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

自1949年蒋氏败退台湾,到如今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台海形势几经波折,大起大落。台海问题一直是横在全球华人和两岸之间的一道坎。

对于两岸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而台湾方面却又因为“统独”和蓝绿问题为此争吵不休。不得不承认是,如今海峡两岸依旧没有实现统一,前路依然漫长,而台湾岛内对于和大陆打仗的心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2)

1,从1996年到今天

1995年,因为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窜访美国,再加上李登辉政权宣扬要对大陆进行演变。

而当时,国际上正处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结束不久的年代。李登辉与美国的接触,明显与中国大陆主张的一国两制构想有冲突。

因此,解放军在1995年下半年和1996年于东南沿海进行了多轮军事演习,对李登辉为首的独派力量进行威慑。

在军演中,解放军试射了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出动了海军舰艇和飞机进行操演。而且,解放军还在1995年11月在福建东山岛进行了持续23天的两栖登陆作战操演。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3)

解放军还在台湾外海一带发射了弹道导弹,东海和南海舰队也在此进行了反舰,防空方面的军事演习。

这一系列的军演,让岛内感到非常紧张。毕竟,解放军不管是发射弹道导弹,还是两栖登陆演习,还是反舰和出动飞机模拟作战,其假想敌明显就是台军。

为此,岛内进行了高强度的备战工作,李登辉,罗本令(时任台总参谋长)等人开足马力,要求台湾预备役部队准备作战,现役部队进行提高警戒。还把原本用于防空的天弓-2导弹改装成可以对地打击的战术导弹,准备对大陆方面实施报复。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也纷纷启动了从台湾海峡撤离侨民。美国还在1996年3月接连向台湾海峡部署2个航母战斗群和1个两栖攻击编队。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4)

它们分别是福斯莱特级航母“独立”号,尼米兹级航母“尼米兹”号和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贝洛伍德”号。当它们浩浩荡荡地驶入台湾海峡之际,这次台海危机达到了高潮。

后来,经过中国大陆与台湾,以及美国之间的多次对话,这场危机才结束。在这场危机中,台湾确实做到了动员备战的工作。而在二十多年后,岛内对于战争的态度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今,除开极个别的岛内政客会号召岛内军队和民众“若大陆来战,抵抗到底”之外,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和政治家都已经意识到海峡两岸军力对比的巨大差异。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5)

即便是绿营人士,大多也认为“国军”很难打得过大陆,如果解放军登陆了,为了老百姓的日子能继续过,还不如投降算了。而台军近年来向美国采购武器装备,以及推行“国舰自造”,增加军费开支也被视为“没用”。

台前“陆军中将”帅化民在今年6月就曾直言,称“大陆若攻台,国军如果挡不住第一波,三天或者七天就完了。“台前”陆军总司令”陈廷宠在2020年曾说“台军战力为零”。

甚至于,台前领导人马英九也在当年8月悲观地宣传“首战即终战”,认为与大陆一旦开战,台湾要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6)

由此可见,就连台湾军界和政界的高层,也都对打赢战争没有信心。这也难怪岛内每次面对大陆的军演,航母的海峡穿越,解放军战机的出击等一系列军事活动显得“不痛不痒”。

那么,从1996年台海危机,到今天的26年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台湾对大陆军事活动的态度从高喊“全台戒备”变成了不痛不痒呢?

答案无非是——形势变了!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7)

2,攻守易势

大陆在变,大陆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已经对台湾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大陆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比较贫穷,国防建设也有待加强。即便是经过了八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1996年的大陆依然只是一个人均GDP才709美元,比同时期喀麦隆,科特迪瓦,津巴布韦这些非洲国家的人均还要低。

而当时台湾的人均GDP是1.34万美元,属于高收入水平。在经济总量上,台湾当年的GDP是2926亿美元,比大陆任何一个省份都高,相当于大陆经济总量的36%。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8)

不仅如此,台湾当年也是中国沿海各地投资建厂,开办企业的一大来源。1995年,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的对陆投资项目有490多个,涉及金额10.9亿美元。台湾当时是仅次于香港,对中国大陆投资数额第二的金主。

正是因为有着显著的经济优势,台湾岛内普遍不愿看到被大陆拿下的状况,他们害怕会被“穷亲戚”击败,害怕统一之后会过苦日子,因此对大陆方面的统一有抵触情绪。

在军事上,解放军当年虽然数量比台军要庞大得多,尤其是在陆军实力面前优势显著。但在海空力量对比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9)

