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雍正即位合法性的问题,无外乎篡位与正常即位两种说法,各有各的说辞。我在系统阅读各类期刊史料之前,也常常被各种论断说服,又推翻,始终没有一个笃信的观点。

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的即位的确有很多疑点,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但有疑点不等于就是篡位,我更倾向于,是好运气下,抓住时机的一次捡漏行动。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1)

具体的理由在文章后半部分,在此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雍正夺嫡致胜的关键要素,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

01

观察运气好的人,他们往往大局观都比较好,大局观会帮助一个人找寻“什么是正确的事”。

而还只是皇四子的胤禛,在夺嫡上一共做了两件正确的事。

第一件就是,博得康熙的好感与认同。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这场没有具体获胜标准的竞争中,康熙是唯一的裁判,他的喜好虽然只是获胜的必要条件, 但他的厌恶却直接决定了皇子们是否还能留在场上。而大阿哥、废太子、八阿哥、十三阿哥都是在不同程度上触及了康熙的底线,早早被红牌罚下。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2)

相比之下,胤禛早在年轻时对这点就深有感触。

胤禛是个才智和悟性都很高的人,除了骑射本领较弱外,他的学识、文章、书法都出类拔萃,这些足以构成他自傲的资本。不过,他年轻时城府不深,喜怒无常,使得他在兄弟们中间,优点不够顶尖,缺点倒是异常突出。

以致于年轻时的胤禛在康熙这里的评价并不高,只落得个“为人轻率”四字。不仅在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时,只封得了个贝勒,在康熙一废太子期间,与允禩一同受命办事时,名字还被列在了弟弟允禩的后面。

不受康熙重视,连带着太子也拿胤禛不当回事。据康熙的满文上谕中记载,太子性情暴躁,常殴打凌虐百官,有一次竟将胤禛踹翻在地,从台阶上滚了下去,可谓丢脸至极。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3)

转折点,出现在康熙一废太子后。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巡行在外的康熙与太子闹崩,当众废了太子。一心谋夺储位的大阿哥允禔不仅对太子喊打喊杀,还猪队友一般地暴露了八阿哥允禩夺嫡的野心,引发了康熙对太子和储位的重新审视和判断。

胤禛及时揣摩到父皇微妙的思想变化,果断抛开与太子的旧怨,在康熙面前为太子允礽说好话。在康熙被这些野心勃勃、密谋结党的儿子们气得半死时,胤禛则和允祉、允祺两个兄弟一起,为生病的康熙帝侍疾问药,全是孝道。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4)

如此以德报怨、忠君孝悌的表现让康熙非常满意,在第二年,太子复立,康熙再次大封皇子时,胤禛晋封雍亲王,一雪前耻。同时,康熙在胤禛诚恳的要求下,同意删除对他“喜怒不定”这个评语,对胤禛为人处事方面的进步予以肯定。

虽然此时的胤禛尚未加入夺嫡行列,但显然他是一废太子时的最大赢家,对康熙心思、好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这一直是他今后参与夺嫡时遵守的首要方针。

具体表现在: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5)

02

让康熙喜欢只能确保胤禛拥有夺嫡资格,想要在夺嫡活动中有所动作,占据主动,还需拥有相应的政治实力,胤禛做的第二件正确的事,就是结交关键的政治人物。

之所以说“关键”,是因为结交政治人物不能太多,太多会让康熙反感,甚至感到威胁,像八阿哥允禩,就是因为满朝亲贵的集体称颂拥戴,让康熙觉得如果允禩即位,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都会变味儿。

但是不结交,像三阿哥允祉那样,就等于朝中连替自己说话,提供信息的人都没有。

所以,选择关键的人物结交才显得至关重要。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6)

对于胤禛来讲,最关键的支持者只有三个,分别是十三阿哥允祥、隆科多和年羹尧。这三个人中,助他取得最终皇位的关键人物,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康熙的舅舅佟国维的儿子,又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的弟弟,他既是康熙的表弟也是康熙的内弟,从小在宫里长大,与皇室极为亲近。

隆科多的家族一直是支持允禩的,允禩出局后,转而支持八王集团里的十四阿哥允禵,不过,隆科多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7)

自康熙五十年起,隆科多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步军统领,负责京城的治安和防务,同时为皇帝搜集京城内重要情报。这个职位离皇帝很近,掌握很多一手信息,又有兵权,加上隆科多本人年富力强,心思机敏,其价值远比一群跟风起哄的亲贵强太多了。

不过,想坐稳这个职位首要的是对皇帝忠诚。隆科多的前任托合齐,就因为过早的投入到废太子阵营,而被康熙挫骨扬灰。隆科多吸取托合齐的教训,上任后,尽量与八王集团保持距离,同时,也让他有机会观察其他皇子。

并没有史料记载,隆科多是如何与胤禛走到一起的。对于隆科多来讲,胤禛虽不是呼声最高的皇子,但也具备竞争资格,且支持胤禛的人并不多,如果他选择胤禛,成功概率虽然可能会低,但将来获得的投资回报也更大。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8)

可以想象,胤禛肯定也给这位天使投资人画了很多大饼,于是, 两个敢于冒险的人一拍即合。

03

接下来,就是那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康熙到底有没有把皇位传给胤禛?

