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享有着富饶美丽的国度带给我们纯美感受,享受着民族繁荣昌盛的安详与太平,享用着山河壮丽的清新与愉悦,享誉着民族浩瀚博大的蓬勃与自豪,然而我们想过没有:我们何以以此广袤的国土安身立命?何以在异族面前挺胸昂首?何以在岁月深处扬眉吐气?何以在亘亘日月下生生不息?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

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民族的生死存亡时绝望和挣扎。

多少次外族入侵,多少次生灵涂炭,多少边民被杀,是无边深渊的血泪,唤醒了民族的挣扎,唤出了华夏的挺拔。汉王朝在经历匈奴袭边,低声下气赔款,赔女人将近百年的耻辱后终于进行了反击。元朔二年,卫青,霍去病大举征伐,驱蛮夷与境外,封狼居胥,至此蛮夷匈奴再也不敢窥视我大中华,我大汉民族至此太平生活。历史记住了中华铁血精英 卫青﹑霍去病。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2)

西汉衰老,匈奴乘虚而入,大肆掠我财畜,屠我边民.然光武中兴,窦固窦宪剑锋西指,战马嘶鸣之处,匈奴再次黯然神伤。三国两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边涂蛮夷,从来没有放弃对华夏的窥伺,然我中华人才辈出,愤怒的铁拳一次次地昭示着中华的血性。

这些用铁拳捍卫了民族尊严的名字,他们是:李靖﹑裴行俭﹑王忠嗣……还有我们熟知的名字,岳飞﹑徐达﹑戚继光﹑袁崇焕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开疆拓土的历史中,在抵御外侮的血风中,他们成就的是一个民族铁骨铮铮的辉煌.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3)

请不要忘记他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亦是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本源;方寸不存,何以安身?血骨不在,又何以立命?请不要忘记他们,他们是民族血骨凝聚,是民族血脉嘶鸣,是华夏旗帜飞扬的理由,是民族振兴的指向!

英雄情结与英雄文化是精神世界的必需品。英雄文化的深入传播,能够唤醒国人蕴藏在灵魂深处向往崇高、敬仰英雄的情感,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会让我们有方向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英雄文化来砥砺青年一代,唤起中国人像抗战时期那样万众一心、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我不想成为一个英雄论者,但我很想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英雄教育,需要英雄敬畏,需要英雄的脱颖而出。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有英雄而不敬畏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民族。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4)

战马嘶鸣,尘土飞扬,战刀飞舞

,血染残阳……成就了光阴雕刻的图腾,锁定了历史定格偶像,呼唤一代又一代人心潮澎湃的英雄情结。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读杜甫这首《后出塞》,不禁让我们想起这样一个景象:广袤的朔漠静寂如磐,残月如钩,干冷干冷,奔袭千里的骑士和骏马已汗湿全身,直透重铠。人和马呼出的热气转眼凝成霜花飘落在马头,人面泛出片片银白,旌旗半卷犹散发着烽烟气息,将士们警觉的眼睛和矛戈在曙色熹微中光点闪闪……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没有理由忘记!让我们用无限的敬畏来铭记这些让华夏挺拔与崇高的名字。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5)

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但骑射终非汉人所长。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6)

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时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而蒙恬也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的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称赞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大乱,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7)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他在战斗中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和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的一切作战条件都于他不利。汉军远征作战,鞍马劳顿,匈奴以逸待劳,且背水一战,士气高昂。并集中了所有精锐部队。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在苦苦支撑一天一夜后,急噪的单于终于拿出了其所有精锐。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完败。单于只带三百卫队逃逸。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堪称是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8)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率八百骁骑深入敌境大破匈奴主力,一战成名。此后多次奉命出塞攻打匈奴,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山,大捷而归,对匈奴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此匈奴连年骚扰汉朝边境的事情就没有再发生,匈奴大部远遁而走。后世评价说,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9)

窦固,字孟孙,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人,他自幼喜好兵法,东汉明帝时期,当时天下安定,明帝想要效仿汉武帝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击北匈奴。于是派窦固为大将军率军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并击降车师国。随后窦固上疏请求重新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使西域重归东汉政府的统治,为东汉王朝边疆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后世评价说,窦固好览书传,喜兵法,前击白山,伐北开西,功冠三军。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0)

窦宪,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窦固的孙子辈。汉章帝时期,窦固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西迁。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最大。后世评价说,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1)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他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勋。汉元帝时期,陈汤担任西域副校尉期间,攻杀了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名言就是陈汤说的。陈汤死后,被追谥为破胡壮侯。后世评价说,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2)

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两次战役都尽显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作战风格。征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3000铁骑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里,直导突厥老窝,要知道,此战是在风雪连天的腊月进行的,以汉人组成的唐军战士,要完成这一壮观的长征,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突厥精锐骑兵,还有中原人所难以想象的严寒,但唐军将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这一不可想象的奇迹,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线崩溃,突厥可汗也遭俘虏。此战基本解除了突厥对唐朝的威胁,一战定乾坤,可谓盖世奇功。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3)

裴将军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与突厥的战斗中,镇压东突厥反叛,打击突厥残余势力,其所到之处,突厥尽数平定。有力的巩卫了大唐的边疆。使突厥几十年不敢骚扰,直到武则天后期,才又侵扰中华。裴将军本人也病死于征讨西突厥的行军路上,享年64岁。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4)

开元时代是唐朝的又一盛世,中国的文治武功在这一年代几乎达到了顶峰,而王忠嗣就是这一时期杰出将领的代表。王将军第一次指挥的大规模军团做战则是开元二十六年的北伐契丹之战,自武则天征讨契丹失败以来,契丹势力日益强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礼之势,唐朝五次北伐皆败,武则天还曾下令征全国囚犯组成军队讨伐契丹,依然是劳而无功。王将军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契丹在桑乾河进行会战,三战三捷,打的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契丹可汗只以身逃,不久被部下杀死,契丹36部尽数投唐,从此几十年不敢作乱。从此唐朝威行漠北。此后,王将军担任陇右节度史,身处抗击吐蕃的最前线。

天宝元年,王将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这是一次惩罚性的自卫还击战,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几乎被全部摧毁,死伤数万人,两个王子战死,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此战是对吐蕃的沉重打击,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之后,王将军行军千里增援小勃隶,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青年将领的李光弼郭子仪,后虽小勃隶再次叛乱,但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王将军戍守边境几十年,有力的拱卫了大唐的安全。

愿中华民族精髓血脉代代相传!愿中华民族无畏精神浩气长存!愿中华民族复兴挥旗撼寇﹑寰宇流芳!

开疆拓土之路漫漫(开疆拓土的华夏雄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