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原地区的市镇勃兴,大致发生在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开始的铁路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起始年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铁路来了

铁路对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以低廉的价格,使大量商品和人员在短期内进行长距离的交流,大大拓宽了人与物的活动空间”,由此促进沿线城镇的兴起并对周边产生经贸辐射,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 经贸网络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1)

铁路来了

优势凸显

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建于漯河寨以东1千米处的郾城火车站因靠近漯河,故以漯河火车站代称。从漯河火车站北赴许昌约54公里,北赴郑州约 140公里 ,南到驻马店约56公里,到汉口370余公里。“汉口北来之货,豫南输出之货,多集散于此 ,故商务颇盛。”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2)

铁路运输成本虽然为传统水运的两倍,但不受季节及河道深浅的影响,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时间大为缩短,存货、堆栈费用也得以减少,优势非常明显。

巨大改变

1913年,漯河火车站客货总收入占京汉路的4.4%,在各站中排名第7,客运收入占京汉路 96个车站中的6.6%,为各站客运收入的第4位 ,可见漯河车站作为头等站的地位。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3)

“自通商以后,有京汉、陇海两路之便”“向之航河转运者,均改集火车载运矣。贾鲁河上,帆航之盛,不可复观 ”“周口商务,因以重受打击,萧条日甚”, 不少商务和商业人口陆续转入漯河 ,其传统大宗茶贸易十减八九,茉莉园存者,今不过一二处 ”。

这里的改变静悄悄

周家口的运销路线和贸易的终点市场也发生变化。京汉铁路通车前,周家口贸易辐射豫东南地区,以安徽正阳、蚌埠为目的地。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4)

商业的改变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周家口仍然保持一部分以蚌埠、镇江为终点的水运贸易,但大宗货物主要通过陆路或水路囤积至漯河,改由京汉铁路往南可直达汉口,往北可抵京津地区。周家口原有的贸易资源逐步西移至漯河。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5)

20世纪30年代,周家口工商业发展的步伐并非完全停滞,尚有启新榨油公司、祥盛魁蛋厂等企业,手工业种类仍不下 60余种。 然而,京汉铁路开通后,周家口与漯河的工 商业一衰一兴的变化趋势非常明显。二者贸易地位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铁路运输之于近代城市兴起或衰落的重要作用。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6)

近代的雏形

近代河南是“水系上一大中心之省份 ”“黄、运、淮、汉”四水中以淮河水运为最。铁路通车后虽“形势大变,南北货物之运输,多为陆路所夺”,但是淮河水运在沟通东西货物贸易、联系京汉铁路与广大农村等方面的作用依然较为明显。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7)

大宗货物、农副产品由漯河装船后经周家口和安徽正阳至上海、镇江等地。同时,舞阳、周家口、洛阳、开封等地与漯河都有公路相通。

漯河城际铁路建在哪(漯河一条铁路来了)(8)

漯河作为豫东南地区铁路、水路、公路的交点,腹地“东西纵深180公里,约一万平方公里”,初具有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的形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