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方言赶集(鲁西南方言杂谈-薅)(1)

2021年1月拍摄于新泰市青云山

古诗《周颂》先秦佚名作,共有二十三句,描写的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王、康王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的春耕夏耘、秋收冬祭场景。其中“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五句描写的是夏耘,其释译成现代文就是“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从这五句诗文,我们可以看到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鲁西南农村,田间薅草仍是以当地人叫做“锄、铲”的农具为主。我小时候干得最多的农活,就是放学后,带把小铲,到地里薅一粪筐草,扛回家喂猪、牛、羊。所以,薅就是拔除、揪的意思。延伸的意思,在当地方言里也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如“薅几颗白菜、萝卜,薅师傅的胡子,薅下几根头发,薅走了军帽,薅住领子”,还有“薅羊毛”典故,也就是1999年央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宋丹丹饰演的白云大妈为了给老伴织一件毛衣,利用给生产队放羊的便利条件,揪羊毛搓毛线,被扣上“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名,“薅社会主义羊毛”成了经典台词。

苏北方言赶集(鲁西南方言杂谈-薅)(2)

同上

附加说点“薅恼”与大家知道的“好恼”意思有不同的,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和《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只是我在此住了多年,从不曾薅恼乡邻,欺压良贱,你们无端地来扰害我家,是何原故?"中的“薅恼”是麻烦、骚扰的意思。在《聊斋志异·念秧》“生平不习跋涉,扑面尘沙,使人薅恼。”才和现在的“好恼”意思一样。

苏北方言赶集(鲁西南方言杂谈-薅)(3)

同上

据说,鲁西南农村,薅草地少了,改做撒“除草灵”药剂除草了。这从一个角度证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就是快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