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神异 同为薄命——《红楼梦》中的两位大奶奶李纨与尤氏

原创 红楼未央 红楼未央 3天前

收录于话题

#李纨1个内容

#红楼梦20个内容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1)

形似神异 同为薄命

——《红楼梦》中的两位大奶奶李纨与尤氏

高时阔

李纨和尤氏分别是荣、宁两府“玉”字辈大奶奶。她们两人年龄相仿,品行境遇却相去甚远:李纨虽早年居孀,清心寡欲,却品行兼备,甚得人心;尤氏虽夫贵子荣,独揽家政,却庸懦无能,人情冷落。他们俩,一个恪守封建正统,言行不失礼数风范;一个遇事失于筹划,是个不称职的当家奶奶。她们虽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她们的形象对于揭示处于封建末世贾氏家族内部各色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两位大奶奶的身世际遇比较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2)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其父李守中曾任国子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便不十分令李纨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三四种书让她读读,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也许是受前朝“贤女”的影响,李纨虽青春丧偶,寡居独守,“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见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第四回)

“纨者,完也。”曹雪芹是把李纨作为恪守封建正统妇道的“完人”来写的。书中虽写了其他几位正统人物,但在作者眼里,他们皆非“完人”。薛宝钗正统得虚伪,王夫人正统得残忍,贾政正统得迂腐;惟有李纨,言行既符合封建正统规范,品行又不失纯正。在日常生活中,李纨并非毫无人情味的“槁木死灰”,她有着自己的生活乐趣和交往的热情。探春发起成立诗社,她积极支持并自告奋勇担任“社长”。在其后的诗社活动中,他尽职尽责,自己也偶有诗作,尤善于品评,且品评公允,深得众人敬服。在与同辈人的交往中,她也不失风趣,偶尔也能给大观园带来一阵笑声,比如她友善地笑谑黛玉,高雅地惩罚宝玉(罚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讨红梅),既有趣,又很有人情味。在家政管理上,她可以掌权而不要权;在待人接物上,她无求于人而人皆敬之。她是朴实的“稻香老农”,高洁的“霜晓寒枝”。她的居处和她的内心,都可称得上那个污浊世界里难得的一片清净世界。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3)

尤氏出身寒门,没有受过李纨那样的家庭教养,但她偏有运气当上贾府的长孙媳妇,且独掌宁府家政大权。按理说,宁府中人事关系要比荣府单纯得多,上无公婆干预,下无妯娌掣肘相争,尤氏本应把家政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实际上她既不能约束丈夫的胡作非为,又不能制止儿子的放荡形骸,日常家政管理更是一团糟:“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的风俗。”(第十三回)尤为可悲的是,这位当家奶奶的个人生活也十分不幸。丈夫贾珍和她几无夫妻感情可言,反倒和儿媳秦可卿关系暧昧。及至后来由“问簪”确认丈夫的“爬灰”丑行后,尤氏痛不欲生,在儿媳“淫丧天香楼”后,自己只好装病躺下,眼不见为静,由着贾珍去铺张秦氏的丧事。和寡妇李纨比起来,尤氏名义上有个丈夫,实际上已成行尸,自己无疑是在守活寡。

二、两位大奶奶与王熙凤的关系

在荣国府里,王熙凤实际上是代替李纨行使当家奶奶的大权。对此,李纨倒也心甘情愿,自己乐得每日“侍亲养子,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落个清闲自在。这本来与尤氏无干,但这位宁国府中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却偏对荣国府的家事耿耿于怀,今天对凤姐克扣下人有意见,明天对凤姐的嘴巧看不惯,甚至在凤姐生日时也不放过利用老太太交给的“主持”权背着凤姐徇私情,把已经收齐的平儿、鸳鸯及赵、周二位姨娘的份子钱都退还给她们本人,并说:“你们可怜见的,哪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是知道了,有我应着呢。”

凤姐心再大,也没有想到要去夺宁府的家政大权(“协理”期间情况特殊,例外)。尤氏嫉恨凤姐,也未必是想把凤姐从荣府管家奶奶的宝座上拉下来,她是觉得与凤姐的能言善辩、巧于应酬及卓越的理家才能比起来,自己这个长门管家奶奶显得太不堪了。嫉恨强者实是弱者害怕被遮掩住的自卫心理。

然而要认真与凤姐较量,尤氏自然不是对手。平日里她们妯娌间的斗嘴,总是以尤氏的败阵而收场。当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被凤姐发现后,尤氏更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4)

这里凤姐儿带着贾蓉走来上房,尤氏正迎了出来,见凤姐气色不善,忙说:“什么事情这等忙?”凤姐照脸一口吐沫啐道:“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窍……”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又放声大哭起祖宗爷妈来,又要寻死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第六十八回)

凤姐这一场大闹,把整个宁国府翻了个底朝天,众人一齐跪下哀求凤姐。尤氏只好一切都依顺了她,并忍痛赔给凤姐五百两银子,之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妹子尤二姐被凤姐活活治死,自己竟毫无办法。事实上,这件事尤氏是有责任的。当初贾珍告诉她贾琏想私娶尤二姐时,她虽也曾制止过,但终因“贾珍主意已定,素日又是顺从惯了的,况且她与二姐本非一母,不便深管,因而也只得由他们闹去了。”“闹”的结果,尤氏赔了妹妹又赔钱。

