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封建王朝史上,汉光武帝刘秀绝对是一个独一份的存在,他虽是皇族后裔,却近乎于起自微末;他虽是帝王,却使自己和阴丽华的爱情让后世的人们交口称赞了两千年;他虽身处两汉之交的纷纷乱世,却能在纷繁复杂中闯出一个两百年的东汉天下;他虽是开国帝王,却仁义敦厚,手下功臣良将都能得到善终;他运气竟然如此之好,还创造过八千军马战胜四十万敌人的战争奇迹(昆阳之战),因此,他被现代人称为“位面之子”,就连毛主席都评价他那场战役是“经典中的经典”。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1)

袁弘扮演的汉光武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这个皇帝也不是真的就如此完美无瑕,他其实也曾展露过自己人生当中的一大败笔,或者说,汉光武帝刘秀曾经非常非常对不起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一个女人,想看爱情戏的朋友们可以先行撤离,这个人的名字叫马援,也就是历史上那个立志要“马革裹尸还”的东汉名将。


东汉初年的情况并不是太乐观,当年,刘秀初登大宝,国家新立,虽说中原已定,但全国还有很多地方被各种势力占据,急于中兴大汉的汉光武帝遂各方出击,派遣他的等各方面大将征伐各地,以统一四海,集权于中央。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2)

东汉疆域图,这也是个伟大王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湖南区域当年就没有及时归附东汉朝廷,当时湖南境内除了长沙等少数大城市外,其余的地方均被五溪蛮、梅山峒蛮等当地土著占据,这些蛮民凶悍异常,常年游走于山高路险的野蛮瘴戾之地,公开对抗东汉朝廷,与汉光武帝刘秀为敌。

其实,如果按照祖籍来说的话,汉光武帝刘秀就是纯正的湖南血统,他们家是汉景帝之后,祖先被分封在湖南宁远,称为“舂陵侯”,详细的分封地就在宁远县的柏家坪镇,直到刘秀的爷爷刘回这一辈,才因为瘟疫的原因,被汉武帝迁往湖北枣阳,而在此之前,刘秀家的祖祖辈辈都是吃着三湘大地的粮食,喝着湘资沅澧等四水之滨的水生活着的。

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汉光武帝刘秀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尽快将湖南一地纳入东汉朝廷正式管辖范围。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3)

东汉初年,湖南区域未服王化。(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先后派出了几员大将之后,光武帝突然发现,自己老家的这帮子湖南人实在是太厉害了,汉朝的将士们怎么也干不过他们。怎么办呢?这统一大业无论如何都不能就此搁置啊。

正当汉光武帝刘秀头疼不已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站了出来,对皇帝说:“陛下,让我去吧。”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东汉开国名将、人称“伏波将军”的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族,他是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早年,马援曾发过誓言,称大丈夫自当“马革裹尸还”,无需作女儿态。他首先投靠的是陇右军阀隗(韦音)嚣,甚得器重。隗嚣死后,他又归顺了东汉。东汉建立后,还进行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马援在此期间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被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4)

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公元49年(汉光武帝建武25年),马援在垂老之年领皇命出征湖南土蛮军团。史载,“建武25年3月,马援率军进驻壶头(今湖南沅陵县境内)。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

由此,来到湖南后的马援先是受到了湖南土蛮湘军的顽强阻击,后又在瘴灾横行的时节染上了疫病,最终居然就此葬身在了湖南大地上,享年64岁,成功地实现了他早年立下的“马革裹尸还”的崇高誓言,同时也成为了后世两千年中国人心中不朽的名将。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5)

马革裹尸还,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64岁高龄的当世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战死他乡,“马革裹尸还”的诺言言犹在耳,老将军尸骨未寒,东汉朝廷内部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咄咄怪事。

就在马援的死后不久,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演音)的弟弟耿舒给自己的兄长写了一封告状信,他要在刚过世不久的马援尸身上踩上一脚(其实这时候他不知道马援已死)。他在信中列出了马援在湖南用兵不利的原因,指责马援应当为此负主要责任。

耿弇收到信后,没经过任何调查核实,直接就把这件事情上奏给了光武帝刘秀。耿弇作为刘秀的亲信,说的话很有分量,刘秀当下有些怒火,立即派出虎贲中郎将(东汉的这种官名真的很霸气的感觉)梁松去湖南问责马援,让人痛心的是,他居然在只有一面之词的情况下,直接剥夺了马援的兵权,并令梁松代理监管伐湘大军。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6)

