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孩子写鼓励的小纸条(如何陪孩子学习)(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可能是大家从小就听厌了的,可是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却又不厌其烦的对我们的子女说着同样的话。尤其是对学习,我们会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要刻苦学习!”“怕吃苦就不会有好成绩”等等。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章节时,才恍然大悟,之前我们很多的家长走进了一个误区,所以才让我们的孩子慢慢从强烈的求知欲望中走进了厌学的行列。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点我陪孩子学习的心得体会。

针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年龄小的要因势利导,培养兴趣;年龄大一点的,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不会给孩子讲具体的知识,但是我会给他养成好习惯。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孩子上学第一天,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对于作业,我的态度是只检查不评论,看到有错题的时候,会故意问孩子,这道题我不太会,是否他能给我讲讲为什么这样做?一般情况,他只要讲题就能查出错误来,实在检查不出来,就不要管了,老师会告诉他们正确解答方式的。

在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会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找错误(我俩叫做捉特务),这个方式针对小学生很有效果,既能提高兴趣,也会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其次,就是提前看课本,也就是预习。预习对于初中和高中孩子很重要,这个好习惯可以让孩子节约大量的时间,并且能养成自学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可能有的家长不理解,怎么预习能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呢?我具体分析一下:首先,预习时孩子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能看懂的,有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是有点模糊的,只有极少数的问题是不明白的。在老师上课时,看懂的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孩子积极性很高,会参与到老师的讲课中积极回答问题;模糊的内容,老师讲课时他会注意力比较集中,基本上就弄清楚了;不明白的内容他就会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这个时候他上课的注意力就很集中了,所以,上课的好习惯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小学的时候,我的孩子预习的时候是把书读一遍,有时候她也会兴致勃勃的做课后题,不是写在作业本上,而是自己专门准备的预习本。等老师讲完课核对一遍,完全正确时,她会很开心,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她自己自学的兴趣。有错误时,也会不开心,但是我会告诉她,就是因为有不会的知识我们才跟着老师去学习。

从初中开始,她养成了写教案的兴趣。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数学老师布置暑假作业是预习初三上学期内容,我姑娘整整写了一本教案,开学老师测试初三上学期内容,她考了满分。回来很兴奋,还说老师把她的教案借去了,给其他班的学生分享一下。通过这件事情,她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课外知识,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写教案成了她的爱好,让她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愉悦的事情,乐趣无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她的自学能力。所以,高中三年她一直在这种良好的心态下渡过,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外知识,并取得了奥赛物理全国一等奖,化学全国二等奖,英语全国二等奖,生物全国三等奖。这些奖项的取得,都是她个人自学的成果,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

关于作业的独立完成,就说到了回家复习这个环节,我们要求孩子写作业之前先回顾今天老师讲课的内容,用简单的图示标示出来,如果有遗忘的,就看一遍课本。图示不必要太复杂,用简短的线段把知识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写作业的时候是不看书的,遇到不会的问题先放置一下,最后再看书。继续写作业的时候还是不看书,尤其是初中以后,关于公式、定义、定理等,是不能一边看书一边写作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巩固孩子当天学到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考试的时候,孩子不紧张,因为平时写作业和考试一样,不用看书嘛。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中考、高考都是很有帮助的。高考时,她没有任何不安的情绪,就像平时月考一样轻松,所以,成绩还是很理想的。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告诉大家,学习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不同的学习习惯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

我是世界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加81292965(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danaoxs(或微信搜索:最强大脑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