的外来姓氏就更多了,但还是离不开几大姓氏。唐银荣认为,从传承下来的家谱考证,安吉很多“故家大姓”与王室、将相、名门望族有关。

  王姓县内人数最多,部分为宰相王旦之后

  王姓目前全县有33179人,是县内人数最多的姓,在全县各大乡镇、街道都有分布。

  《安吉县志》记载,原孝丰县曾有“半县王,十里章,角里角落有姓郎”之说,现各乡镇皆有王姓。杭垓镇缫舍村王姓,系世居土著,繁衍分为18庄,和村村寨岳自然村、大王坑、东墅、东山、下庄等地的王姓,皆系其分支。南渡村(已为赋石水库淹没)王姓,系宋宰相王旦之后,随高宗南渡定居于此,为志播迁,遂名村谓“南渡”,王姓也称“南渡王”。孝丰镇横溪坞、杭垓镇新上塘村上庄自然村和水库淹没的紫土干坞等村的王姓,为其分支。报福镇王姓中的一支,清末由省内昌化县(今临安)迁来。孝丰镇东山、潴口溪的王姓由广德迁来,尽管他们不同支,但同宗。

  陈姓仅次于王姓,不少是陈霸先后裔

  陈姓仅次于王姓,有30068人,遍布各乡镇。据考证,安吉的陈姓不少来自长兴,属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后裔,而陈霸先的祖上则在汉代的时候从“云川”迁至长兴,又叫“云川陈”。

  报福镇统里、孝丰镇新村村和竹根前村车里自然村的陈姓,早在明初即定居。杭垓镇桐坑陈姓,原籍湖北随州,于清光绪六年(1880)迁来。梅溪镇石龙陈姓,祖籍河南永川,约于清同治末由平阳县迁来。

  张为县内第三大姓,散居全县

  张姓目前有22557人。递铺街道安城村张姓,一支始迁祖为张永康,于明初迁来今递铺街道双河村沿土干自然村,后繁衍至城内,自张士纯中进士,任广西参政后,此支张姓才得以显贵。唐银荣认为,古代同姓同宗居住在一起,一旦家族中有人当了大官,出了显赫之人,其后代就会兴旺繁衍。张姓另一支由宋大理卿张善伯随高宗南渡,居于萧山,至清乾隆年间,后裔张晋章再由萧山西兴迁来。天子湖镇古苑村、递铺街道巡检司边、昌硕街道张家村、梅溪镇独山头等地的张姓也源自于此。

  递铺街道吉庆桥张姓,则来自安徽省祁门县,自明至清,为当地耕读世家。

  李姓为县内第四大姓,双一李姓为唐宗室后裔

  李姓有21699人,分布全县各地。据双一村《李氏族谱》记载,双一村李村李姓为李唐宗室后裔。北宋状元李义随宋高宗南渡,后世居于李村,李义大儿子外居广德东亭,后来迁回三官、李家巷等地。而小儿子寄养在李村朱家,所以现在李村李姓和朱姓是两大姓。

  据考证,安吉李姓都大多属于李唐后裔,孝丰镇老石坎李姓,祖籍湖北襄阳,清道光年间逃荒至安徽广德,同治年间,闻原孝丰县地旷人稀,优待垦荒,遂转迁而来,子孙繁衍,潴口溪村后村李姓,属其后裔。梅溪镇李姓,明洪武初由江西迁河南光山,清乾隆时,再由光山迁来垦荒。递铺街道安城村李姓,原籍河南潢川,始迁祖李华南于清光绪年间随南来谋生人群至此,后来父母弟妹也来定居,繁衍生息,分居于今天子湖镇南湖、高禹等地。

  其他姓氏,各有各的故事

  周为县内第五大姓,共13110人,各地皆有。其中上墅村周姓,据上墅吴氏宗谱载,其迁入时间,早于南宋迁上墅的吴氏。县内其他周姓,迁入时间迟早不一,以清同治后迁入的为多。

  刘姓,星布各处,递铺街道横塘村的刘姓原籍河南光山,清同治五年前后,始迁祖刘文进闻朝廷招徕移民下江南垦荒,携妻而来,时横塘村一片荒芜,只剩凌、罗、颜、邵、张、吴几姓。经年,觉可立足,又接来两弟,自此,刘姓在此定居繁衍。鄣吴镇景坞刘姓,原籍安徽定远,始迁祖刘登明于太平天国战争后迁来。报福镇刘姓,原籍江西根州,其始迁祖于清光绪末来此串乡箍桶,后携眷定居。

  鄣吴村吴姓,原籍安徽淮安,北宋末,始迁祖吴瑾为避战乱南迁,至高宗南渡后,辗转于此定居。潘姓,原籍河南。隋末乱际,南迁浙地,五代十国时,吴越王曾授潘铉为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族遂显,子孙繁衍、散居于今杭垓镇文岱村、桐杭村、吴村村、唐舍村石柱、磻溪村石壁和原塘浦乡万塘里。天子湖镇南北湖村下城村潘姓,为久居土著。

  施姓,三国时,始迁祖施延由湖北蕲春县迁来,子孙繁衍,自三国迄清,名人辈出。东吴朱然(施延孙,其舅朱治初无子,乞为嗣,遂改姓朱)、施宽、施训和晋时施斌、施表、施品皆为将军,唐时施世瑛为刺史,宋时施涣之、施贯之、施元之皆中进士,明时施镇、施善、施学古和清时施文铨、施浴升皆中举。民国以来,此宗施姓后裔在县境的已为数不多。

  县内土著万姓,为故鄣旧族,属吴兴郡古姓之一。秦骠绮将军万潜始居鄣郡,六朝时,其后裔因官外迁,唐末,万华迁还故土,支派繁衍。安吉、德清、余杭等县区皆有万华之后裔。童姓,始迁祖童千七,于北宋前期迁来安吉童家庄,后迁至递铺街道南北庄村宜茂,现有近百户。此宗童姓,始终集居该村。

  还有畲族的雷、蓝、钟、兰(是蓝的简写),原籍浙江龙泉,初迁临安,清光绪转迁来安吉。

  人数最少的姓为危姓,全县仅2人

  笔者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吉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不少外省人士来到安吉,也出现了一些不少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姓氏,如蒙姓,只有30多人,忻姓只有15人,水、於、琚、辛等姓比较少,最少的是危姓,全县只有2人,女性,一位来自江西,一位来自云南,壮族人。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童思源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