梅山峒蛮直到宋代都还是中央朝廷的心头之患。(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好巧不巧的是,这梁松与马援有旧仇(马援曾说梁松不是好人,要自己的子侄不要跟他来往),当他来到湖南,看到的只是马援的尸体时,顿时怒火中烧,乘机捏造了一些事实,从而达到诬陷马援的目的。刘秀听闻梁松的奏报后,龙颜大怒,也没有细加思索,马上就下令收回了自己赐给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不仅如此,马援还有另一件事被冤枉。早些年征伐越南(那时候叫交趾)时,马援常吃当地的一种叫薏苡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能够辅助治疗风湿骨病,对他这种老将很有好处。于是,当马援班师回朝时,他就让手下用大车拉了好几车回到洛阳。洛阳城中的官员们看见后,以为这是马援在越南搜集的奇珍异宝,就纷纷用各种方式找到马援,希望能够分到一些珍宝。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7)

东汉的交趾郡就包括越南,马援曾征讨交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马援哪里有什么珍宝啊,他只好拿自己的东西出来送给别人,但当来的人越来越多后,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别人了,于是,最后他只好一一回绝。此举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各种说马援的坏话。但那时候的马援南征越南有大功,圣眷正隆,所以没人敢去刘秀那里说他的不好。

这一次,马援死了,这些小人们的机会也就来了,他们纷纷联合起来,到皇帝那里告马援的刁状。开始,汉光武帝还有点犹豫,直到另一个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马武也来上奏章说马援的不是时,刘秀放下了最后的犹豫。

皇帝的怒火如此之大,很快就烧遍了整个洛阳城,就连马援的家人也都知道了。当马援的遗体被运回来后,家人们都不知道马援究竟身犯何罪,个个惊慌失措、担惊受怕。本来他们早就挑好了马援的墓地,但这个消息的到来,让他们不敢再隆重地下葬马援了。最后,他们只好在城西一块不知名的地里草草的安葬了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名将,下葬之时,就连马援的亲朋故旧都不敢亲自去吊唁,让人倍觉凄凉。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8)

陕西省扶风县,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本文有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葬下了马援之后,马援的亲人们愤恨难当,尤其是马援的夫人在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陈述冤情,言辞婉约凄美,让人感同身受,刘秀这才想起来一些旧情,正式下令安葬马援,但是,马援被剥夺的那些名份却再也没有了。

刘秀下葬马援的圣旨也只是一句空话,那种情况下,也没人为马援做些什么实事。就连马援的坟墓,也是在刘秀之后的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七年,朝廷才为马援聚土为坟,植树以为标记,建立祠堂,令其享受香火。而这些待遇,还都是因为刘庄的皇后是马援的女儿的缘故。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9)

马援虽然身后遭殃,但他也是成功的,汉明帝之后,都带有他马家之血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汉章帝建初二年(78年),章帝才选派五官中郎将持节为自己的外祖父马援追加策封,赐谥号为“忠成”。而那个号称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皇帝里最具有人情味的汉光武帝刘秀,终究还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终究还是辜负了为自己的王朝立下过伟大功劳的一代名将一一汉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为什么会有这么悲惨的身后待遇呢?刘秀和他的臣子又为什么要如此诋毁、辜负一位功劳如此之大的老将军,从而导致光武帝自身最大的一个人生败笔出现呢?

因为马援并非最初投靠刘秀的将领,他早先甚至还跟刘秀的军队打过仗,所以,他并不是东汉开国君臣们的亲信,也不是他们的兄弟。在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里面,很多人的功劳其实远远不如马援的大,但他们依然能够位列将星之阁,而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最后“马革裹尸还”的马援却只能在洛阳城西的一抔黄土中孤守凄凉,所有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心怀愤懑,久久难以抚平。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10)

云台二十八将的名气稍微有点不为人所知,为啥呢?(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不过,历史最终还是公正的,云台二十八将又如何,除了少数几个知名的外,我们甚至都不能细数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而这个不是东汉王朝的云台二十八将名单里的马援,却被我们这些后人深深敬仰,他那为国征战不惜“马革裹尸还”的冲天豪气,至今都为世人传诵。这里面,除了马援自身的魅力外,可能还有人们对汉光武帝辜负帐下名将的一种深深惋惜和无尽叹谓吧?!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国台湾省前主要领导同志马英九据说就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看来即便后来汉章帝给马援平反了,马援的后人也有一些被放逐到了当时蛮荒之地一一湖南,这些人再也没有回到过洛阳,那么你说,这算不算马氏一家在湖南替汉光武帝守祖陵呢?#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东汉马援生平简介(名将马援战死湖南)(11)

据说,马英九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