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只一位朋友在转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所发表的观点《不打不骂不罚是教育不出优秀孩子的》的一篇文章,因为自己的孩子也正在成长期,就试着读了一下,结果发现这篇文章中的许多观点都非常的粗糙、浅薄,耐不住推敲,下面就依据钱文忠教授的观点,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通观全文,钱教授的核心论证基础是当代教育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给予了孩子过多的让步,教育在面对孩子时候的让步无底线,无原则。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我们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宠坏了一批孩子,钱教授的立论基础我是认同的,但是作为复旦大学教授,并且还是个经常上电视节目讲国学的公众人物,本应当给出具有长远眼光的指导性意见,却基于这个立论给出了一个《不打不骂不罚是教育不出优秀孩子的》这样不伦不类、粗浅之极的观点,我一个普通人看了都觉得可笑,可气。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1)

1.是非不分,混淆概念的糊涂账——可笑

他在文中提到,“教育里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可笑,这根本是一个没有立场的观点,教育里一定要有痛苦的成分么?就如同我们看着一个人在学 过程中十分的刻苦,让我们看起来觉得他很苦,可他自己就一定觉得苦么?而钱教授所说的我们凭什么要向子孙让步,这样的观点其本质是不是,儿子和老子的意见不同,儿子就必须听老子的,如果儿子不听老子的,老子就不能让步,就要惩戒儿子?这种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要让儿子听老子的话,顺从老子的意思,为了支持他这一观点,他还例举了英国通过法案,允许教师在劝告违反纪律学生违纪行为无果的情况下,适当的体罚。可我通过这些例子得出的结论是,教育不退让以及适当的惩戒和体罚,是针对学生不触碰原则底线的基础上。其核心点在于培养孩子的遵纪守法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违反纪律是要受到惩罚的,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公民及公众意识,怎么到了钱教授这里,就成了体罚孩子的借口,就变成了打骂孩子的理由?在这里,钱教授是混淆了不遵守纪律要被惩戒和不听话就要被惩戒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对公共秩序的遵守,一个是对个人意识的顺从,一个复旦大学的教授,连这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都能弄混淆,大家记住,他是教授,是教授,而且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笑!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2)

2.社会地位高,观点水平低——可鄙

他在后边的文中提到了高考,谈到了公平,他说高考是最不坏的制度,他还说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于钱教授的对于社会现实的判断结果我是认同的,但是依据这两个观点我们能导出什么结论?第一,就是对于社会不公平的默认,第二,就是唯成绩论、优秀论。我个人是极不认同这两结论的,首先对于人类社会不公平的默认,自然界的法则是不公平的,人类社会来源于自然界,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会带有不公平的元素,正是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推动着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且一直发展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公平元素甚至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我们的社会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古传承至今,不公平不是我们当代社会的专利,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特征。但是,回望历史,从先秦时期就流传千古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经典,在不公平的历史发展中,哪一刻中断过对于公平,公正的呼唤?而历史发展的趋势,难道不是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公正?天下没有绝对的道理,只有相对的结论,不公平的历史社会现实带来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基于不公平历史现实产生的公平、公正的呼唤让“真善美”的精神文明散发出无限人性的光辉。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3)

对于唯优秀论,还是因为当代我国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分布的极度不公平,只有考取名校才会获得相对好的平台并随之获得相对好的人生发展前途,要达到这一结果,有好的成绩是必经之路,要获得好的成绩,就自然要下功夫钻研高考要考的知识,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高考这一条路,因此就很容易的导出钱教授的结论,为了让你学好这些你可能不适应的内容,适当的打、骂、罚也就理所应当了,可钱教授你知道不知道,这种打、骂、罚对那些聪明的孩子或许会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可这种手段对于我来说,球毛用没有。我并不是个聪明的人,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因为我不会一道简单的几何题,在办公室里当着一群老师的面,抓住我的领子连着六个大嘴巴扇的我眼冒金星,面颊火辣,我怀着快把我憋炸的委屈回到家对父母说明了事情之后,得来的只是依据冷冰冰的:“那是你活该,谁让你不好好学 。”这样的经历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正面的影响,反而是在我心中点燃了永远浇不灭和怒火和抹不去的仇恨,我不是不想学,而是社会、家庭、智力、阅历多方面的因素,我的思维在当时面对那个简单问题的时候我就是想不明白。钱教授,你是优秀的人,你当然体会不到我们这些笨人在面对一个自己想做好却怎么都做不好的事情时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4)

