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汉字承载了华夏文明,对保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一笔一划一世界(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1)

01.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先秦诸子文献如《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均有记载。西汉司马迁《史记》亦有引用。清代黄爽所辑的经、史、子逸书也曾引用:“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据说仓颉当年看见一名相貌奇特的天神,面孔长成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还有一种传说是,仓颉观察了鸟曾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

那么,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在新时器时代晚期,发现了石棚山陶文,这说明了四五千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已露出了文明的曙光。据考证,始创汉字的是陶工,他与传说中的仓颉都是黄帝时期的人,而陶文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先后陆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如在仰韶、汶口、龙山、良渚、大溪、马家窑等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不少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原始的汉字,并试图破译它。

可是也有专家认为,这些陶文,无论外形和内涵都不具备汉字的原生意义,只是一种记事符号。因为直到今天,一些窑场内为生产工艺的需要,也在陶器上刻划一些符号。但著名文字学家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一笔一划一世界(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2)

02.汉字的趣闻

汉字被发明以后,起初并没有那么多,有些汉字是在悠久的历史中慢慢被创造出来的,有些汉字则被悄悄淘汰。

比如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想用“秦”字作为国号。但那个时候的“秦”字还不是这样写,而是写成“琹”,秦始皇觉得这个字不太吉利,因为这个字上面有两个“王”。所以他就想创造一个新的字来代替这个字。

有一天在朝堂上,秦始皇问百官:“古往今来,史书上有没有记载关于谁的丰功伟绩的?”有人回答:“古人的是非功过,都被详细地记录在《春秋》里。”秦王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两字各一半,合成“秦”字作为国号,象征秦朝永固。”

从那以后,新的“秦”字就诞生了。后来,人们纷纷议论这个字不祥,因为新的“秦”字“春而无日、秋而无火。”果然,大秦帝国没有换来秦始皇想象中的辉煌。

一笔一划一世界(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3)

03.汉字的讲究

在《汉字的故事》一书中,作者王铁均详细介绍了有关汉字的那些历史和讲究。

汉字可以作为线条,勾勒时间轮廓。

比如“元”代表开始。不仅国君即位的第一年都称作“元年”,而且每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第一个月称作“元月”,这都是吉利的开始。而中医学里人身最本初的最重要的气称为“元气”,则是最值得珍视的。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称作“解元”,会试的第名称作“会元”,殿试的第一名称作“状元”,从乡试到殿试连续考中则称作“连中三元”,这都是科举时代“人生赢家”的代表。

比如“日”“月”“星”,古人合称为“三光”,是地球上生活着的人最常看到的自然现象,也必然是最古老的汉字成员。日月悬诸天,给人们提供光明,所以有些以日月做部首的字就跟明亮有关,比如昭、晃、朗等。而最有趣的就是“明”字了,日和月的组合,那可确确实实是亮的了。

汉字还可以作为记忆,探寻历史脉络。

比如正统与统一。大概很多人都听过“大一统”这个说法,可这个词的本义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说文》里曰:“统,纪也。从‘糸’,‘充’声。”“统”是一个形声字,字形很简单,有治理和规范、总领的的意思。而“大一统”的“大”字,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以之为大”,也就是发扬、推崇的意思,“统”则是起始、传统,“大一统”,就是推崇某一种起始、传统了。

一笔一划一世界(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4)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作为符号,在传达心灵寄托的同时,还承载着文化精神,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当我们将汉字拆解,触及它的灵魂时,就会得到诸多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