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海里的星(已加入维权骑士原创保护,侵权必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撒野能成为大家的白月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撒野能成为大家的白月光(白月光背后的美好)

为什么撒野能成为大家的白月光

文|深海里的星

(已加入维权骑士原创保护,侵权必究)

《撒野》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巫哲创作的一本校园类小说,讲述了不同环境长大的两个男孩在彼此原生家庭的束缚中如何被救赎的故事。

很多人把这本书当作白月光,同名歌曲也曾是无数人日日夜夜单曲循环的曲目。

顾飞的妥协,蒋丞的承受,是因为文字的直白而让人感动,也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段,所有能释放的情绪氛围。

可能一本青春类题材的小说它并不一定能感动所有人,但对于还能触动心弦的一群人来说,这是很难得的一个阶段。

每个人无法跳跃成长,当我们还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应该庆幸自己还能被很简单的故事感动。

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兴起,让这样一种连载形式的作品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更多人的日常中,作为纯粹创作出来的人物,却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平行世界里真实有这两个人存在,便是在向我们证明,其作品背后展现的魅力。

一,人物形象:用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视角,刻画出主线人物真实的灵魂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被领养家庭弃养的蒋丞来到了条件落后的钢厂,结识了当地土生土长的小霸王顾飞,在日渐相处中成长为彼此强大的救赎力量,最后拉着两个人一起走向全新的未来。

虽说逃不开特定的格式,但最难得的地方,就在于它刻画出了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视角,比起更多情节里惯用的“金手指”,这个故事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被命运折磨的两个少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出阴霾的。

这个过程布满艰辛,却也因此更让他们整体的形象立体了起来。

①蒋丞——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以及永不放弃的信仰

蒋丞是一个有绝对信仰的人,被领养家庭弃养,让他只能回到所谓“亲生父母”的身边,但这个小地方,是与他从小长到大的环境格格不入。

那个生物意义上的父亲也不过是个嗜酒嗜赌的底层混混,本是原本的他最讨厌的人,却因这层亲情连接,被动将他们捆绑在了一起。

这样的生活变故,很难说每个人都能不被打败,但蒋丞从始至终都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也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去。

所以面对唯一还能握在手里的高考之路,他的竭尽全力也不过是赌上了自己全部的未来,更是向抛弃他的人证明,即使如此,他依然可以出人头地的决心。

②顾飞——即使才华无法被淹没,也需要有涅槃重生的勇气

顾飞和蒋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截然相反的地方,他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非常坚定的信仰,但对顾飞来说,他的家庭也困住了他。

他与这个小地方同样格格不入,却也无法摆脱,所以他有过“认命”的时候,也有绝不放弃的时候。

这种矛盾一直出现在他的身上,因此他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没有人能将他带出这份困境,只有当他主动愿意的时候,也才是涅槃重生的时候。

但这所需要的勇气,一定也是对他而言巨大的抉择,他承受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压力,骨子里却也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

所以这两个人的相遇,更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试探,没有顾飞,蒋丞不一定能那么果断的与这个环境分离出来,而没有蒋丞,顾飞的选择,也许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二,主题思想:用一份悲惨原生家庭的衬托,凸显绝境下两个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小说对于两个少年原生家庭的刻画,都是非常悲惨,所谓的因果循环,也是在这份较现实的对比中,更加凸显了两个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在人生最应该享受的年华,他们都被动承受起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

网络文学被人诟病,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很多作品过于去构造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财富,地位,头脑,成了更多人对现实的逃避,却终究失去了那份真实。

而这部作品恰恰相反,作者所刻画的一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书粉圈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活不下去想顾飞,学不下去想蒋丞”,便是在这份正向引导中,告诉我们真正的努力是什么样的。

顾飞的家庭,一个意外去世却将罪恶感强加在他身上的暴力父亲,一个从不管事的母亲,以及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妹妹,他并非没有能力走出这个小地方,却因为家庭,将他死死的钉在了原地。

这样的设定,如同千千万万个同样无能为力的人,纵使一腔热血,却只能将自己的所有锋芒掩盖起来,假装平稳的度过这一生,却也终会在压抑中走向崩溃。

那条布满荆棘的路曾拦住了很多不敢向前的人,也将原本的一辈子变成了弹指一挥间,十年如一日的重复,途留下最后一点不甘心。

所以顾飞的选择,是让我们看到了当原生家庭成为拖累时,“牺牲”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不放弃,不妥协,依然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未来。

而蒋丞的家庭,是让他的生活一瞬间天翻地覆,亲生父母或是养父母,都无法给予他哪怕一丁点的爱,也妄图将他摧毁在这一地鸡毛蒜皮之间。

他最难得的地方在于他对那份亲情连接的切断是丝毫不犹豫的,他在那种绝境下的逢生,让我们看见了面对人生变故,可以如此坦荡,也是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起承转合:在反转的剧情描绘中加深读者的共情能力

故事有两处转折点最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蒋丞面对这个天翻地覆的环境,以及父亲的放纵,哥哥的粗俗,姐姐的无奈,母亲的纠缠时,这些他名义上的家人,却只是对于他而言无法产生情感连接的陌生人。

一切他以为可以置身事外,却依然让他感受到了难堪,可他并没有一瞬间被同化,反而孤注一掷,将所有的筹码放到了高考上,不论多苦,多累,他都会用汗水换来一个他想要的结局,然后告诉所有人,你看,我不会被打败。

而能让他如此有底气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他遇见了顾飞,在整个钢厂,在所有他新认识的人当中唯一与众不同的顾飞。

整部小说的前半段,是因为两个人相识相处的过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是在不断起承转合和反转的剧情中增添了人们的共情能力。

