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宝山寺,位于于都县利村乡上下村罗石墩,始建年代不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于都固院古庙介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于都固院古庙介绍(于都县利村乡地灵宝山寺略记)

于都固院古庙介绍

地灵宝山寺,位于于都县利村乡上下村罗石墩,始建年代不详。

相传,清咸丰年间,罗田岩寺为方便管理位于利村乡上下村的田产,及方便僧众劳作之余休憩之用,在“楼梯石”悬崖旁建下院,取名“地灵寺”。(注:楼梯石,因其两山矗立山岩陡峭,村民来往于县城,必须沿悬岩爬上爬下,形式“上下楼梯”,故名。后为修上下村至县城公路,将此悬崖凿开。现今只能沿着陡峭公路,依稀辨别昔日之雄险矣。)

“文革”时期,在全国上下清理“牛鬼蛇神”风潮中,地灵寺亦未幸免,僧众被遣,田产全部分配于当地村民耕种。只剩断壁残垣, 在默默地诉说着无常。

八十年代中期,适逢政通人和,全国开始逐步恢复被残坏的寺院,地灵寺亦在这时期在原址上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寺朝礼的信士日益增多。不足百平方的寺院,日显拥挤,给寺院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1994年,经寺院理事会商议,将寺院迁建于对面山林中的罗石墩天然岩洞中,此处原为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县赤卫大队党代表张文焕带领赤卫军操练的地方。寺院群山环抱,树木葱郁,洞内冬暖夏凉,实乃清修之佳处。登上后山之巅,于都县城全貌尽收眼底,母亲河贡江沿群山缓缓流趟,令人心旷神怡。

迁址于此后,在住寺人员及理事会的不懈努力下,寺院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初具规模。并于2006年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2012年,住寺居士欧阳慧林,拿着印有“地灵寺”的化缘薄,准备外出化缘修通寺公路时,梦中有人指示,应称“地灵宝山寺”方可完成善业。居士感是菩萨指点,告知寺院理事会决定,将“地灵寺”改称“地灵宝山寺”,并以此名,向十方慕捐善款,修建通寺公路。经两年的努力,长2公里,宽3米的通寺公路顺利修通,并硬化,方便了赴寺朝礼的信士通行。善愿既成,从此,寺名改称“地灵宝山寺”。

2018年冬,吾至此寺,见寺院前深坑,沿山而去,形式漏斗,虽有树木遮挡,亦不免受影响,建议用寺院右侧突出部分山体将寺院前深坑填平。居士接受吾建议,与山主协商事议,奈因山主左右不允,遂罢。吾听后,教居士早起持诵《大悲咒》,必蒙观音菩萨加持,事遂人愿。

慧林居士听后,于每日早起,虔诚持诵21遍《大悲咒》,祈请菩萨加持,事能如愿。历经半年,2019年农历6月中旬,寺院连降大雨,位于寺院右侧突出之山体,一夜之间,全部崩塌,将寺院出入口全部堵死无法通行。居士打电话告知吾,吾安慰她,这正是菩萨感应,事终以如愿了……

后来,一切进展顺利,寺院前面深坑得以填平,令寺前豁然开朗,远处群山,层层叠叠,美不胜收。这真是:观音菩萨妙难酬,清静壮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作者:释子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