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富华

佛说:众生皆有缘,一切有为法,意指世间万物都是因缘造化的结果。人生命运,地域格局莫不如此。

江西樟树,以1291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药都、酒都、盐都三都荣耀于一身,既是天地造化、因缘际会,且环环相生的结果?

传奇太过灿烂,令人难以置信,需要有思想准备,接受以下精彩。看下去去,必不负你此行。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

樟树的福城公园有组雕像,一棵樟树下盘坐着三个人,分别代表盐、药、酒,樟树的三个文化符号。

1

樟树从哪里来与盐都传奇

2亿年以前,江西是一片汪洋浅海。因为是浅海所以阳光充足,生命繁衍,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

2亿1千万年的时候,中国开始广泛的造山运动。江西所处的扬子板块位列其中。

然而造山的路并非一凡风顺,时而是海洋、山岛耸峙,称之为海浸时期。时而是陆地、山丘延绵,称之为海退时期。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

江西曾经是海洋,后沧海成山丘

6500万年的时候,喜玛拉雅山开始崛起,受其影响,江西被彻底带出海面,四周高而中间低。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

江西地形四周高为群山环抱、中间低为湖泊丘陵盆地

造山运动中,属于樟树的造化来了。上天在樟树埋了口巨型的大锅,四周地势均高于樟树,被群山包围没有撤退的海水纷纷汇向樟树。

随后江西经历了漫长的干旱期,炽烈的娇阳开始渚海。海水不断蒸发,盐晶留下,水域变窄,慢慢成为盐湖。就像今天青海的茶卡盐湖,成为天空之镜。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5)

上天渚海成湖,成天空之镜

大日娇阳万年的渚烤,盐湖完全干涸,慢慢收紧到大锅的底部,成为厚厚的盐岩留下。宝藏一埋就是数千万年。

千万年后的1970年6月8日,江西地矿局915地质队来到了樟树,本意是找石油,结果阴差阳错,油田没发现,却发现了个超级大盐矿。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6)

今九一五(前身是十普),已功成身退去了南昌,仅留下家属区在樟树,享受落日余辉。

盐矿面积133.6平方公里,比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还要大出28.6平方公里。

不仅广,而且厚,据勘探从34.5米~625米深,边缘薄中间厚,就像一口装满盐的大锅,揭开锅盖,里面是白花花的盐晶。

茶卡盐湖与之相比,深度只有4~8米, 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7)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如此一大锅盐有103.7亿吨,且盐质极佳,无任何的有害杂质,属盐矿中的极品,真是天赐樟树上等盐晶啊!

1970年,江西发现大盐矿的消息上了人民日报,如海啸般激起巨浪狂涛,狂涛在9月2日那天传到了庐山。

当时,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兴奋不已。

激情澎湃之下亲笔批示:『印发全会同志知晓,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宣扬。』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8)

为什么江西发现大盐矿,会在伟人的胸中掀起如此惊涛?因为千百年来,江西受够了无盐的苦,需要从浙江、福建、广东引进海盐。

海盐精贵,还需辗转数千里才能到江西,所以是紧俏品。紧俏到旧时代,部分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这种昂贵在热播的电视剧《怒晴湘西》中有所体现,虽说的是湘西,当时江西的深山里也雷同。

战争年代,盐是重要物资。比如井岗山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红军主要领导,都曾亲自挑盐上山,可见盐的珍贵关乎民生。所以江西盐的发现让毛主席胸中波涛起伏。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9)

井冈山时期,盐是革命的重要物资

上天不可尽人意,樟树发现了大盐矿,却生不逢时,晚于江西会昌的九二盐矿2个月零8天,与毛主席批示的巨大光荣失之交臂。

然而上天已是眷顾樟树了,探明的储量是九二盐矿的5倍还多。

樟树6月8日发现盐矿以后,既进入大会战,300多民兵投入会战,10月份开始投入生产。

因盐矿是6月8日发现,所以初立取名为六八盐矿,后经省政府更名为江西盐矿。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0)

