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现实经历衍生的疑惑:广播场景中,以声音为载体的“搭便车”行为是否侵权?

编辑 | 玄袂

跟siri说siri骂你的(在广播中以Siri问答形式打广告)(1)

有一次,小编在搭乘网约车时,车里的交通广播播放了这么一段对话:

男声:hey Siri

女声:我在!

男声:新房子装修怎么办?

女声:找XXX装修公司……(此处省略一百字)

乍一听到,我以为这真是用户跟苹果手机语音助手Siri的对话,Siri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了一家擅长家居装修的公司。

但仔细一咂摸,明白这肯定不是实际会发生的Siri回答,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是Siri不会这么长篇幅、具体化的推荐一家公司,二是回答的说辞宣传色彩过于突出了。

一言以盖之:广告无疑。

作为一个混迹于知识产权行业的小编,脑海中随即产生许多问题:这种广告模式是否涉嫌侵权,如果侵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救济?

在讨论之前,还有一个细节需要着重强调:小编并不确定广播中听到的女声是不是Siri内置的音源

这就有了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投放该广告的企业,找了音色酷似Siri内置音源的人(或公共音源库)来配音朗读,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第二种是用了Siri内置音源来朗读装修公司产品服务简介那一段,操作方法为:iPhone通用设置——“辅助功能”——“朗读所选项”——选择合适的朗读速度,最后将这段朗读音频拼接到广播的声音内容中。

这一行为,在目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框架下,是否侵权?如果侵权,苹果又可以从哪些方面主张救济?

小编经过检索,并未发现有类似案情的案例,在认定侵权的前提下,可否从这几方面考量:

1、如果该广播广告确实调用了Siri内置音源,对音源带着商业推广目的的使用是否涉及著作权侵权?

2、虚构Siri与该装修公司的关联,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3、苹果语音助手Siri,能否主张知名服务特有名称?

各位专业读者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