而后半部分另一个转折,则是在悲痛中让我们明白如何珍惜眼前人,当两个人踏破万难在一起后,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分手的结局,是很多人泪目的瞬间。

蒋丞高考之后,在新的地方,新的学校开始飞速向前,可顾飞却依然只能留在原地,他害怕自己再也跟不上他的脚步,也不希望自己的家庭成为另一个人的负担。

所以有时候退缩并不是因为不够爱,反而是因为爱的太满,整个故事的情感线非常的缠绵,而情感也向来是带动人心的关键力量。

因此故事也在这份曲折中,让幸福变得更值得期待。

总结来看,读完整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忽略主角的性别和人设,只是在这份趋向于现实的真实中,仿佛回到了当初的那个校园,跟着他们的遭遇,体味了一番人生的酸甜苦辣。

所以,正如我开头所说的那样,也许这不过是一本略显得“矫情”的青春小说,或许会让一部分历经千帆的成年人嗤之以鼻,却让我感动,而我也庆幸我还能被感动,更庆幸能在这份感动中让我找回到一点当初那份义无反顾的勇气。

四,现实延伸:以“耽美作品”为例,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以及如何创新。

说完了小说内容方面,也还是想要最后来谈一谈一个大层面的现实问题,近几年耽美小说的影视改编突然成为了一个香饽饽,从《镇魂》到《陈情令》的火爆,让更多资本看到了藏于这一系列背后的商机。

《撒野》据说也已投入拍摄,但对更多书粉或是单纯普通人而言,该如何看待这一商业化现象,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

①利用它的热度,却不承受他们的爱情,只是在消费“性少数群体”。

拿去年爆火的《魔道祖师》改编的电视剧《陈情令》来说,作为一个书粉,我并不喜欢过于上升真人的代入感,书中创作的人物与演员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也不是说一个人扮演了这个角色他就能代表这个人,如何“出戏”是很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耽美小说的感情向,是同性题材,但如今大环境下,人们的接纳思想依然有限,如何改编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资本看中的只是它的热度,却从来不愿意承认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挺讽刺的一件事,当然小说的完整性和优异之处并非局限于感情线,但当所谓的“社会主义兄弟情”也能上升到站真人CP的层面,一切“伪装”又是否变得无意义呢?

因为《魔道祖师》牵扯出的争议事件总是层出不穷,当资本只是在一次次消费性少数群体时,这也是对他们而言很不尊重的一件事。

我们社会的包容心是要去接纳,而不是依旧强调什么是“不合理”,对于这份感情,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否定。

过于严苛的审查机制让影视作品的呈现只能变得束手束脚,也实在是失去了创作的灵动性,再加上当小说过于依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版权收益,成为了备胎剧本时,也只是让文字创作变得越来越公式化,失去了情节,也失去了灵魂。

其实一直很奇怪,国内整个编剧行业在很长时间始终停滞不前,除了改编,似乎也早已丢掉了“原创剧本”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我想要提出的第二个方面,如何让本土化作品真正走出去。

②文化的传播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推陈出新,将真正优秀的作品推上国际的舞台。

我们的文化输出是落后的,日剧,韩剧对小众视角的挖掘已成体系,《寄生虫》能成为奥斯卡最大赢家早已证明,而在欧美,好莱坞大片,漫威系列都是全球化热潮,甚至是思想相对保守的印度电影,也是饱受好评,但回头看看我们,却发现近几年并没有真正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走出去”。

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容纳和接收,去模仿,去翻拍,却始终少了创新在里面,甚至在迎合本土化改编时,也只是一次次出现“雷剧”。

我们的大部分国产剧本,依然只是构筑一个虚假的梦境,表面上是展现美好,实际却是逃避现实,除了耽美改编以外,低龄化的玛丽苏言情同样充斥在整个行业,这样没有内核的故事,也始终经不起推敲。

当然,电影和电视剧生态并不能一概而论,耽美改编也只是目前大环境下很小的一个部分,但它背后代表的,一直是很现实的问题。

曾经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可以将国粹带到百老汇,能让卓别林抢着看戏,实现两个国家艺术的交流,这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情。

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一个大国走向覆灭,也是用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播有多重要。

影视作品的本质是一致的,好的剧本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呈现,如何完善细节同样很重要,但如今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便是连一个好剧本都无法保证。

据说今年有五十多部耽美作品会被影视改编,实在觉得过于“触目惊心”,我们的国家能允许耽美小说的改编,在我看来是一种进步,但“耽改剧”的出现,本质上吃的是原著粉捧起来的热度,而当舆论可以轻易反过来倒打一耙,也实在让人寒心。

作为书粉,比起拿着一个好故事却无法转化成好剧本的困局,以及必然会面对的“魔改”结局,我更希望它始终是我心里的白月光。

所以与其依附于这一模式下的保守,如何创新以及原创才应该是出路。

文化“守旧”的本质也是一样的,过于理想化的影视作品,或是主动去忽视现实世界里丑陋的那一面,并不会让这个社会因此变好,反而在这份伪装中,让真正处于黑暗中的人更难被人看到。

文化传输被资本操控,当人们只能看到利益时,当不为“圈钱”的文艺片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时,当揭露现实真相的作品反而被认为是“诋毁”时,这是我们整个时代最大的遗憾。

大国风范,该亮出我们的底牌,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最宝贵的财富,哪一个单拿出来,完全可以以其文化内核至胜。

请不要再去消耗耽美小说的价值,也请不要让逃不开情情爱爱的傻白甜占据影视圈的半壁江山。

希望未来有一天,中国可以有一系列的作品,能真正实现让全世界为之疯狂。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