70年代初的江西盐矿,井矿平台上隐约可见「六八」字样

江西盐矿,省字头国企,在70年代初可是金字招牌。

在金子招牌的大旗下,招收了若干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生和中学生,成为江西盐矿的元老。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盐矿初创如天地混沌初开,除了国企的名头,一无所有。

江盐人以天为办公室,地为办公桌,或晒盐,或以小铁锅渚盐,有如工业时代的蛮荒年代。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1)

江盐人晒盐的蛮荒年代

蛮荒年代,江盐人以青春为火,在70年代推动江西盐矿缓缓前行。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2)

铁锅渚盐的江盐的第一代,应该在前几年退休了。

两年后,江盐人用钢板焊成大平板锅熬盐,作坊时代开启,厂房还在陆续建设中,人力平板车是主要运输工具。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3)

70年代朝气蓬勃的江盐人

1972年11月12日,邓小平亲临樟树视察了江西盐矿,并表达了深切期望。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4)

1972年邓小平视察樟树盐矿,

从图片看,邓小平视察时,江盐连个厂房都没有,还处在露天熬盐时代,但大锅炉已经立起来了,熬盐进入了平底锅熬盐时代。

随后四十多年里,江盐人的努力不负邓公所望。

1980年,江西盐矿上了第一条10万吨真空熬盐生产线,略有现代化工业时代的身影。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5)

如今的江西盐矿,产能已越120万吨之巨,且产品优质多样,其卓越的口碑,将江盐产品推广覆盖到十余省市,并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十余国家和地区。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6)

晶昊盐化从高空俯瞰如一座城

如今的江西盐矿更名为晶昊盐化。晶为盐,昊为天,有晶昊的盐为海水结晶,来自大日渚海,浩大如天的意思。既含樟树盐矿的不凡身世,又含晶昊人追求远大前程的美好愿景。好名字,在此祝晶吴盐化一切如愿。

2

樟树文明及酒都传奇

战争会毁灭文明,也会推动文明,二战如此,樟树的四特酒也是如此。许多事如蝴蝶效应一般,发生在千年之前,却成事于千年之后,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4100年前,中华文明混沌初开,以治水闻名功盖天下的大禹王来到了吴地,以强大的武力瓦解了吴部落的三苗酋邦。

表面臣服的吴部酋长。暗中欲计取大禹王,恢复祖先光荣。于是在东海之滨,寻得渔家女仪狄,仪狄善于酿造一种饮料,能使人大醉不醒。美女加美酒,大禹王果然中计,饮后大醉三日。

然人算不如天算,大禹王虽然醉了,却因护卫的忠勇,卧睡三日安然无恙。然而醒来后,发现一片狼籍,损失惨重,遂视酒为毒药,断言后代必有以酒亡国者。于是命令用火焚仪狄,并下令后代不得饮酒,这就是中华第一禁酒令。

天意留下了一条缝,大禹喝酒时,孙子太康在旁偷偷喝了一口,从此念念不忘,于是种下了因。

多年后太康继位成了王,下旨取消禁酒令,于是杜康出场了。多年后曹操因酒后高歌《短歌行》:『何以解忧,维有杜康』,一笔把杜康带进了历史,成为酒圣。

然而传统的中国酒文化,尊重历史,奉远在杜康之前的仪狄为中国酒祖。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7)

天道伦回,数百年后商将夏给灭了,而此时吴王的一枝血脉已迁至樟树建造了吴城,即日后的吴城遗址。

吴王有重振河山之心,于是寻着先祖的遗迹,找到了仪狄酿酒的图谱,然后到阁皂山九龙泉的水,及当地优质大米整粒酿造,于是数百年后,仪狄酒重见天日。

得美酒后,吴王率众献酒祭天,命宰四头健壮的公牛,分别摆于东、南、西、北四方,祷告天神及列祖列宗,让吴人扩张四方,重现吴国的荣光。所以到现在的樟树民间,还有一坛好酒值四头牛的说法。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吴王的大业还没有成,酒的美名却已声名远播,引起战国七雄之一楚国的注意。于是派兵将酒都吴城(即樟树)及周边地区收入囊内,樟树酒遂成为楚国国酒。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8)

