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平叛三策(李泌的顶级战略)(1)

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一身道士打扮

李泌是个道士。他一生崇信道教,天下无事,他便隐居名山,修仙问道。

李泌是一代名臣。每逢国家有事,他便下山做官,当宰相,治天下,抚黎民,安边疆。

李泌还是一位伟大的谋士。他一生有两个顶级战略:第一个战略,围困安禄山,收复两京,将安史之乱平定了一半;第二个战略,奠定亚洲百年格局,为大唐续命两甲子。

我们先说说李泌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十五万,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耽于享乐的玄宗皇帝,接到报告后数日都不愿相信安禄山真的造反。燕云铁骑席卷而下,河北郡县望风而降,名将高仙芝、哥舒翰先后战败,洛阳、长安二座都城相继陷落,玄宗仓惶出逃,天下震恐。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李泌平叛三策(李泌的顶级战略)(2)

安禄山的大燕势力范围

面对这种局面,李泌为唐肃宗提出了一套平定叛乱的战略蓝图。

首先,李泌针对叛军的行动,做出了两个基本判断:其一,叛军将抢到的财货女人,一律送往自己的老巢范阳,可见并无夺取天下之志;其二,叛军所用的主将,多是胡虏之人,中国之人(指华夏人)寥寥无几,说明安禄山并未得到中原士族与百姓的支持。从这两点出发,李泌得出他的结论,认为叛乱不会持续太久。

根据这个结论,李泌以江山为棋盘,规划了一个庞大的战略:

令李光弼驻扎太原,往井陉方向出兵,威胁安禄山老巢范阳,牵制范阳守将史思明、张忠志,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令郭子仪夺取冯翊,由此掌握河东之地,进而威胁长安,长安守将安守忠、田乾真则不敢离开。且不要夺取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华阴通道。

又在长安西侧的扶风郡屯兵。

此外,塞外云中郡有建宁王驻军。

如此安排,便将安禄山叛军围堵在了河北、中原一带。

然后命令郭子仪、李光弼相互出击。

安禄山驻扎洛阳,洛阳居范阳、长安之中,他若“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之来往数千里,疲于奔命,我方以逸待劳,敌军来了则暂避锋芒,敌军撤退则趁机掩杀,即不攻城,也不断他的道路。

等到第二年春天,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使,从云中出兵,与太原李光弼互为犄角,直捣范阳,夺取叛军巢穴。这时候,叛军“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我方则可以发起总攻,大军四合,一举成擒。

至德二年二月,郭子仪拿下了冯翊,平定河东。按照李泌的战略规划,此时云中、太原、扶风(当年改名凤翔)驻军皆已到位。

李泌平叛三策(李泌的顶级战略)(3)

安史之乱形势图

李泌说,是时候按照前面顶下的策略,夺取贼军老巢范阳了。

唐肃宗说,不好意思,我有不同意见。

当是时,唐肃宗驻扎在凤翔,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师于此,一时间军容强盛。肃宗说,大军离长安洛阳这么近,我们直接夺取京师多好,干嘛长途跋涉数千里去打范阳?李泌说,这时打两京,肯定能打下来,但是老巢不除,叛军早晚复来,这样不是久安之策。而且来帮忙的西北胡兵耐寒畏暑,现在冬天,正好打北方的范阳,如果先打两京,等到春天来了,叛军复来,对于我方就不利了……李泌好话说尽,但唐肃宗依旧急于收复京师,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至德二年九月,长安光复,十月,洛阳光复。

收复京师,自然是提振军民士气的大功,然而也正因此给叛军留下了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空间,唐军也错过了根除叛乱的最佳时机,使得安史之乱拖延至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才宣告平定,并且留下了割据百余年的河北三镇,唐朝最终也灭亡于藩镇割据。

如果唐肃宗当初能将李泌制定战略执行到底,中晚唐肯定又是另一番风景。

李泌第二个顶级战略,请阅读下文:

李泌一手构建的反吐蕃联盟,为大唐续命两甲子

https://www.toutiao.com/i672264636427613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