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非遗学起来。

黄飞鸿、方世玉、梁赞、叶问、李小龙,高手辈出,岭南武术,源远流长。那么,真实的南拳到底是怎么样的,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南方都市报《高手在民间》2021年第一季,寻访珠三角武林高手,推出“我爱南拳”系列直播。

由于《叶问》等系列电影的爆红,让咏春拳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咏春拳分正身、偏身,佛山正身咏春拳门徒百万,遍布海外多国,而广东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以下简称“鹤山咏春拳”)却十分神秘,过去很长时间里,仅在梁赞的故乡—鹤山市古劳东便村乡亲间传授,不教外人,鲜有人知。而如今,偏身咏春拳改编而已成的咏春操,已进入了学校传承推广,鹤山咏春拳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

近日,南都记者探访梁赞故里,寻找古劳偏身咏春拳的奥秘。

【历史】

正身、偏身咏春都源于梁赞,叶问、李小龙都是其弟子

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广东籍女子严咏春跟随少林五枚学习武艺,研创了一种灵巧多变、借力打力、以弱胜强的拳法,后人以其名字命名为咏春拳。后来,严咏春嫁给福建盐商梁博俦,将武艺传于夫婿。梁博俦再传给梁兰桂,梁兰桂传黄华宝。

黄华宝为红船中人,与梁二娣为伍。当时,至善禅师混迹红船中,期间将绝技六点半棍传与梁二娣。黄华宝与梁二娣将咏春拳和六点半棍融合,梁二娣将武艺传于梁赞。

梁赞原名梁德荣,生于1808年,是鹤山古劳东便坊人。梁赞一生钟情武学,在梁二娣和严咏春的悉心指导下,梁赞尽得咏春拳奥秘,并将多种拳术的精粹揉合进去,达于化境。梁赞在佛山开设“荣生堂”做医药生意,传授武艺,弟子众多,享有“佛山赞先生”的美誉。现活跃于佛山、广东、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咏春拳传人,皆出自梁赞门下。梁赞把咏春拳开宗立派,发扬光大,鹤山梁赞被尊为咏春拳开派祖师。

梁赞传授咏春拳有两支。一支是正身咏春拳,系梁赞早年在佛山设馆传授的,传人包括其儿子梁璧,还有弟子陈华顺、雷汝济、卢桂(猪肉桂)、梁奇、大山树等。咏春宗师叶问(梁赞徒孙)、功夫巨星李小龙(梁赞曾徒孙)都是出自这一支。其中,叶问的弟子梁挺曾担任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教练,于1973年开始创办“国际咏春拳总会”,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分会达4000多个,门徒过百万。

另一支是偏身咏春拳,系梁赞晚年回乡时传给古劳乡中后人的。相传,梁赞回到古劳,把自己毕生武艺浓缩成精华,将原来的正身咏春拳改为偏身,再精简提炼出十二路散手拳法,传给了徒弟王华三。王华三又将这种咏春拳绝技传给了冯(朝)振等八个弟子,冯(朝)振传给弟子冯根珠和两个儿子冯(炎)良、冯强。由于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实战技击效果好,过去师傅收徒传授较为保守、低调,多为家族内传授。直至改革开放后,古劳偏身咏春拳传人在鹤山县城开设咏春拳健身馆,使古劳咏春得以公开传授,进而香港等地得以传扬。

梁赞咏春师傅有几个传人(梁赞故里访偏身咏春)(1)

鹤山咏春拳第五代传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冯家辉在演示木人桩的训练手法。

【走访】

梁赞故里,古劳村有近十家咏春拳家庭武馆

6月8日,南都记者走进鹤山市古劳镇古劳村,便被强烈的咏春拳文化所吸引。

在古劳村东便坊入口不远处,是一个以咏春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内建有3.8米高梁赞铜像以及12个咏春拳招式铜像。梁赞铜像侧边的文化长廊记载着“咏春拳渊源”及“梁赞生平”。公园内还设有比武台、水上演武台等。不少游客到此都会停下脚步,拍照留念。

梁赞咏春师傅有几个传人(梁赞故里访偏身咏春)(2)

鹤山市古劳镇古劳村,梁赞的故居。他把咏春拳开宗立派,发扬光大。

梁赞咏春师傅有几个传人(梁赞故里访偏身咏春)(3)

沿着村道(当地取名为“咏春传承道”)继续往前走,便来到梁赞故居。故居占地面积66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年间。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居住。当地政府在2015年对梁赞故居进行了全面修葺,设有四个展馆,分别有展示梁赞先生生活起居的寝居室、习武授徒的拜师堂、行医的医馆荣生堂和传承馆。前院摆放了包括王华三、叶问、李小龙在内的一批咏春拳武术家的雕像。目前,故居已成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向游人免费开放。

