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昊,任素汐主演的《亲爱的小孩》最近上线了,作为一部主打现实婚姻的作品,一经播出却带来了很大的争议。

同床异梦的婚姻,不理解十月怀胎艰辛的丈夫,在焦虑中不断产生抑郁情绪的准妈妈,太过于尖锐的在释放“育儿焦虑”,让不少人直呼,这可真是恐婚恐育新高度。

如今,各类主打着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似乎找到了什么流量密码,各种狗血冲突剧情信手拈来,却在无形中将原本就已经负能量爆棚的社会,推向了更加尖锐的境地。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1)

卖惨走向极端,现实的焦虑不断被放大,婚姻的“失信”危机

作为一名即将迎来虎宝宝的准妈妈来说,每每看到类似作品,原本的恐惧和焦虑与日俱增,内心也是止不住冲淡对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情。

可被赋予生育权限的女性所面临的困境真的如剧情所诠释的那般,一地鸡毛背后没有一丁点儿美好?我想很多人都难以认同。

纵使在如今这个情感泛滥的社会,很多人对于感情的纯粹少了那份坚守,可有过得不幸福的人,也同样有相濡以沫,坚守底线的人。

究竟是什么让婚姻逐渐失去了信任感?一个挑事的婆婆?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或是一个充斥着利益纠葛的大环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我们本身不再信任感情。

“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成了更多普通年轻人的选择,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婚姻的“失信”只是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却是戏弄感情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有点美貌便把男人当钱袋的普信女,和那些自以为是,一腔大男子做派的普信男,视感情如儿戏,也视婚姻如儿戏。

比如秦昊饰演的肖路,对着还在坐月子的妻子说“你不让我碰你,外面有的是人想让我碰”。

彼时的妻子,身体虚弱,需要被照顾,丈夫却丝毫没有体谅,反而因为妻子怀孕激素带来的影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嫌弃。

这样的男人最后出轨实在是在情理之中,于他而言,十月怀胎艰难生下孩子的妻子不是英雄,他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2)

而这样的男人在现实确实不在少数,这也让如今生育压力更多地倾斜在了女人身上。

男人成为父亲,对于这个角色的转变可能只是一时欲望的宣泄,而女性一步步感受着孩子的心跳,胎动,那份神圣感显然是男性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孩子出生了,肖路对于孩子的哭闹可以无动于衷,依然躺在一旁呼呼大睡,不就是因为孩子于他而言就是一个陌生人吗?

血脉传承那一套,只是对于一个有责任心成为爸爸的人来说,这样的他们会早早地做准备,更会悉心呵护,不愿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可对于“肖路式的路人”来说,他甚至没有做好一个成为丈夫的准备,便一股脑将育儿艰辛全推给了妻子。

真正的丧偶式育儿不正是如此,明明是个大活人,却如同空气一般,毫无存在感。

在妻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始终是看不到他的身影的,久而久之,当生活彻底不需要他的参与,这样的婚姻又有何坚持下去的意义?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3)

女性的崛起,平等的呼唤,如何才是维持婚姻新鲜感的关键?

现实的缩影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或许千人千面映照出每个家庭不一样的困境,但确实也有着那样一个共同性。

比如孕反严重的妻子,作为丈夫到底能做什么?

在一旁无动于衷,还是应该给妻子倒一杯水,拍拍后背,很多人下意识就能回答,却不一定能做到。

在电视剧里,妻子诺一想吃一碗楼下的面,她胃口不好,就想吃点辣的,可肖路一边自己偷偷吃了一碗辣面,一边给妻子带回来的却是一碗寡淡无味的清水面。

妻子根本吃不下,肖路却还要说“为了孩子好,也得吃一点。”

明明自己都做不到,却依然唤不醒肖路的理解,只是因为他不用承担怀孕的艰辛,更不用背负伤害孩子的风险,他便可以心安理得吃下那碗辣味面。

这种“不平等”本是他们摇摇欲坠的婚姻最大的危机,他却从来没有反思自己的言行。

而如果去看丧偶式婚姻的词条,我们会看到太多充满抱怨却又令人心酸的故事。

比如挺着大肚子还得做家务,丈夫却在一旁像个太子。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4)

一瞬间看得人触目惊心,却是如今广大女性同胞所面临的现实。

社会本质上依然是偏向男性的父系划分,似乎更多承担着赚钱养家糊口任务的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在生活中失去角色。

也并不缺乏那些义愤填膺出来指责过于放大女性生育职责的那群人。

可是如今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在一个大环境下,事业可以说对于女性是更加苛刻的,但同样有越来越多的人她们可以与男性争得一分天地,甚至做的比男性更好。

她们可以养活自己,可以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她们却还要被要求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不是变相的压榨吗?

