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河工作在哪买房(天河公园周末相亲角喜)(1)

■7月29日,在天河公园周末相亲角,许多父母顶着高温来为子女寻觅良缘。

四年挂出上万人次相亲者资料,约七成是女找男

广州连日高温,大多数人只要不需上班,就宁可躲在家中避暑,然而天河公园一处小山坡却依旧人气不减,哪怕是在挂上今年首个橙色高温预警信号的上个周末,依然有一群中老年面貌人士顶着烈日聚集在此处,对着一排排挂起的纸片议论纷纷,乍看像一个灯谜游园会。

这是四年前由一对热心老夫妇组织、随后逐渐壮大成当地一景的广州天河公园相亲角,当时就有本地媒体报道过这个“银发相亲族”聚集地而一度引发关注,但又渐渐为人们所淡忘。随着近日北上版本的“中国式相亲”话题热炒,这个四年来固定在周末由义工协助维护、有多名执着的父母驻守的相亲角又回到聚光灯下。

义工小陈告诉记者,四年来,在天河公园相亲角登记过的相亲者高达一万多人次,其中男性有四千多人,女性有七千多人,但是由于受现实条件约束,也由于缺乏跟进系统,这些年来,经相亲角成功撮合的良缘有多少对,他也不知道。据说很少,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操心子女婚嫁的父母们前赴后继来提交相亲资料。7月30日这一天,现场悬挂的相亲资料就超过了900份。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琼

■本版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吴晓娴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父母代办是绝对主流 现场寻觅“准亲家”

新快报记者看到,相亲角位于天河公园里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拴上了几根绳子,上面密密麻麻悬挂着义工夹上去的相亲资料表。资料表标注着相亲者的身高、学历、房产、户籍、工作、联系方式和择偶标准等信息,还细心地加上了塑封。

义工小陈告诉记者,来提供相亲资料的,绝大部分是相亲者的父母,他们到现场来领取表格,填写后再提交,就会有义工帮忙悬挂上去。现场也有少数年轻人,但基本都是陪父母前来。

有没有房子,显然是相亲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信息,无论北上广。

记者在现场看到,男生要有房是不少人心照不宣的标配,而且是房子越多越好。提交了资料却仍在现场逗留、浏览其他人资料的一些中老年人,交谈之中语气尽现底气与挑剔:“没有房子,结婚住哪?”“广州房价这么高,两个年轻人一起奋斗,要什么时候才能买得上房子?”

角落里,两名中年女性正在交流子女的信息。其中一个叫“李姨”的自我介绍称,与老伴二人都是机关公务员,儿子前几年也考上了南沙区的公务员,便迅速资助他,在南沙买了一个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谁知后来儿子又工作调动到了天河区,李姨赶紧筹款,全款买下了天河区的另一套房产。她对另一名叫“张姨”的女子强调:“南沙那套房子面积也比较小,我们当时没有买地下车库,后悔极了。既然儿子调到了天河,我就立马买多了一套,有备无患。”

张姨则自称是某高校的退休教师,女儿在南沙区教书。她也不甘示弱,聊起了自己的买房史。她说,老公当年单位有分房,一开始可供挑选的房子都靠马路边,她不太满意。后来终于等到新一批的房改房放出来,低价买入了一套“楼王”(指一座楼盘中最好的房)。交完了家底,两位阿姨对彼此都非常满意,继而聊起了各自的家风,相谈甚欢,恨不得马上约见对方子女。

对于家长们来说,现场跟人交谈,打探虚实,比纸面上写的来得重要。

女方有房受欢迎 最小相亲者为1996年生人

女方有房自然也受欢迎,至少证明其家庭环境不错,婚后不会对男方的家庭造成太重的经济负担。有人会要求对方父母有退休金,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现场有位阿姨悄悄地对记者说:“很多女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要是整天有很多穷亲戚上门拜访,来了住哪呢?谁家又受得了呢?”

