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早上起来特别困乏无力,刷牙的时候嗓子恶心,口干口苦,一照镜子发现自己容颜憔悴,皮肤暗淡无光......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究竟身体哪里出现了毛病?

夏季为什么会湿气缠身?

湿是夏天的主气,各地雨水增多,空气中的湿度也会相应增大,潮湿的空气加上闷热的天气,再加上有些人过食生冷、嗜酒成癖、身体劳累、长期熬夜、不运动,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缓慢,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湿”就这么来了。

2种方法教你赶走湿气(湿气重则百病生)(1)

其实湿气重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空气中的湿气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导致的,还有一些湿气重的因素是因为身体的一些器官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身体水分代谢出现异常,进而无法及时排出我们的身体,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出现并且加重,而这个关键的器官就是我们的脾脏。

中医说,“脾主运化”,我们的脾胃就像一口锅一样,将吃进去的东西变成正常的能量、水液,代谢到全身运化掉。如果脾胃出了问题,身体的水排不出去了,多余的水液停滞于人体局部,就会出现腹部胀满,若在身体表面聚集太久了就会变成像胶质一样的痰,通过皮肤发出来,就会长湿疹。

如何判断自己湿气重不重?

湿气重的症状根据头部、舌头、皮肤、关节、大小便、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症状。

2种方法教你赶走湿气(湿气重则百病生)(2)

舌头:中医认为,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灵活柔软,颜色淡红,大小适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层,干湿适中。舌体胖,两侧边缘可见齿痕。这主要是脾虚,水湿得不到运化,导致舌体庞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或揩都难以除去,而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的黏液,或感觉舌面湿漉漉、滑溜溜,口中有发甜的感觉,这也是主湿浊内蕴。

头部:如果身体湿气重,会头部昏沉,头发也很容易出油。

皮肤:湿气重的人,经常会感到皮肤痒痒的,用手抓会出现红色凸起,像被蚊虫叮咬了一样。

关节:当湿邪侵蚀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

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冲不干净。

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感到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易困倦,记忆力减退等。

胃口:湿气重的人,胃口会受到影响,出现不想吃东西、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等表现。

引起“湿气”的原因有哪些?

2种方法教你赶走湿气(湿气重则百病生)(3)

吃出来的湿气

长期食用烘、烤、煎、炸、辛辣等性偏温的食物,或生、冷、油、腻性偏寒湿的食物,体内湿气和热气相互结合,产生比湿气更严重的湿热;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但过食则可形成湿气,如辛味,像辣椒、茴香都具有添火或添湿的作用,甜食则会增加体内热能,酸性食物会使脾胃功能失调,形成湿气。

喝出来的湿气

饮酒无度,适当饮酒对身体有益,但现代人却狂饮无度。不管是白酒、红酒、啤酒等都含有湿和热,长期饮用便形成湿气。

坐出来的湿气

现代人缺少运动,以车代步,身体机能有所退化,全身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体内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谢,造成湿滞胃肠,逐步形成湿气。

治出来的湿气

热盲目进补和盲目清热,进食滋补的食品、药品或认为自己体内上火需要清,服用大量清热的药物,导致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湿气便趁虚而入。

祛湿就是去病!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邪困脾、引发疾病。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2种方法教你赶走湿气(湿气重则百病生)(4)

饮食清淡适量

内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摄取的营养物太多,难以消化,化为湿气;或者食用生冷食物,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

建议:适当减少酒、肥甘厚味、甜食、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摄入;少吃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

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吹干头发擦干身体。

2种方法教你赶走湿气(湿气重则百病生)(5)

茯苓薏米祛湿茶

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

加入生姜(如果是舌苔黄腻的或者易上火的体质就不要放生姜),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差不多只有一碗水,倒出水趁热喝即可(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一般可以喝三次)。

功效:此茶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若体质偏寒的,可以多下几片姜。糖尿病人不适合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