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古称义阳、申州,河南省辖地级市,是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信阳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

春秋楚

春秋时期,信阳地处楚国边缘,地名訾。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2)

战国楚

战国时期,信阳属于楚地,地处荆楚与中原交汇之地,是战乱频发之地。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3)

秦代衡山郡

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势崛起,并对东方诸侯国展开统一兼并战争,并在统一过程中将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地区。秦代时,信阳属衡山郡。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4)

西汉荆州江夏郡

西汉时期,在前代郡县制的基础上,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西汉中后期又在郡县以上增设了州牧(刺史部)。西汉时,信阳属荆州刺史部江夏郡,地名钟武。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5)

东汉荆州江夏郡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州牧(刺史部)成为常设军政机关。信阳仍属荆州刺史部,江夏郡。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6)

曹魏荆州江夏郡

东汉中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长期分裂与战乱,至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时期,信阳属曹魏政权荆州江夏郡。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7)

西晋荆州义阳国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朝政均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吴蜀两国纷纷走向衰落,而曹魏朝政被司马氏控制。西晋王朝建立后,再次完成了南北统一,地方行政上,西晋与两汉基本相似,信阳属荆州义阳国,地名钟武。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8)

南齐司州北义阳郡

西晋王朝实现统一后,朝政迅速走向腐败,重新分封并允许诸侯国拥有规模相当的军队让国家很快再次陷入分裂。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南朝政权为了强调对沦丧国土的诉求,地方行政出现大量重复。南齐时,信阳属北义阳郡。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9)

隋代义阳郡

南北朝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南朝丧失了再次统一的机遇,北朝在长期分裂与发展后,西魏(北周)集团逐渐崛起。隋朝建立后,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并且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信阳属义阳郡。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0)

唐代淮南道申州

唐代时期,在隋代郡县基础上,设置道级行政区,并在部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节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信阳属淮南道,申州。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1)

北宋京西北路信阳军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大力削弱了地方的军政与财政权力,地方行政上实行路、州、县制度。北宋时,信阳属京西北路,信阳军。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2)

南宋荆湖北路信阳军

北宋末年,在金兵的持续进攻下,北宋王朝最终灭亡,宋室残余势力南渡长江流域建立了南宋政权。宋金在长期对抗后,以秦岭与淮河为界,地方行政上与北宋基本相同,信阳属荆湖北路信阳军,地处淮河沿线,是战乱频发之地。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3)

元代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元朝建立后,地方行政上在继承两宋制度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元代时,信阳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信阳州。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4)

明代河南汝宁府

明代初期,统治者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产生了一些列新的行省,与此同时,为了表示与元代不同,有意改称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因为行政地位与行省基本相同,人们习惯上依旧称之为行省。明代时,信阳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宁府信阳州。

信阳的名字由来(河南信阳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5)

清代河南汝宁府

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地方行政上对明代行省边界继续进行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清代时,信阳属河南省汝宁府,信阳州。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