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和血肌酐是反应肾功能慢性损伤的两项常规指标,往往出现在慢性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因此反应的肾功能损伤所代表意义有所不同。
最近有一个患者留言问:尿蛋白3 严重还是肌酐300严重,哪个情况尿毒症风险高?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还要理解这两项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的意义反应出的问题就不能相提并论。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尿蛋白和血肌酐反应的肾功能问题
尿蛋白多出现在各种类型肾病早期,是诊断肾炎、肾综发生的重要指标性依据。由于蛋白流失量多少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有直接关系,所以直接反应出肾小球硬化的情况。但由于肾脏有一定代偿性,肾小球只坏几个不会影响到整体肾脏“干活”,所以一般只有尿蛋白症状,不一定伴有整体肾功能下降。
但“老虎不发威你不能拿我当病猫”,并不是说尿蛋白流失少就可以不重视。
长期尿蛋白的流失会引起肾小球持续损伤,一方面会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空隙越来越大,流失的蛋白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蛋白从血液流失,造成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情况,加剧肾小球缺血缺氧情况,致使硬化发展,造成肾脏发挥功能失衡,诱发不良后果。
血肌酐更多发生在各种肾病的中后期,肌酐超过130基本上就是处于肾功能不全损伤早期。105-130之间是肾功能代偿期,是发展到完全实质性损伤的过渡阶段。
所以肌酐只要升高就代表肾功能已经损伤,且反应出肾脏功能下降后血液内毒素水平升高,此时就该重视对尿毒症的防治。尿毒症并不是肌酐升高这么简单,更不是一个疾病,而是肾功能损伤严重后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的症状。
包括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引发代谢酸中毒、神经系统问题甚至心衰风险升高等等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两项指标反应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尿蛋白3 和肌酐300,如果就单纯以这两项指标对比:单纯尿蛋白3 没有肌酐变化,与肌酐300 ,后者已经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更严重。
二、原发病及指标变化需考量不论是出现尿蛋白还是肌酐升高,都不能忽视原发病的影响。比如一位膜性肾病患者出现尿蛋白3 、肌酐300多,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相同的情况,此时糖尿病肾病会更严重一些。
通常膜性肾病肌酐300多都为到肾功能不全阶,肾病3期。而糖肾患者肌酐在300以上多进入到了肾衰竭阶段,甚至更加严重,所以说不同类型肾病,尿蛋白都是3 ,但肌酐升高后预后也有所差异。
哪种原发病对肾功能影响更大,尿毒症风险则越高。
三、可逆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功能虽然是呈下行趋势,但并非都是持续下降,如果控制得及时,炎症反应得到及时的纠正,同时改善受损肾脏细胞血氧情况,可以稳定住不进展,甚至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整体肾功能有一定回升。
其中可逆因素的可逆程度起到关键因素,包括血压、血红蛋白、高血钾症等指标的维持程度,对肾功能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都能维持稳定,肾功能也会呈现好的态势,而非走向肾衰竭终末期。
肾友们如有尿蛋白、肌酐高、肾衰竭等方面问题,可点→→这里“肾病问题,找健康一站通”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