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牛×的神剧,诞生了!
豆瓣9.2分。
IMDb单集最高分9.5。
评论区激动不已。
提前锁定年度最佳。
更神的是,它的形式很新鲜。
既是电视剧,也是真人秀。
几乎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让人全程直呼卧槽。
一口气追平后,必须得说,这年度最佳实至名归——
《彩排》第一季The Rehearsal Season 1
你有没有经历过社死的瞬间?
譬如,夏雨裸奔。
《独自等待》中,他错把暗恋对象的话当作暧昧暗示。
提前扒得精光,美滋滋等着春宵一刻。
没想到,一帮朋友托着大蛋糕猝不及防地出现。
恨不得当场从地球上消失。
又或者,瑞秋走光。
为别人当伴娘,却在众目睽睽下露出内裤,出了大糗。
好像越是关键场合,越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痛点,《彩排》诞生了。
这个剧组专门帮大家预演生活中的各种关键场合,避免出糗。
「只要预测所有变数,好结局未必只能靠运气。」
比如第一位客户,一个爱面子的黑人老哥。
他是本科学历。
但在一个满是高知人士的聚会上,一时冲动,说自己是硕士。
没想到后来,聚会上的人都成了朋友。
谎言被迫延续了12年。
如今老哥失业,朋友都热心给他推荐工作。
职位自然都要求硕士学历。
他走投无路了。
终于决心对最好的朋友摊牌。
这场「坦白局」,就成了第一场彩排试验。
节目组1:1复刻了他选择坦白的地点——
一间常去的酒吧。
专业演员扮演他最好的朋友,配合彩排。
演员还匿名接触了他真正的朋友。
了解朋友的工作、喜好、表达习惯,还有外向、话痨的性格。
都是为了尽可能预设真实反应,让彩排行之有效。
节目还用流程图列好黑人老哥的每一句话,以及引起的回应,延伸的走向。
弄清楚在什么时机、怎么说,后续又怎么回应,才能不让气氛太尬。
还充分考虑了外因,比如出餐时间,酒吧氛围。
细到选择哪一把椅子,哪种口味的饮品,都经过实验比对。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细节,其实很重要。
一把正经的椅子,能让人正襟危坐,侃侃而谈。
反之,一把舒适到让屁股陷进去的椅子,则让人显得傻里傻气。
所以,他们彩排无数次后,已经预见了最糟的情况——
见面后,话痨朋友喋喋不休,黑人老哥没能成功插话。
临近结束时,才匆匆坦白。
对方得知被骗了这么多年,大为恼火,当即离场。
对话还被周围人偷听了去,不怀好意的讨论声四起。
但最终,在节目组的帮助下,他成功避免了这窒息的一幕。
真实的坦白局中,聊天的话题、节奏都被黑人老哥精准拿捏。
他在最恰当的时机如实托出。
措辞、语气尽显真挚和歉意。
朋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被他开诚布公的勇气打动。
两人的友谊再无隔阂,顺势走向了新的高度。
任务圆满完成。
但看到这里,也不免让人怀疑:
彩排真就这么灵?
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
毕竟,不论耗费多少资金还原场地,用多么高超的演技模仿素人,都不能掩盖「造假」的事实。
正如网友的疑问——
「人生真的能在彩排中找到最优解吗?」
果然,节目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演员的信念感成了失控的变量。
第二个客户,是一个大龄单身女子。
她想通过彩排,确定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妈妈。
节目组为她模拟了以假乱真的养娃环境。
动用大量未成年演员,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让她全天候带娃。
两个月内,将一个娃从0岁养到18岁。
可这中间就出事了。
配合演戏的「孩子他爹」只是觉得新奇,抱着玩票的心态参与拍摄。
因为晚上哄婴儿没睡好,居然半途跑路了。
逼得导演不得不亲自救场。
如此一来,场景再逼真,人的感觉一旦掺假。
彩排也就没了意义。
导演随即将重心放在「激发演员的真实感觉」上。
具体怎么做?