让我们把时间调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驾崩这天。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甲午(十三日)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禛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着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

仔细阅读这段话,就会发现,这里面至少有两个疑点。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9)

这是雍正即位后补的~

可是康熙是当天丑时,也就是夜里1点~3点的时候病危 ,直到戌时,也就是晚上19点~21点的时候驾崩,这中间约有18个小时的时间

即使康熙自己病得不能写遗诏,也足以支撑到召集重要大臣代笔,写下遗诏,至少也该多召集一些大臣在场,共同见证传位的重要时刻,就不会给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带来质疑和麻烦。

像顺治临终立嗣,咸丰病重召集八大顾命大臣都是这么做的,康熙不会注意不到这个问题。

从畅春园到天坛距离一共才二十多公里,骑马急行最多2个小时就到了,难不成胤禛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非但不着急,反而是迈着方步走过去的吗?

当天,允礼应该是负责值戍宫城的,听到康熙驾崩的消息后,急匆匆赶往畅春园,路上碰到了隆科多。当隆科多告诉允礼,是胤禛即位时,允礼“神色乖张,有类疯狂”,既没有去畅春园,也没有回宫,竟然跑回家去了。

允礼的行为只能说明,他对胤禛即位的消息太震惊了,事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以致于惊慌失措到如此失态的地步。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10)

04

既然这么多疑点,为什么说不是篡位呢?

篡位的前提是,康熙主观意愿的继承人不是胤禛,而事实上,康熙很可能病危前并未决定继承人选,可能根本没写遗诏。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胤禛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八王集团的反应是可以推断的

康熙驾崩后,八阿哥允禩 “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九阿哥允禟 “突至朕前,箕踞傲慢而坐,意甚叵测”

从八王集团众人的反应来看,他们只有错失皇位的懊悔与不甘,甚至对胤禛登上皇位的怀疑、猜测与愤怒。但只是情绪而已,因为他们找不到一点证据。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11)

如果康熙生前留有遗诏或是有关立储其他行为,八王集团在康熙身边的眼线,类似太监总管魏珠这样的人不会没有觉察,如果康熙有遗诏,隆科多和胤禛势必要提前找到并销毁,这么大的动作更是瞒不住。

但凡有一点儿线索,以八王集团的实力,也不会在康熙驾崩当天毫无准备,事后也无法提出任何质疑,只能通过一些“改十为于”的谣言抹黑雍正。

而康熙没写遗诏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是康熙不想立储写遗诏,是真的不好立。

一废太子后,诸子争储已经摆在台面上了,八王集团的势力遍布朝野,连康熙自己都感受到威胁。如果康熙选择立八王集团的皇子为太子,康熙会担心自己的权力被架空,晚年不保;如果康熙选择立非八王集团的皇子为太子,新太子则会遭到虎视眈眈兄弟们明枪暗箭的集体攻击,废太子允礽就是例子。

想不好怎么收场,康熙干脆就拖着。

05

难道能一直拖着吗?

离世前几天总该有个决断了吧!

事实上,康熙对自己身体的状况预估严重错误。

在离世前半年,已经69岁高龄的康熙还频繁进行围猎、巡游等户外活动。许是康熙晚年身体一直病恹恹的,让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对身体状况的误判同样误导了八王集团,否则储位最有竞争力的十四阿哥允禵也不会离京去西北前线。

而在康熙离世的七天前也就是十一月初六,康熙还能接见大臣,听取工作汇报。

初七时,便“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

初九,康熙命胤禛代行冬至祭天大典,此时康熙似乎还头脑比较清醒;

到了初十,康熙就见不了来请安的八旗大臣了。

前面已经讲了,康熙如果在十三日还能比较清楚地交待后事的话,完全可以召集重要大臣,写下遗诏,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疑点,雍正也就不用一直为自己的皇位来历解释来解释去了。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康熙这次的病来得非常凶险,不仅是普通发热感冒,很可能引发了呼吸道肺部感染,兼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迅速陷入昏迷状态,无法交待后事。

九龙夺嫡雍正嗣位之谜(九王夺嫡胤禛)(12)

而农历十一月,正值隆冬,是老年人的高危季节,就像现在很多老年人感染新冠,很多都是引发其他并发症去世的。

所以,经常出入皇宫,对宫里情况非常了解的隆科多,在康熙没有事先留下遗诏的情况下,利用康熙已经非常模糊的意识与表达能力,及时果断地“解读”为传位给皇四子胤禛,帮助胤禛夺得皇位。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过突然,其他皇子根本来不及准备,除了半信半疑的接受,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如此获得皇位,胤禛肯定是想不到的,这里面有相当运气的成分,比如康熙病得急走得快,允禵不在京等,但如果不是胤禛结交到隆科多这位关键人物,可能皇位也不会落到他头上;如果不是胤禛本身具备竞争资格,即使隆科多宣布他即位,也不会让所有人信服;如果胤禛没有事先做足功课,也不会仓促即位后,迅速控制住局面,所以胤禛最后得到皇位,是运气,也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