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惊悚悬疑片《逃出绝命镇》。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1)

电影《逃出绝命镇》剧照

片头的英国童谣曲调欢快俏皮,让看电影时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了不少。

于是看完电影后找到了片头曲《Run Rabbit Run》。万万没想到的是歌词竟然如此残忍:

Run rabbit, run rabbit, run, run, run兔子快跑,兔子快跑,跑,跑,跑Bang, bang, bang, bang goes the farmer's gun砰,砰,砰,枪声从农夫的枪中传来

深夜,一辆车开过你身边,五秒后,车倒退回来,停在你身旁的路边,车内灯开着,音乐没停,run rabbit run,run rabbit,run run run........

这是电影中猎杀者玩弄猎物的过程,和歌词非常合称,所以这首儿歌常被用作恐怖片配乐。

但其实我们小时候听的很多儿歌,也是不能细想。

比如《泥娃娃》这首童谣,小时候瞎唱唱,但若细看歌词,就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阴森。

一个没有眼睛

一个没有鼻子

没有爸爸

没有妈妈

还不会说话

明明是欢快的歌曲,却莫名地觉得曲调很悲伤、很害怕失去的感觉。但是苦于《泥娃娃》的创作背景真的没有查到,也无从考证了。

最近随着《隐秘的角落》而重新被大众唱起的《小白船》,其实也不容细想。(对了,电视剧取景在湛江,欢迎大家来玩。三个小朋友临时住的小船,离狐狸家不到15分钟……然而当地并没有引起围观,网红来拍照什么的。最近休渔期,倒是停了不少小船。)

漂啊漂啊

漂向西天

你说都漂向西天了,能是人间的玩意儿吗?(害怕)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是,《小白船》并非国内原创,原曲是朝鲜童谣《半月》,曲作家尹克荣为了安抚丧夫的姐姐的哀伤,同时也为了疏解国破忧伤,由此创作了《半月》。

嗯,人家的安魂曲,不知道为何改编成给孩子听的童谣。(童年阴影 1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2)

在《小白船》中,桂花树、白兔、晨星,无一不描绘了孩子们对天空的美好想象;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灯塔,指引亡灵飘向西天,静谧缓慢的旋律,也处处流露出安抚的气息。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3)

《恭喜恭喜》也终于在一番努力(并没有)下找到了。

作曲者陈歌辛被日本占领当局逮捕,关入极斯菲尔路76号折磨了3个月后放出,写出了包括《恭喜恭喜》在内,《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等成名曲。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4)

试想,被折磨了三个月,可能写得出温暖快乐的童谣吗???这首歌曲,是复杂的。既有回首苦难的悲伤,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上内容均来自百度百科)

狐狸看到有人留言,如果0.5倍速度听《恭喜恭喜》,就很诡异了。当下去找了下,确实。。。不过,哪首快歌放慢0.5倍不诡异呢?

日本有首叫《かごめかごめ(籠目籠目)》的童谣。这是一首孩子们做游戏时唱的儿歌,历史非常久远,从室町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5)

围起来 围起来

笼中的鸟儿啊

何时何时出来呢

在黎明前的黑夜里

杀掉鹤与龟

正后方是谁呢?

这个游戏叫“小間取”或者“子捕り”,一个小孩做“鬼”,蒙着眼蹲在中间,其他的孩子拉着手围成圈,边转边唱这首童谣。如果歌唱完时,“鬼”能猜出他背后站着谁,被猜中的人便要接替他的位置。

儿时童谣记得吗(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谣)(6)

かごめ(笼目)是双关语,一方面是表示被封闭在笼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就是说围住他,不要让他出来。歌词里的鹤与龟在日本是长寿和吉祥的守护者,“杀掉鹤与龟,后正方的人会是谁呢”这句怎么想都觉得有丝丝凉意。

有人说,这个歌谣是在影射孕妇生产时生死一线的状态,笼中鸟暗示腹中胎儿,而被笼中“鬼”抓住的人,就会变成“鬼”的替身。此外还有好几种不同版本的解释,但无一例外都充满恐怖气氛。

这些我们曾经认为就是儿歌的旋律,最开始都不是儿歌。甚至是安魂曲、国破家亡、丧母、丧偶的旋律。

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包括我在内)小时候会觉得这些童谣非但没有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反而阴暗得让人害怕。

因为它的底蕴和内涵(即旋律)是没有变化的。就算人为地将歌词美好化、旋律快速化,一些感受稍微敏感的人,也是能感觉出来里面的悲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