欺骗。
一场兄弟争夺爷爷财产的彩排中。
导演瞒着演员,找了一个专业演员来扮演爷爷。
以此激发演员的代入感。
他们除了深入交谈外,还被设计了一场极度羞耻的戏中戏。
饰演爷爷的演员彻底牺牲形象,故意小便失禁。
并拜托「孙子」帮自己换了尿布。
这一私密互动,使两人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真的有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几天后,节目组骗演员说爷爷去世了,拍摄不得不中断。
演员也陷入了悲痛,一时心情复杂。
之后,在兄弟争财产彩排中。
他对爷爷的情感完全是自然流露。
让彩排无限接近了真实。
为了这种真实效果,节目组最后更是做到了极端。
在彩排前,给所有配合演出的演员也提前彩排。
套娃式彩排,过于费演员。
直接搞出来一个演员培训班。
个个都是影帝影后级别演技。
真实感是有了。
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伦理争议。
显然,导演用技术手段对现实的介入和操纵有点过头了。
彩排的真实感不仅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还一度在法律边缘游走。
比如,节目组在素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许多天的跟踪、模仿。
为了不动声色地复刻房间,伪装成物业进入素人家中。
因此引发了不少争议,也延展出虚构与纪实这些深层次的探讨。
很像《甲方乙方》中,「好梦一日游」为了帮一个失恋男子开解心情,策划了一出精彩大戏,谎称中东公主爱上他了。
将男子骗得团团转。
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不禁自问:
「哎,这不是拿人开涮吗?他可认了真了。」
「咱们这么做道德吗?我有点怀疑。」
这时会发现,节目已经远远超出了「模拟人生」这一简单的主题。
一开始为了避免遗憾进行彩排,但每次彩排的不完美又留下更多遗憾。
为了弥补新的遗憾,又要再一次倒回、纠错。
以逼近真实为目的,一步步走向了全盘虚构。
「当你推定他人怎么想时,你可能只是将他们转化成你脑中虚构的角色。」
就像第一场彩排中,节目组想让黑人老哥的坦白局不留遗憾。
因此还考虑到了酒吧届时会举办智力问答比赛。
并提前拿到了问答比赛的答案,不动声色地给老哥透了题。
让他全方位成为了当晚的大赢家。
也就是说,最后的完美结局,是舞弊换来的。
实质上是通过全权操纵现实,换来了对想象的完美演绎。
这件事又成了导演的一个遗憾。
导演将其编织到故事结尾,又请一个演员扮演黑人老哥。
虚构了道歉后没被原谅的戏码,夹杂在真实影像中。
将这种深深的遗憾感传递给了观众。
这也是节目最发人深省之处。
它想方设法弥补普通人的遗憾,最后却拍出了数不尽的遗憾。
反倒「打脸」地证实了「人生没有彩排」这一观念。
其实,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彩排早就在无数电影中上演过。
《蝴蝶效应》里,为了完满的结局,无数次倒带,但人生却永远不在掌控内。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里,至尊宝一次次借月光宝盒倒流。
但总是天不遂人愿。
导演妄想修复人生遗憾的执念也很容易理解。
就像豆瓣社死组中,50万「尸体」恨不得原地复活。
豆瓣吵架没发挥好组里,每个帖子都写满悔恨。
一旦手握叙事的权力,自然会忍不住代偿现实的缺憾。
其实,这本是艺术固有的属性,只是在节目中完全被具象化了。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当所有遗憾被解构为一个玩笑,升华为一种艺术,定格了萦绕于心的惆怅时。
人生的不甘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消解和释怀。
像《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时而为无限逼近完满的高潮畅快,时而为投入真情却终将逝去遗憾满怀。
但只要获得一个瞬间的满足,就可以抵消所有残缺。
这其实也是当下盛行的BE美学的精髓所在。
这档节目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它不仅仅有新颖的立意,先锋的形式,更有紧随其后的哲思。
它以失败的「弄假成真」,嘲讽了几乎所有「沉浸式」综艺。
让我们看到虚构与现实之间的无限张力。
也真正演绎出了「人生如戏,命运如棋」的悲凉与意趣。
不愧是今年第一神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