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县地名的来源(浅谈汾西地名的文化和语言特征)(1)

山西各县地名的来源(浅谈汾西地名的文化和语言特征)(2)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提要

文章从文化和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了汾西县辖的14个乡镇总计512个村庄地名,以初步探求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特色。

关键词

汾西;地名;文化;语言

汾西县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处晋南盆地北缘,西峙姑射,东傍汾水。据“勍香遗址”“古郡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汾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具有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地名文化

这部分将从历史、地理、宗族、宗教和经济五个方面对汾西地名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以期发掘汾西县的独特人文景观。

(一)历史文化

汾西县几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在地名中一览无余。

1.历史遗址

铁金,古称铁靳,因北方少数民族铁勒族一度曾聚居该处而得名。因年代久远,演变为铁金。也称“贴金”。马沟,因古时为县城牧马之地而得名。

2.军事文化

《清实录》称:“汾西实为平阳之臂指”。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地名中也有体现。如:麻姑头,相传古称穆柯头,因穆桂英在此习武练兵而得名。村南有一石洞,人称穆桂英洞。汉峪,该村地处山谷,相传汉王刘渊曾在此伏兵,故名。

3.传说

部分村名来历经人们口口相传而得以流传至今。如:狗咬疙瘩,相传该村对坡山上有一巨石,村子里的狗纷纷跑去啃咬,村人奇之,破石观之,内藏一石狗而得名。

(二)地理文化

从地理文化角度出发命名也是汾西县村名最重要的命名方式之一。

1.地形地貌

以地形地貌命名的方式,是一种普遍的命名方式。如:迴城,相传为北周新城县治地,因河流改道而毁,村人四散,后来河道复改,淤漫成地,村人陆续返回定居,故名迴城。高宁堡,清乾隆《山西志辑要》汾西县记载:高宁堡,“在县西五十里。康熙十二年建,邑令蒋鸣龙记曰:‘蒲隰通衢,姑射要道,山则壁立千寻,上凌霄汉。东西北三隅陡峻,惟南鸟道一线可登。’”

2.地理位置

还有一些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命名的村落。如:道荣村,原称道运村,因地处交通要道而得名,因“道运”与“倒运”谐音类同。村人嫌村名不吉,遂更名。

3.方位

还有一部分以方位命名的村落,主要为前缀“上”“下”“前”“后”或“东”“西”“南”“北”等方位词。

北庄、南庄,邢家要乡两相邻村庄,居北者称南,居南者称北。据传居南者因先祖从北边的汾西县城迁去故称北庄;居北者因先祖从南面的赵城县迁入而称南庄。

4.植被物产

以此地的典型物产或五谷杂粮,或花草树木命名也是一种重要的命名方式。如:芝麻圪岭,因其地原先有芝麻这种物产而得名。桑原,古为汾西栽桑养蚕之处。

(三)宗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宗族观念强烈的国家,对姓氏宗族的概念极为重视。因此姓氏也是一种重要的命名方式。如:康和,康熙年间,村人殷实,重建家园,一派安乐祥和景象,故名。柏乐村,柏氏居民康乐祥和之意。

这些是以姓氏命名的特殊村落,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其普遍形式是姓氏加“家庄”,如陈家庄、刘家庄等。还有一些是姓氏加地形地势,如苗洼、陈道青、刘沟、张泉等。还有一部分是姓氏加地形地势加“家”或“庄”而来,“家”一般与地形地势连用,构成“姓氏 家 地形地势”形式,如卢家垣、庞家岭、翟家原、霍家坪、师家沟、郝家山等;“庄”一般与方位词连用,构成“姓氏 方位词 庄”姓氏,如范南庄、张洼庄、阎西庄、薛前庄、韩南庄等;也有例外情况,如刘洼庄、赵庄山,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四)宗教文化

古汾西人大都信仰神灵,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徒,但对神灵的信仰却是虔诚的,尤其表现在供奉神灵及祭奠逝去先祖的一些仪式上。这些也有相当的部分体现在了地名中。

院头,古称愿头。相传古时,此处一大山无故自相呼叫,一牧童惊怖欲走,一老翁当头猛喝,山忽崩颓,现出神洞佛像,事闻于朝,敕建佛庙而得名。

这些村名的概括充分表现了淳朴人民在古时候科学不发达的条件下,对自然以及神灵寄予的厚重期望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五)经济文化

汾西县虽然地势封闭,但是古时贸易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在村名中也可知一二。如:磁窑,因为村中有座烧瓷的砖窑而得名。窑铺,明清时期为烧制砖瓦的窑厂之地和铺地之所,故名窑铺。今分前、后窑铺二村。

二、语言特征

交通不便,贸易落后,使汾西县语言环境也比较闭塞,因此保留了一些自己的语言特色。在地名命名中也充分显现了其方言特点。

(一)音节数量

汾西地名中,单音节地名词汇已经消亡,音节数量最少的也有两个音节。此外还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地名词。经过对500多个地名的分析,可知在地名的命名上,首先是以表达清晰为前提的,然后力求独特,最后才讲求语音简洁。

山西各县地名的来源(浅谈汾西地名的文化和语言特征)(3)

(二)“家”的语音

“家”在汾西的地名中,有其特殊的发音。

在亢家掌、吴家岭、师家沟等村名中,读“tə0”,为短促的入声,而不是通常的读音“tɕiɑ11”。

而在芦家、席家、翟家原中读“ti53”。

在季家庄弱读为“iɑ0”,在范家洼中弱读为“tʑ0”。

(三)其他特殊语音

“马”在仁马庄、羊马坪中读“mə0”,在前马庄中读“mei53”。柴洼庄的“柴”读为“sei35-22”,留峪中“峪”读“ny53”,后玉匣中“匣”读“ɕiə0”,阡陌原中“陌”读为“pɪ11”,勍香中“香”读“ɕiu11-53”,在麻姑头中“姑”读“kuə53”。

综上所述,在汾西县的500多个地名中,以地理文化命名者达到二百四十余个,占比可观,占到将近一半,是汾西县最重要的村名来源方式,也反映了其地形地势的复杂。其次,是与姓氏相关的,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占十分之三,可见氏族文化在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宗教、经济文化相关的村名,占十分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五十六个村名来历因年代久远不可考。这些古老的村名见证了汾西县在绵长历史长河中的曲折发展历程,揭示了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山西各县地名的来源(浅谈汾西地名的文化和语言特征)(4)

来源:《汉字文化》2019年第5期

作者:赵 蓓

选稿:何铂羽

编辑:邹怡思

校对:洪 珊

审定:张纯瑜

责编:邹怡思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山西各县地名的来源(浅谈汾西地名的文化和语言特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