樟树吴城遗址

成为楚国国酒后,自此进入历史大平台,在浮沉浩荡的历史光阴里,不断涌现文人墨客,为樟树酒点赞背书。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19)

春秋战国时,千古骚客屈原,写了篇叫《楚辞-招魂》的诗,里面有『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的句子。

讲的是贵族宴饮的场景,华美的酒具已经摆好,里面装的都是琼浆,『琼浆』指的就是‘四特酒’。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0)

到了唐代,出了个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就是那个形容美女弹琵琶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大才子。

他在身贬九江的某个风雪夜,用『四特』招待朋友喝了顿酒,并写了首诗,诗与酒得一道千古流芳。

全诗如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翻译过来就是:『哥们,我有新出的四特美酒,正放在红泥小火炉上温着呢,你瞧窗外的天色已晚,彤云密布,看起来像是要下雪了,何不留下来,你我兄弟好好喝上一杯呢』

这首诗的酒情、酒意、酒境都十分的浓烈,再一次将四特酒的美名推波助澜上千年。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1)

到了宋代,出了个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也是一首诗将四特酒推入历史的大牛。

陆游十分命苦,从小受爱国主义熏陶,一颗爱国心却在南宋破碎的山河里飘摇。于痛心疾首中,一生都以恢复中原为已任。

然而虽然十分有才,充满正能量却倍受排挤,终生郁郁不得志,于是临终前充满悲怆的嘱托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事业不得志,爱情也很不得志。他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被老妈棒打鸳鸯散,以致一生情爱错、错、错。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2)

但有一天,爱情事业两不得意的陆游,却因四特酒而将万古愁暂时搁置。有诗为证,『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万事姑置之,逌然酣且歌。』。文中清江既指樟树。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3)

樟树曾经以河为骄傲,以水而立名,曾称临江和清江。

有大诗人的广告,却一直没个正名,多以地名或是酒色相代。直到清朝末年,四特酒名字才隐约出现,这还是和山寨酒智斗的结果。

清朝末年有个叫娄德清的人,在樟树开了家『娄源隆』酒坊,生意十分兴隆,引得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山寨『娄源隆』酒。于是娄德清在自家的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结果生意大好。

估计娄德清也是得了樟树民谚『一头好酒四头牛』的启发,效仿先祖,以四头健壮的牛,守住酒的正品并征服四方。

一切确如其所愿,可见生意人应该多喝四特酒,可祝生意兴隆扩张四方。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4)

1952年,在『娄源隆』的基础上成立了四特酒厂。1959年夏天,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四特酒做为传统历史名酒,和江西最著名白酒上了会,供中央领导品尝。

能品善饮的周总理品饮后赞到『“清香醇纯,回味无穷”』。于是四特酒的特从传说过渡到真意,四大特质被完美诠释。

数年后,周总理在江西共青垦植场,参加了场集体婚礼,婚礼上周总理以四特酒祝各位新人,婚姻像四特酒一样清香醇纯。可见四特酒的美好寓意比较适合婚喜宴。清香醇纯也应成为樟树人婚姻的流行语。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5)

跨入2000年,f四特酒以“中国传世特香始祖”的姿态,在中国名酒中开始闻名。后又与江西景德镇瓷器联姻,中国古典东方韵的形象深入人心。

如今四特酒品牌身价已逾百亿,年利税额十数亿,成为樟树纳税中的航空母舰。在此祝愿四特酒未来更辉煌。

3

修仙练药与南国药都传奇

樟树是个神奇的地方,据说从高空俯瞰,阁皂山与玉华山连在一起,犹如一条龙盘距在樟树的东南。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不过是座普通的山,但是懂堪舆风水的人来说,却是块风水宝地。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6)

1900百年前的东汉,天师张道陵途经阁山,看到此山形既视为风水宝地,于是留下采药修真。

有一天,张天师在阁皂山脚下喝四特酒,结果大醉了三日,醒来后感觉天灵盖透彻,大脑清明,于是顿悟『道、天、地、人』道教四大精髓。被尊为正一派道教祖师,成为樟树的第一代药王。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7)

一百多年后,三国修真界的大腕葛玄,在樟树码头弃舟登岸,这是他第23次云游天下,寻找洞天福地修道练丹,此前22次无一例外失败。

或许是登岸时正值一场雨后,空气格外清鲜透彻,加之当时没有雾霾。所以葛仙翁上岸后,远眺码头东面的阁山,看到山形犹如一座练丹的仙阁,且通体黑如皂色,思想这不正是天生一座练丹炉吗?