钱教授作为一个文化人,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讲三字经,宣圣人道,说的那么慷慨激昂,但是在面对中国教育问题演讲中宣扬的却是不公论、唯成绩论、唯优秀论的观点,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文人,这个出身优秀的文人,站在社会上层,掌握着社会优质资源,掌握着话语权,在面对教育问题的时候,呼唤的不是教育公正、公平,强调的不是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沟通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新人,而是为了让孩子学 好,不听话就打这种观点,其身份地位之高,其观点水平之低。

3.有学无识,庸才当道——可悲

钱教授在最后的讲演中,多次提到《弟子规》中“首孝悌”的观点,还举例子说老子“一个眼神”,明天可能就被儿子杀了,然后就又是强调教育对孩子要有约束,有管制。对于钱教授的这些观点,我想说,无论是《三字经》、《弟子规》,还是四书五经,所有这些经典,之于当代,都不是教条。古人撰写这些经典的时候,都有当时社会的时代限制,我们阅读经典应当理解背后深层次对于“真善美”人性光辉的追求,而不是作为教条去照搬照拿。

钱教授作为多年研 启蒙经典的当代名人,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说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的约束,我就想知道,钱教授你仅凭网络媒体报道的信息,你对于小学、中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又了解多少,不去思考社会问题对于教育的影响却把问题归结于对于孩子的约束不够,不去讨论如何跟孩子沟通,在沟通中实践圣人经典的含义,而是拿着经典作为打骂孩子的依据如此教条,如此平庸之人竟然可以作为复旦这所名校的教授,并到处堂而皇之的讲课,并受到人们的吹捧。钱教授还只是一个缩影,我们的高校里还藏着多少这样有学无识的平庸之辈,甚至我们的高校里还有更多比之更加平庸可在追求利益事上上极尽精能的无耻之徒,可悲。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5)

我的观点

说了这么多,我也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1.惩戒教育其目的是德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

惩戒教育我是赞成的,但惩戒应当局限在对于公共纪律违反,以及道德底线触碰的范畴内,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众和法制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意识,这是我们的教育长期忽略的“德育”范畴。惩戒教育绝不能无原则的扩大化,特别是扩大至“不听话就得打”的极端错误地步,否则当年体罚学生的腐朽传统又会回来。

2.家庭教育才是德育的核心地带

对于传统美德的传承,家庭才是其实践的最好场所,要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去体会美好人性带给人的愉悦和正能量,让传统美德的传承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引导、沟通才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观念这种东西是不能靠强加和暴力解决的,想要教育好孩子,基础是要了解孩子,想要让孩子做对的事情,你就要试着进入他的世界,并在他的世界里帮他建立观念,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这种帮忙培植的观念,即使在孩子独立之后,也会如同嫩绿的小草一样充满生命力并最终长成茂盛的草原。而强加的观念,放在孩子心里,它就如同塑胶的草皮,看起来是一片新绿,却掩盖了心中的一片荒芜。

复旦大学教授关于孩子教育(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6)

结语

精英式的教育理念太急功近利教育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就不能拉下任何一个孩子。教育孩子要靠沟通引导,这不是由学校老师就能完成的任务,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来完成。对于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出现问题的孩子,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惩戒之事手段不是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沟通引导使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绝不能以个人的观点,在学 事情上以惩戒手段来教育孩子,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喜欢可以点点关注,每天分享。互联网时代,你想给自己从新定位吗?关注我评论区回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