官先生的大女儿今年27岁,家里人开始给她介绍对象。对于房子,官先生表态自己比较开明。

他说自己也是奋斗过来的,知道年轻人的难处,“广州最近不是有了‘租售同权’的政策嘛,年轻人租房过渡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官先生也觉得,中国人强调有房子才能安定下来,他也希望女儿的另一半在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能买得起房。

家住荔湾区的翁伯有三个女儿,在他看来,自己女儿结婚没有房子是不可想象的,但他倾向于两个家庭可以一起帮忙买。

记者看到,从现场不少标注有房产的女性相亲者资料看,她们一般是80-85后,受教育水平高,收入也不错。

据小陈介绍,四年来,登记过的相亲者超过一万多人次,其中男性有四千多人,女性有七千多人。7月30日当天,现场悬挂的相亲资料表就超过了900份。

现场征婚的男女多为80后,大多有广州户口。60后、70后和90后也占了一定比例。现场有人讨论,当天看到的年龄最小的一名相亲者在资料上标注是1996年出生的。

特写

登记相亲者多“质素”上乘 不乏海归与高学历者

不过父母们倾向也很明确:国企“铁饭碗”>私企打工

相亲角旁一张石凳上,一名中年女性正在为女儿登记资料。

记者看到,这名相亲者条件非常优厚:广州公务员、硕士毕业、有房产,身高近1.7米……在择偶标准一栏,这位妈妈也写上关于未来夫婿的诸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无婚史……最后实在写不下去了,义工又给了她另一张纸。她想了想,遂把后面的要求省略成四个字:其他随缘。

小陈忍不住笑说:“一般写着随缘的人,要求最多。”

门当户对是相亲角不言自明的铁律。记者见一张表上写着“门当户对”,又用圆珠笔删去。一般这样的字眼会被委婉地表述为“条件相当”。

记者看到,据天河公园相亲角上悬挂的表格资料,相亲者中高知分子比比皆是,不乏澳大利亚硕士男、留美硕士女、剑桥在读硕士、博士、副教授……不过,一般学历都被排在了房子、工作等因素之后。

来自粤西的老陈被一群中年人围着,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二儿子。老陈的次子生于1984年,学历为清华本科双学士,在广州有房,目前在私企当软件工程师。择偶要求是身高160cm至168cm,一本(本科)以上学历。

老陈见记者饶有兴趣,便对记者透露,自己是退休中学教师,本来是住在老家的,最近跑到广州来替儿子相亲。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老家正在拆迁,按人头赔偿拆迁款,如果儿子及时娶上媳妇,能多分到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价值一百多万元,还有车位和分红,如果在拆迁前生了孩子,也会有同样的待遇。

然而,一名中年女子凑近了石桌,侧身瞄了一眼老陈手上的相亲资料表,嘴里念叨着:“清华的,不错……家住天河南还是天河北呀,哟,私企的呀。”说完,转身离开。

另一名正在为女儿寻觅夫婿的女子则在与老陈的交流中一言不合,脱口而出:“清华毕业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替人打工的!”老陈生气地用食指戳着儿子的相亲表,大声说道:“清华学历虽然代表了过去,但是过去的辉煌也是不能磨灭的,我们高考就是考得好,你们女儿高考的时候又怎么样了呢?”

根据记者在现场的粗略统计,对男生的要求集中在身高要在1.7米以上,学历相当,要有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银行工作。对性格的要求则是诚实稳重、有责任心、阳光健康等一些模糊的词。对女生的标准则是身高在1.6米以上,学历可以比男生稍低一个层次,工作稳定,相貌佳。

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家长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30岁的国企男是大叔阿姨们心中的标配。老廖跟记者吐槽说,“因为我儿子是私企的,就被嫌弃了。”原来老廖刚跟一名“准亲家”聊得很好,对方对他儿子的长相、收入都很满意,一听到是私企的,就不愿意继续聊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