虽然台湾当时的空战主力还不是F-16A/B和幻影-2000,而是FCK-1“经国”战机。但比起大陆以歼-6,歼-7为主的战机,性能只优不弱。

而当时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唯一一款四代机苏-27数量很少,还要优先用于防备美军,很难影响战局。

在海上,解放军当时的主力其实是大量的鱼雷艇,猎雷艇,导弹艇为主的小型舰艇。在中大型军舰上,解放军当时挑大梁的是6艘053H1G型护卫舰和1艘052型驱逐舰。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0)

而台军的主力是6艘“诺克斯”级护卫舰和4艘“佩里”级护卫舰。单论海战能力,台军的佩里和诺克斯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都大于4100吨,而解放军的053H1G是1700多吨,防空和火力也不如台军护卫舰。

即便是052型驱逐舰,排水量也不过4200吨,遇到台军的护卫舰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仅如此,当时解放军的登陆部队大多使用的中小型的坦克登陆舰,登陆艇,甚至是民船,运力不足。在这种军力差距还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台湾方面普遍认为他们有一战之力,可以和大陆打一打。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1)

最关键的是,台湾当时相信美军会在关键时刻介入冲突,当1996年3月美国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进入台湾海峡时,岛内确实是信心爆棚。

毕竟,当时的美军与解放军相比,实力过于强大。美军派出的尼米兹号航母,虽然是1975年服役的老船,但好歹能起降90架舰载机,排水量超10万吨的超级航母。

即便是相对老旧的“福斯莱特”级航母,也是满载排水量8万吨,能搭载80多架舰载机的大型航母。而美军一个航母战斗群所拥有的四代战斗机,就比大陆所有的战斗机加起来还要多。

更别说在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中,还会有“洛杉矶”和“海狼”级攻击核潜艇随行。以大陆海军的岸基力量的实力,还不能与之抗衡。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2)

即便美军不派航母战斗群,仅用“提康德罗加”级护卫舰和伯克级驱逐舰这些排水量7000至1万吨的盾舰,也足以让解放军望而却步。这也是后来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解放军在1996年一旦与美军,台军开战很难取胜的原因之一。

然而,经过短短26年的时间,解放军却换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空中,解放军独立研制了四代机歼-10,又通过发展苏-27“侧卫”家族,拥有了歼-11,歼-16战机,并独立研制了能与美军F-35媲美的五代战机歼-20。中国空军的四代机和五代机加起来数量足足有1500多架,仅次于美国。

而台湾方面虽然后面接收了F-16,幻影-2000和E-2预警机,但在本世纪10年代之后,其性能和数量上早已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3)

在海上,解放军的2艘航母,2艘两栖攻击舰,37艘神盾驱逐舰,31艘054A重型护卫舰和50艘056A型护卫舰不仅能对台海上力量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即便在第一岛链内遇到美军也有恃无恐。

而台湾虽然在1996年之后又陆续从法国采购了“拉法叶”级护卫舰和“基德”级驱逐舰。但自从2005年解放军的052C型驱逐舰大量服役后,台军在海上已经没有能力和大陆一战。

陆军方面,解放军也不是90年代那种坦克全用“59家族”,火炮全靠牵引式,打仗靠数量的模式。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4)

而是在接受了一大批新式坦克,火炮,雷达,单兵武器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合成化,信息化改革。拥有更好的精确打击能力,对台地面部队的打击能力进一步加强。

不但如此,解放军的东风-21,东风-26弹道导弹也比1996年频频试射的东风-15突防能力更强,打得更远。即便是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遇到中方的弹道导弹,也得投鼠忌器。

两岸的力量差异不仅体现在军事上,在经济上同样如此。

2022年的中国已经是人均GDP加入1万美元的国家,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军费也仅次于美军。而台湾虽然人均GDP依然比大陆高,但总量却只有7591亿美元,与一海之隔的福建省相当(7567亿)。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5)

并且,通过多年的经贸合作,大陆已经成为了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都已从美,日变成了大陆。台湾在经济上已经被大陆绑在了身上。

近年来两岸关系遇冷,大陆观光客减少赴台,台湾农产品难销,导致岛内旅游,农产品出口受到重创就是这种经济变化的具体体现。

在军力和经济实力过于悬殊,且经济发展极度依赖大陆的情况下,当下的台湾已经丧失了1996年那种“打胜仗”的信心,深知一旦开战就必然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会对打仗有热情。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6)