于是葛玄开始在樟树筑坛立灶,采药炼丹。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日葛玄也是在阁山喝了四特酒,结果大醉三日。

醒来后忽生灵感,何不以酒入药,于是练得九转金丹,成为道教灵宝派祖师。后飞升成仙,成为神话里的"太极仙翁"。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8)

中国古代四大天师,有两位都在樟树喝酒大醉过,醒来后灵感迸发,一个得道一个成仙,所以四特酒又有仙酒之称,是补获灵感的神丹妙药。

阁皂山因葛玄得道名声大震,成为道教名山,吸引了大批道学家、丹术家来樟树修道练丹。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29)

后来连历代帝王都成了阁皂山的粉丝,唐高宗更是直接封这里为天下三十三福地。

宋朝的皇帝也多是阁山的忠实粉丝,于是这一朝代在阁皂山大兴宫殿道观。

据历史记载,最壮观时有房屋一千五百间,十分壮观,放到现算得上是座规模极为庞大的修真学府。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0)

葛玄不仅在阁山上开宗立派,而且行医,特别是一到洪水泛滥,瘟疫横行时,就下山悬壶济世。

医术高明,加上樟树药灵,渐渐有名,于是樟树开始就有了药摊。到了唐朝壮大为药墟,宋朝扩展成为药市,并成立了药师院。

随着道教的空前发展,及后期宗教仪感的加入,樟树药灵验的名声传扬开去,有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名。

成名后的樟树药十分有人气,渐渐成为南方的药材集散地,到了明清发展为全国闻名的药码头,据记载清朝时,樟树有药行、药铺、药庄200多家。

樟树在宋朝就有了药师院,后来的三皇宫就是集宗教、会馆、与药师培训为一体的中医中药交流集散地。如果保留并发展到现在,兴许成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大学。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1)

三皇宫

樟树历代出了不少神医国手,最为传奇的我以为是黄石屏,他的事迹在80年代,被拍成电影《魔针》。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2)

黄石屏雕像

黄石屏气功、针炙极为有名,特别是飞针绝技惊人,曾与老外斗技,医治好大侠霍元甲的疑难杂症。其飞针绝技在电影《魔针》、《霍元甲》(或是《黄飞鸿》,记不清了)中有所演绎。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3)

解放后,1958年,国务院批准了三个药交会,樟树是其中之一,并以其影响、参会人数、成交量之大,历来成为三大药交会之首。

到了2018年药交会,更是吸引7600家医药厂商到会,超10万名医药代表参会,药交会首日即创下60亿的成交额。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4)

今日的樟树拥有药企12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0人,并拥有一艘药企航空母舰,仁和药业,位列全国民企500强。

其他如药都、九州、五州、庆仁、天齐堂、齐灵药业,如战列舰分列两旁,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如今的樟树正用100亿,打造以药为核心,集产业、金融、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歧黄小镇。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5)

未来樟树药业的雄心是,使樟树成为影响全国的药业研发中心,中药商流物流中心,构筑中国药业硅谷,打造药企千亿产业集群。

伟大时代洪波涌起,樟树药业必乘风破浪前行,六十三万樟树人拭目以待,祝药都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4

极为辉煌灿烂的樟树经济

樟树的经济在古代十分的灿烂,巅峰时期当属明代,其光芒辉煌天下无出其右。

在明朝江右(即江西)商帮兴起,北京41个商会,江西占据了14席。在江西商帮的助力下,及『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经樟树不灵』的显赫威名下,天下药商十之八九来自樟树。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6)