女性既要工作赚钱,又要承担起生孩子的风险,和操持整个家庭生活的属性,那要男人干嘛?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属性,其实是建立在女人不用为生计奔波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说的全职妈妈。

因为全职妈妈的工作就是照顾好孩子,并且将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如今又有几个男人可以真的尊重全职妈妈的劳动成果,在他们看来,因为自己出了钱,仿佛就有了绝对话语权。

看出来了吗?真正维持婚姻新鲜感的关键,是一份平等的划分。

作为从两个陌生人到组建一个家庭,然后再养育一个属于爱情的结晶,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彼此的牺牲与妥协。

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社会脱轨,和身体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焦虑,是远比男性要大得多的。

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丈夫有更大的包容性,去理解妻子的辛苦,至少在妻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丈夫一定是第一个出现的。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5)

有些东西错过就是一辈子的遗憾,肖路在妻子临产时也不在身边,是他作为“失格父亲”跨出的第一步,也因此无论后来的他怎么掩盖,也只是拉着他离这个家越来越远。

他的无知让人愤怒,也注定他的婚姻,永远只是活在表象下的虚伪罢了。

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真正的婚姻幸福,悲哀至极。

影视作品的正向引导,比起放大焦虑冲突,如何才是传递底层现实?

如今影视作品,随便翻看几个,关于类似的情节不在少数,除了《亲爱的小孩》开头抛出的婚姻危机。

后续的剧情中,还有孩子禾禾得了白血病,需要脐带血才能救命的情节。

可是已经离婚,并且各自组建新家庭的两人,如何再去生一个孩子?

它把一场婚姻危机直接上升到了人命关天的地步,道德底线和现实残酷,对于一个承担“救命”角色的孩子而言,他的出生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在这其中,不乏我们的思考,孩子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但一出生就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对于无辜的他来说到底太过残忍。

我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国产剧编剧非要用这样的呈现来映照现实,但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被逼着做选择的方式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现实当然有如此不堪一击的一面,面对同样的局面,也或许更是一地鸡毛,难以入目。

可这是我们底层现实的大多数吗?明明有那么多选择,又为何选择如此极端的一面打着聚焦现实生活的旗帜呢?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6)

我们拿另一个例子做比较,同样是现实题材作品的《人世间》为何能收获这么大的成功。

它的里面同样不缺乏功利,自私的人,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具有反思意义的。

真实的底层现实,它或许摆脱不了狗血,但它深层的逻辑一定不会变。

再比如刚刚完结的《心居》,也有同样的问题,它极致刻画出了所有的矛盾,却并没有立根于解决问题。

真实的冯晓琴,不会轻而易举进了顾家的门,更不会中年丧夫之后,又轻而易举开个养老院就走向事业巅峰。

同样《亲爱的小孩》也是,尚且不论为了救一个孩子一定要再生一个孩子这种做法扯不扯。

“我用了半条命为渣男生下孩子,他什么都不管不顾,还在我坐月子期间身体出轨,小三还堂而皇之找上门来,好不容易离婚和渣男分道扬镳,也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却因为孩子生病,我们必须再生个孩子……”

光是这样毫无体面而言的婚姻生活,后期就不应该打着现实的幌子,实则来个阖家欢乐的爽文套路。

如今没有一个影视作品的是能立根于丑陋之上的,被家暴能原谅,出轨也能原谅,甚至极度重男轻女下,也能因为父母老年痴呆,就突然感受到了“父母良苦用心,也是爱我”就突然原谅,却不知这是何等惊天骗局。

亲爱的小孩电视剧评语(亲爱的小孩生孩子上)(7)

抛出一个丑陋不堪的选择题,不是什么聚焦现实,而是以一个极端的例子释放焦虑。

这对两个家庭而言是不公平的,对孩子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观众更不应该被包裹在如此恶劣的影视环境下,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生活根本就没有答案。

影视作品不断地抛出问题,看似为我们提出了答案,做出了选择,实则只是一个根本不可能的答案。

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让年轻人更加恐婚恐育?还是让已婚人士因为那份映射不断爆发家庭矛盾?

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一样的家庭,选择和答案是存在于日复一日的相处和当时的情景中的。

观众不应该被误导,更不应该成为某种为了流量扭曲价值观的“利用者”啊。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深海里的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