3,岛内政坛也在变

不仅大陆在变,台湾也在变。1996年台海危机时,距离蒋经国去世不过8年,距离1991年结束“动员戡乱”也不过5年。重视战争和动员的氛围在岛内还有深厚的影响,岛内社会各界几乎都是两蒋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而两蒋时代的一代人,尤其是男性,普遍都是要服1到3年兵役的。很多征召起来的士兵和军官军事素养都还不错,尤其是台湾的飞行员和水兵,很多都是去美国接受过训练的高学历人才。

要知道,当时解放军的大部分官兵都还是初中文化居多。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7)

当时台军的将领,从“国防部长”蒋仲苓,“总参谋长”罗本立到各军种,军,师级指挥官,很多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三年内战,金门炮战的,都有过实战经验。

而在文官之中,如郝柏村(时任台“行政院长”)一般有过军职背景的人也比比皆是。可以说,当时台湾高层,多多少少还是有打仗的胆量。

而在如今,经历了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三任领导人的改革,台湾的“备战”已经形同虚设。台军士兵服役期限大大缩减,先是2001年到2008年不分军种逐渐将服役期限缩减为1年。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8)

后来又在2018年1月将义务兵服役期限缩减为4个月,当年年底又彻底废除义务兵制度,改为志愿兵制。

这意味着大多数台湾青壮年在未来不会与军旅生活发生关系,不再和他们父辈,祖辈那样都有兵役经历。毕竟,军旅生活相对艰苦,年轻人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而且,岛内青年的军事素养也大大降低。

即便是那些参加了征召的人,在短短4个月和1年兵役中也根本学不到什么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台21岁现役特种兵打劫出租车,反被61岁退役特种兵打趴”(2020年10月)这种奇葩事件的重要原因。

毕竟,现在的台军专业素养,可能真的不如他们96年那一批中老年人,人称“草莓兵”。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19)

而在将领和高级军官方面,现在的台军高级将领和各军种指挥官基本都是50后当“防长”和“总参谋长”,60后和70后负责各军种和基层了。

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战和三年内战,很多甚至连金门炮战也没有经历过,对于大陆的军事实力缺乏了解。

不仅如此,岛内民众对于军事活动也没有什么积极性。台军进行训练和演习,也有遭到“扰民”的投诉。台军内部也经常松懈训练,让士兵将大量精力用于扫地,除草,帮农民干活儿等非军事活动。

这样一支军队,根本不可能和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军的解放军打仗。岛内民众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明知打不过,当然也不想白送。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20)

此外,台湾的政治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6年台海危机及之前,台湾一直是深蓝独大,统派和国民党占绝对优势的时代。蒋家父子“两岸同属中国”的思想依然是主流。

即便当时李登辉已经在二月政争中重创了国民党元老派,但他也不可能扫除两蒋时代的所有痕迹。

但在步入新世纪之后,随着陈水扁在“世纪大选”中获胜,民进党为首的绿营力量首次执政,以及2016年后蔡英文带领绿营卷土重来,使得“绿进蓝退”木已成舟。“国军”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而且,国民党内部也在二月政争后又发生了两次大分裂。先是1993年8月郁慕明,赵少康等人组了新党,拉走了大批人马。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21)

后来宋楚瑜又在2000年组建亲民党,拉走了一批人。自此国民党为首的蓝营势力大减,如今已在台湾“立法院”中处于弱势地位。

而国民党的力量衰退,对台湾的军力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取而代之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削减军费开支,废止义务兵制度,并在文教方面强调“本土化”。他们上台后的确也在走这条路。台湾政坛的变化,落到普通民众身上,便是岛内年轻人产生了更为矛盾,焦虑的情绪,对两岸关系和统独问题感到迷茫。

而在迷茫的环境中,他们对是否抵抗,是否打仗不知所措,自然而然也会降低对两岸局势的关注,也会对大陆的军事活动不关心,更不可能像父祖一样有备战打仗的想法。

从三大战役看当今台海局势(1996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22)

4,结语

如今的台湾,不仅在客观军力对比上完全处于劣势,打不过大陆。台湾民众在主观上也不想打仗,不愿在战争发生时抵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台湾人不想在战时抵抗,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出于赞同统一的心理。因此,大陆有必要加强宣传,让台湾的年轻人认识到一国两制和统一的好处,让他们更加认同两岸统一,从而做到心服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