基本可以推测,明清宫庭戏里,皇帝妃子进的汤药,多经樟树人的手,特别是来自南国的药,几乎铁定来自樟树。没经樟树贴牌的药,帝妃是不会喝的。

在明代不仅樟树的药帮称雄天下,明朝初年,河对岸的临江木帮兴起。起因是为皇家采买皇木兴建宫室殿宇。

于是临江木帮收集天下木材,而赣江成为行木排的高速公路。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7)

木材经高山,下溪流,入江河,辗转入赣江,由独木,成小排,到赣江汇成大排,再经鄱阳湖入长江成为江排,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

所以可以这样推测,北京的故宫紫禁城,巍峨的宫殿楼宇,不少木料经过樟树人的手。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8)

药与木,天下暴利。可以想见明代樟树有多富,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杨州,浪里飘金也不为过。

据明朝史籍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朝户部上书,建议天下立33个税赋重镇,有武昌、广州、苏州、福州、南昌、杭州、成都、重庆、太原、临江、樟树……等。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39)

节选自《故镇樟树记事》

樟树的临江、樟树位列其中,天下三十三分有其二,放在今天有如樟树汇聚了2座二线城市的经济总量。可见樟树当时有多富。

如此富甲天下的樟树,在明清时期是何景象呢?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0)

樟树码头上的望津楼,祈福木业、药业、利涉大川

樟树码头总是千帆林立,人来人往,所以赣江三大码头之一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

浩荡的江面上,时有放排的汉子,唱着排工号子告别家乡,木排连江浩浩荡荡。

假如你是商人,在明清时弃舟登岸樟树码头,经望津楼入街市,你会发现樟树街面的热闹,相对于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1)

青石板铺就的樟树街面,有药铺商家200多家、木材商400多家,青楼、酒家、客店、赌馆鳞次栉比。

一到晚间,家家挂上红灯笼,外面是人头攒动车马稠,里面是觥筹交错、人头攒动,猜拳行令、风流调笑、纸醉金迷。演绎着人间的富贵风流。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了清朝末年,樟树随着整个国家的风雨飘摇,花落残红渐渐凋蔽,星光暗淡上百年。

解放后,春风又绿樟树,盐、药、酒三足鼎立,成为樟树的三大经济支柱。90年代末,樟树的金属家具产业,取代明清木帮享誉全国,成为樟树的第四根经济支柱。

21世纪的樟树,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县、中国最具幸福百强县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2018年税收超60亿,GDP破500亿大关。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2)

樟树总是与时俱进,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代人计划,樟树的未来不可限量。相信在百舸争流竞自由的今天,樟树的未来将更风流。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3)

最后将樟树亿万年历史高度总结一下:

樟树历亿万年时光,沧海成山、成水网、成良田

天造大锅埋下巨大宝藏,千万年后成为盐都

经海、经山、经盐湖、经沙漠之后

又拜喜玛拉雅山所赐,经千万年雨水浇灌

汇聚江河水网又成万倾粮田渔米之乡

机缘巧合,天地造化成就福地樟树

引来智慧先民的捷足先登

及殷商文明的南迁繁衍

留下筑卫城、吴城、樊城堆三处古文明遗址

于樟树三足鼎立述说远古的辉煌

有了智慧有了粮,再引阁皂山九龙泉的水

酿造四特传奇

引千年离骚成就酒都传奇

又因洞天福地的造化

引来道家修仙练药在阁皂山成宗立派

集千年樟树药之传奇、灵验,终成南国药都传播深远

于是盐都、药都、酒都三英汇聚樟树成就三都传奇

文章资料来源:

1、《江西盐矿发展史略》郑建明 2002年

2、《故镇樟树记事》陈怀生

3、《中国井矿盐》第32卷第4期《对接井采卤技术在多层、薄层岩盐中的应用》,作者江西盐矿黄存谟,傅建云

4、《仪狄献酒,特香传奇——源远流长的樟树酒文化》

5、《樟树药业发展状况》(樟树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

6、《百亿元打造药都小镇》(江西日报)2017 年8月

7、《百度百科》

我是樟树人

我为樟树而骄傲

感谢作者王富华用心写的这篇文章

让更多人了解樟树的传奇所在

看完了发出去

让更多家乡人看到吧~

樟树美景(致我的家乡)(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