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明网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宣布脱贫退出,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2019年,井冈山市230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无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无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无力

江西文明网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宣布脱贫退出,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2019年,井冈山市230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

时光的指针来到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目标已经在望。近日,记者踏访井冈山城乡,感受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给革命圣地带来的巨大改变,感受正朝向小康路上大步奔跑的井冈山群众幸福的心声。

一张关怀备至的兜底保障网

“政府专门组织人员上门为我们检查饮水设施安全情况,我们感到很放心。”“我爱人上次生病,2万多元医药费,通过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了1.89万元。”“我孩子不仅免除了高中学费,还能从教育部门领到一笔助学金。”4月26日,井冈山市东上乡曲江村村民议事室里,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脱贫攻坚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脱贫三年多来,井冈山市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有效衔接,除了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在落实国家普惠性政策基础上叠加实施差异化的保障政策,更聚焦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保障措施,最大化地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工作。

2019年,井冈山市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共资助了1828人,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资助贫困人口医保参保1.68万人。同时,对4583户贫困户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工作,并不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

去年7月以来,全市开展安居扶贫“回头看”工作,对贫困户居住房安全级别进行鉴定并修缮。对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由政府为其代建“爱心公寓”,实施“交钥匙工程”。同时,继续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户筹措资金改善居住条件。

教育、健康、居住、饮水“四项保障”,为全市困难群众织起了一张关怀备至的兜底保障网。

一条环环相扣的脱贫产业链

“这里原来就是我家的猪圈!”茅坪镇神山村脱贫户李宗吾推开一扇门,笑着介绍,“我精心改造后,带着全家人住了进去,把原来自己住的房子全部腾出来做餐厅,能多接待3桌游客呢!”

像李宗吾这样会“动脑筋”的村民,在井冈山市大有人在。但在过去,他们或囿于山高路远的地理劣势,或受困于自身知识与技术的不足,无法改变贫困状况。如今,井冈山市通过建立起环环相扣的脱贫产业链,让大伙儿有了致富的门路。

自2015年以来,“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园、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在井冈山市全面铺开。想就业缺门路的,党组织送岗位上门;想创业缺技术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结对帮带;缺资金的,干部帮助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提供服务。全市发展茶、竹、果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29.42万亩,80%以上的贫困户受益其中,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针对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贫困户,井冈山市鼓励他们以资金或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做到每家贫困户都有一个产业增收项目。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建立产业扶贫合作社(公司)55个,吸收带动贫困户3996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有了带头人,走上致富路,“李宗吾”们的智慧,在大山深处,充分地施展。

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139个驻村帮扶单位,122名驻村第一书记,369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一支支扶贫工作队,活跃在井冈山市的各个乡村,他们是持续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让基层党员掌握政策和一技之长,成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本土帮带力量、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表示。井冈山市全面推行“321”帮扶机制,实施差异化帮扶,做到领导挂点、干部包户、第一书记驻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的帮扶力量“五个覆盖”,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的队伍优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型党组织,推广“支部 合作社 农户”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已成为井冈山市上下的共识。当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井冈山精神汲取信念和力量,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阵地上。大力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和“百个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推进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选取脱贫致富典型,通过乡村大讲堂等平台进行宣传,提振贫困人员脱贫精气神,增添群众致富信心。

扶贫更扶志。如今,井冈山市的困难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新的历史篇章已经翻开。(李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