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几个事情凑到一起,公司上市一周年、新年元旦、公司成立30周年、春节,我在想怎么样表示才算合适的礼物呢?我从自己发明的3000多道菜里面精选了365道,然后做成一本下厨手册,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其实类似这种以书为礼的方式我坚持有些年了,也成就了我常常出书的习惯,而且除了对于工作的考虑外,孩子的成长和生活趣味也是我写作的范围。送书让朋友成了读书人也是一件雅事,也有些朋友一直记得等待我的新书,以至于我自己因为出书慢而觉得愧疚了。

附图 《袁岳新年下厨手册》

送礼怎么送有讲究(送礼的讲究)(1)

除了送书以外,我也有些自己精心准备的好东西和朋友分享,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场私产茶,阳澄湖的地道大闸蟹,还有自己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对口支援发现的特色农产品,这是我馈赠一些好友的好东西。送礼关键在于有心,真正有心选择、有心准备,收的人往往一看而知。只是我不算烟酒的狂热爱好者,所以在这方面很少给大家有礼,不过说起好吃的,我倒是不少地方的美食活地图,这个我在环游世界的时候也还能表现出几分特长。邀请好友吃美食,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送礼,请来私享我自己的烹调就格外特别了。

送礼怎么送有讲究(送礼的讲究)(2)

对一位专业做市场数据分析公司的老总来说,奢侈和时尚品牌我知道得不少,对于国潮消费也很关注,但消费体验都很有限。但到了选择这些领域的礼品的时候我就显现出了某种不足感,因此有给力的顾问和参谋是很有必要的。品牌的背景、设计师、原料特点和风格变化、周期管理和新品主题,时尚领域的知识点相当丰富,而同时不同的获得渠道本身也有体现出我们消费经验的差异。所以我们送礼的对象决定了我们不能只限于自己过往的选择经验,否则我们送的礼往往不在受礼者的欣赏点上。

纪念性礼品、直接送钱、送出价值高的大礼,这些做法中的规则可能不一样。纪念性礼品需要在不同时机留意,如果有独特与惊奇处,就可以起到礼轻情意重的作用;有些时候对于有些朋友来说,金钱是更现实的需要,所以看望病人或者出事的好友,给钱很直接而有用;送价值高的大礼,需要和受礼者认真商量,这既涉及到送礼的场景是不是合适,是否送礼涉及到许多条件,也涉及到送得是否合适、受欢迎,要减少因为送礼而形成的误会和问题。我自己的心得是,送礼呢,就是送之前有心认真,送完了就别惦记了,既不要惦记人家会不会同样回礼,也不要老问人家受礼的感受。因为你在后面的观察中就能看到礼物的价值,就算送得不合适,过去也就过去了,也不要搞换礼物、要回礼物这样的戏码。当然礼物的价值也都有一定的含义,如果我是一个受礼者,我还是会在意这样的含义是不是恰当,如果不是很恰当,和对方说明白,甚至退回礼物也是应当的。

*本文摘自袁岳博士即将出版的新书《趁年轻,练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