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净九裘”,说的是花脸行当流派的趋同,其实这种流派集中更有甚者,“无旦不张”之说早已有之。张君秋先生的张派,应该是截至目前最后一个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成熟体系的流派,其影响之大,已超梅、程,成为弟子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的“显学”。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1)

(张君秋先生《望江亭》剧照)

“张派”的广受追捧,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张先生拥有一条高、亮、脆、润、甜的好嗓子,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尚派的刚劲,被他运用独有的“点唱法”高超的演唱技巧,完美的融合一起,并借鉴老生、花脸,甚至梆子等其他姐妹剧种的声腔,不着痕迹的化为己用。形成了刚健委婉、清新俏丽的艺术风格。

二是张派以唱为主。张先生并非出身科班,做、打稍逊。犹如金少山一样:嗓子就是一派。非常适合女演员学习继承,易于上路。

三是晚年的张先生致力于培养后辈新人。

张派弟子众多,分散于全国各地。天津作为京剧大码头,无疑是

张派亲传弟子中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至今仍有有四位。给您分别介绍一下:

1:李近秋

今年83岁的李老,1959年拜师张君秋,在利顺德饭店举办隆重仪式,马连良、谭富英、李多奎、马富禄、裘盛戎、汪本贞、张世麟等诸多大师到场祝贺。在几十年的演出实践中,潜心钻研张派表演艺术,经常上演的《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剧得张先生真传实授,一招一式,一字一腔无不中规中矩。从1976年转到天津戏曲学校任教,培养出张火丁、刘桂娟、雷英、赵秀君、赵群、阎巍等,如今这些学生成为京、津、沪乃至全国旦行的领军人物。

处世低调、为人耿直的老太太,服从组织安排调动,过早的离开了一线舞台,默默地培养张派后辈人才,以至于很多观众对这位张派名家知之甚少。

本人将另有专门介绍李近秋老师的小文。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2)

(张君秋给李近秋示范,那时的张先生很年轻)

2:张学敏

近期在头条里上传了多段张学敏老师的精彩视频,如《大探二》、《白蛇传---祭塔》、《望江亭》、《状元媒》等,很多戏迷朋友大吃一惊,惊叹天津京剧界藏龙卧虎,水平如此之高的张派名家竟然不为人知,甚至误认为是张君秋先生子女。也许是名字的巧合吧。不过张学敏老师确是张先生亲传弟子,1978年以张派名剧《望江亭》参加汇报演出,荣获“优秀表演奖”,转年如愿拜在张先生门下。

张学敏老师扮相俊美,嗓音宽厚甜润,无论唱念,深得张派神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音色十分酷似乃师,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秀”,是发于内形于外的形神兼备。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3)

(张学敏《大探二》剧照)

3:赵秀君

93年拜师的赵秀君应该是张先生的关门弟子了,目前应该算是天津一线张派旦角演员中最出色的,也正值艺术青春最佳时期,嗓音宽亮,音质饱满优美。从天津戏校毕业后,原本在天津京剧团已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演员,调入人才济济的青年团任张派主演至今,早已成为广大京剧爱好者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张派中坚。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4)

(赵秀君)

4:雷英

同样出自天津青年京剧团的雷英,年龄稍大于赵秀君,出道、成名也更早。1986年在天津领导的推荐下拜师张先生,成为张先生第68位弟子。天资聪颖又刻苦用功的雷英,是那个阶段天津青年团名副其实的头牌大青衣。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5)

(雷英)

5:刘明珠

天津的文化领域整体上持一种低调的态度。其实天津上世纪7--80年代还有一位张君秋先生亲传弟子------刘明珠。当时与李经文、康万生等同属天津京剧三团主演,后夫妻同赴美国。以至于现在知其名者甚少,也就是天津的一些老观众还依稀留有些许记忆。

张派传人薛亚萍访谈(有能耐人低调天津张派名家您还记得几位)(6)

(刘明珠)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广为人知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以天津的这五位张派弟子来讲,无一不是当今一流名家水准。

张派不是仅仅只有王蓉蓉。

明扬51,原创首发,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