凤姐这一番哭闹固然有表演的成分,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和“没嘴的葫芦”尤氏比起来,两人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然而在精明过人的凤姐面前,李纨却能以柔克刚,常常使凤姐做出某些让步。虽然平日李纨对凤姐的作为也有意见,但他不像尤氏那样整日挂在嘴上。她能主持正义,同情弱者,平儿受冤枉挨了凤姐的打,她把平儿接了去并给予安慰,后来在带领众姐妹去王熙凤那里索要诗社“经费”时又半真半假地教训了凤姐一顿——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还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还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第四十五回)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5)

《红楼梦》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你怎么不辞辞你宝姐姐

李纨妯娌俩斗了一会嘴,凤姐乖乖地答应先出五十两银子给诗社做东儿。大观园里同辈人中,除了李纨没有其他人敢于当面针砭王熙凤。这场小小的争斗虽是在玩笑中进行,但李纨毕竟是胜利者。当然对王熙凤来说也无所谓失败,本来执掌荣府管家大权的就应该是李纨,如今乐得当着众姐妹在大嫂子跟前迁就一下,卖个人情,这也是王熙凤的精明之处。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贾府中的两位大奶奶,尤氏本应是生活的幸运儿、强者,但他在王熙凤面前却处处被动;李纨虽是弱寡,但因德行胜于凤姐,竟能占据主动。可见李纨强于尤氏无疑!

三、两位大奶奶与贾母等人的关系

宁、荣两府“文”字辈中,共有贾敬、贾赦、贾政三个支系,核心是荣国府贾政这一门,这是因为:一是两府中辈分最长的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夫妇生活;二是贾政、王夫人的长女贾元春入宫当上了贵妃娘娘,成了维系两府地位的坚实靠山。而宁府中,贾敬一心修道,摒绝了与家人的来往,贾珍虽袭了爵位,但以他的辈分和资历,尚不足以独撑门户。因此宁府中贾珍、尤氏等不得不仰赖荣府的照应,时常在贾府“老祖宗”贾母面前逢迎。

事实上,像贾府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必须得有一位能维系宗法体系的长辈作精神领袖,否则这个家族就会四分五裂。

尤氏嫉妒凤姐的善于逢迎,自己也相机在贾母面前争宠,但往往事与愿违。有一年中秋节,凤姐因病没能陪贾母赏月,加之薛姨妈、宝钗也没来,贾母感到格外冷清,不由发出“天下事总难十全”的感叹。尤氏为了讨贾母欢心,也学着说了一个笑话。

尤氏乃说道:“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巴。”正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第七十六回)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6)

是尤氏说笑话的水平低下,还是贾母又想起了凤姐?看来尤氏很难讨得贾母的欢心,更不能取代凤姐在贾母心中的位置。

李纨是贾母的嫡系长孙媳妇,她的不幸遭遇、她合于典范的品行以及她为贾家养了个从小就好学上进的重孙贾兰的功绩,使她在贾府中始终处于受同情、受保护、受尊重的地位。贾母、王夫人对“珠儿媳妇”格外照顾,正如王熙凤说的:

“……你(指李纨)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第四十五回)

然而李纨对贾母、王夫人仅止于“尽礼”,并不像尤氏那样曲意逢迎、与人争宠。

在与众姐妹的关系上,李纨也比尤氏随和些。平日李纨很少驳回姐妹们的意见。在王熙凤生病期间,李纨被委派与探春、宝钗暂时代理家政,她尽量让探春出面,自己给予支持。姐妹们对她这个大嫂子也是很尊重的,每当家里遇到什么大事或是发生纠纷时,她使一个眼色,众姐妹就自觉跟着她一起回避开了。

而尤氏跟她妹妹惜春的关系搞的却很僵。抄检大观园后,惜春的丫头入画受到牵连,本来就不大明事理的惜春借机向尤氏发作起来。

惜春冷笑道:“……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第七十四回)

尤氏被惜春抢白了一顿,便跑到李纨、探春那里发牢骚,结果又遭到探春的数落:“谁叫你趁热灶火来了?”尤氏只好自认“晦气”。

四、两个大奶奶形象的悲剧意义

李纨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作者寄予同情的薄命女。她从青年时就失去了“绣帐鸳衾”的生活。她恪守节操,苦熬岁月,为的是教育儿子及身后落一个贞洁的名声。她的悲剧在于以牺牲自己的青春来换取别人的同情。正如《红楼梦曲》中所唱的:

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第五回)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7)

李纨用自己凄凉酸楚的一生,换来的仅仅是毫无意义的浮梦虚名。

尤氏的一生一直扮演着尴尬的角色,她实际上是另一类不幸的女性。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身为宁府大奶奶的尤氏,不仅是贾珍的续娶,而且无一“至亲”:贾蓉不是她的亲儿子,尤老娘也不是她的亲娘,甚至连尤二姐、尤三姐也不是她的同胞妹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讲究封建门第的贾氏长门当初是如何选中尤氏作继任大奶奶的。正因为尤氏没有王熙凤甚至没有李纨那样显贵的背景,因此在宁国府里她只能是“人微言轻”。丈夫私通儿媳,儿子勾引婶娘,她都知道,但却无力制止,又不能像凤姐那样撒泼大闹。做人的自尊及作为人妻人母(继母)的自尊哪里还有一星半点!后来宁府被抄家,贾珍发往海疆效力赎罪,尤氏只得依附荣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尤氏虽不是“薄命司”中的女子,但女子之命薄莫过于此。她的小心眼,她的病态心理,她的人缘不好,爱怄气,皆源于此。

(此文原刊于《南都学坛》2003年第3期,2007年被收入文化艺术出版社《名家图说红楼人物系列》之《名家图说李纨》)

红楼梦李纨前世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李纨与尤氏)(8)

【作者简介】

高时阔:安徽凤台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原主编、编审,2007年退休;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