南都记者还发现,村道沿途有近十家咏春拳家庭武馆。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既有本地村民在里面练功,也有外地咏春拳爱好者前来交流切磋。

【人物】

传承拳术,咏春大师后人开馆授徒

在古劳村穆便坊牌坊不远处,是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冯家辉开设的武馆——“古劳偏身咏春拳馆”。南都记者来到武馆前,冯家辉正带着十多名徒弟练功,栏桥、短桥、大念头等十二式连消带打……木人桩、黐手、棍法等,招招透出咏春拳的气势。

冯家辉,1979年生,是咏春拳大师冯根珠的儿子。冯家辉告诉南都记者,父亲冯根珠年轻时跟随师公冯朝振去到香港打拼,由于父亲武术出众,很快便在香港的武术界闯出名堂。冯家辉介绍,父亲喜欢挑战高手,听说广州有位很能打的拳师,便拿着五元学费前去“学武”,但“学武”前要先“试艺”,父亲要求先和对方打一场,结果“试艺”赢了,父亲便拿回学费离开。冯家辉提到,父亲用这种方法挑战过很多拳师,最后彼此关系都是十分友好。

1991年,48岁的冯根珠回到古劳定居,12岁的冯家辉开始跟父亲学习鹤山咏春拳。“父亲很严格,无论严寒酷暑,每日都要练功、扎马步、练木人桩等”,冯家辉介绍道,由于村里向来都有学习咏春拳的氛围,他从小耳濡目染,便对鹤山咏春拳产生浓烈的兴趣,加上父亲的督促渐渐坚持下来。

梁赞咏春师傅有几个传人(梁赞故里访偏身咏春)(4)

冯家辉利用家中房子的前院开设了“古劳偏身咏春拳馆”。

虽习武多年,但冯家辉未参与多少场咏春拳比赛。年少时,冯家辉曾到香港亲戚的跌打馆学跌打,后经人介绍转从事印刷业。回到家乡后,冯家辉在当地知名的印刷企业担任部门主管。“刚开始同事们都不知道我会打咏春拳,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冯家辉说道,他有几位徒弟,其实是公司同事。

冯家辉介绍,以前登门学艺的大多由父亲授拳,父亲过世后,冯家辉接下衣钵。经常有周边的人让自己的小孩拜冯家辉为师,渐渐徒弟越来越多。2015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冯家辉利用家中房子的前院开设了“古劳偏身咏春拳馆”。冯家辉说,”我的愿望是希望将自己从父亲那里学来的鹤山咏春拳能继续传承下去。“

【发展】

鹤山咏春拳成重要文化名片,“咏春操”进中小学

鹤山咏春拳的传承不仅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得到了鹤山市委市政府支持,被作为当地重要文化名片加以打造。

2009年,鹤山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在学生中组织咏春拳班,后来参照鹤山咏春拳编制的“咏春操”推广至古劳镇各中小学。鹤山市还推动咏春拳段位制普及工作,使鹤山咏春主动与国家标准对接。在省武协的支持与指导下,鹤山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咏春武术段位考评。

2014年以来,鹤山市大力推动以古劳水乡为载体、以梁赞咏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平台。2015年9月,鹤山市成功举办“鹤山首届梁赞咏春文化节”,打响“鹤山梁赞,世界咏春”文化品牌,树立“梁赞故里,咏春圣地”的古劳水乡新名片。2017年,鹤山市在举办“第二届梁赞咏春文化节”期间,打造“咏春擂”赛事品牌,打响鹤山咏春赛事的知名度。

当前,鹤山咏春拳的文化逐步展现出迷人魅力,不仅吸引了本地市民参与学习,还有不少国内外咏春拳爱好者前来寻根,切磋交流。鹤山咏春拳的文化正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梁赞咏春师傅有几个传人(梁赞故里访偏身咏春)(5)

偏身咏春弟子在进行实战练习。

【链接】

连消带打“十二式”,偏身咏春重实战

古劳偏身咏春拳(江门鹤山咏春)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代宗师梁赞晚年回家乡古劳镇所创,讲究“连消带打快速制敌,实战性强”,共有“十二式”。

出品:戎明昌

监制:陶然 刘丽君 田霜月

策划:李湘莹 李平

统筹:欧阳云蔚

采写:罗忠明

视频、摄影:陈赟健 陈辉

出镜:彭沁玲 梁子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