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中,最著名的文章一共有三篇。一篇是《草庐对》,也就是《隆中对》;一篇是《诫子书》;还有一篇,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那就是《出师表》,又叫《前出师表》。
诸葛亮一上台,就跟曹魏论战,恢复汉吴联盟,平定南中,解决了火烧眉毛的三大内忧外患。此外,他还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积极恢复蜀汉的经济,调整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让濒临崩溃的蜀汉起死回生。
到了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北伐。临行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份奏表,也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具体的原文,这里就不全文引录了。总的来说,抛开诸葛亮的感情色彩,这份奏表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跟北伐有关,另一个跟蜀汉的权力运作机制有关。
先来说北伐。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你肯定会说,这还用问吗,是为了消灭曹魏、兴复汉室啊!这个没说错,我要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消灭曹魏、兴复汉室呢?那你可能就有很多答案了。
其实对诸葛亮而言,北伐的动机有很多。
首先最重要的,是诸葛亮的理想。因为曹操东征徐州,造成了诸葛亮青少年时代的一系列悲剧,所以诸葛亮从骨子里恨曹操。在诸葛亮心里,“曹”字跟“不幸”是划等号的。
因此诸葛亮从制定《草庐对》,到后来在蜀汉执政,28年里其时就干了一件事,抗曹。从心理上来讲,诸葛亮的理想就是消灭曹魏,复兴汉室。当然消灭曹魏是形象的,就是现实中的曹魏政权;复兴汉室却是抽象的,不是说恢复刘姓统治,而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统一安定的社会,这是诸葛亮最大的理想。
其次,北伐也是为了蜀汉的合法性。汉魏时期,人们是有天命信仰的。一个政权是不是合法,得看你有没有天命。这天命不是自己说有就有的。曹魏那边,大家都知道是篡位,可是程序是合法的。因为它是东汉皇帝汉献帝通过禅让仪式,把政权合法让给曹丕的。所以这个天命是合法转让。
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
蜀汉这边,我们看小说,总是说刘备是正统,尊刘贬曹。但就当时来说,蜀汉的合法性,其实要弱一些。毕竟连刘备的汉中王都是自封的,没有程序合法。不过蜀汉皇帝姓刘,是汉室宗亲,所以蜀汉合法性虽然弱,但并不是没有。
如果蜀汉是合法的,曹魏就是篡位,就一定是非法的。它既然是非法的,你就得去打它。所以从长期来看,打魏国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因为你不打魏国,你这个政权的合法基础就没了,政权就维持不下去了。所以,为了合法性,蜀汉也得北伐。
再次,为了生存,蜀汉也得尽快北伐。秦汉以后,天下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就算天下分裂,在人们的观念里,最后也还是要统一的。皇帝只能有一个,国家也只能有一个。前面也提过,连雍闿都知道,天无二日,士无二主。所以蜀汉和曹魏、东吴都是竞争关系,最后一定是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现在三国鼎立刚刚形成,蜀汉虽然跟别人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勉强可以接受。
我们用一个不太精准的标准打个比方。东汉有13个州。现在魏国占了9个多一点,吴国不到3个,蜀汉1个。如果每个州的实力按1算,蜀汉和曹魏现在的实力相差8。假如每个州经济增长速度一样,那若干年以后,蜀汉就是2,曹魏是18,相差16。再过几年,蜀汉是3,曹魏是27,差24,越差越远。到最后蜀汉差太远了,就只能等着被灭。所以,要图强,就得趁早。
三国区划图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诸葛亮感念刘备知遇之恩,要完成《草庐对》的战略构想,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所以诸葛亮要实现理想,蜀汉要存活,那就只有北伐。
《出师表》赋予北伐的合法性
可是北伐这件事,不是你说北伐就北伐。诸葛亮虽然总揽朝政,但是蜀汉内部毕竟还比较复杂。要说服大家都支持北伐,北伐也得有合法性。
因此在《出师表》里,有一个词就特别重要,这个词就是“先帝”。我统计了一下,《出师表》一共有624个字,出现了13次“先帝”。
“先帝”是一块金字招牌
也就是说,今天你打开一本书,这满满一页纸写的就是《出师表》。差不多每两行,就出现了一次“先帝”。
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次“先帝”呢?咱们就举《出师表》开头几句话为例子。《出师表》上来就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说,我们今天的大汉,是先帝创立的,可是先帝搞了一半就去世了。言外之意,根据先帝刘备的意愿,我们应该建立的是全国性政权大汉,而不是这个地方性政权蜀汉。
紧接着,诸葛亮又说,大家当年都受到先帝的恩惠,如今先帝去世了,我们只好把这份恩情报答给陛下您,也就是刘禅。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先帝过去的品德发扬光大,把先帝没干完的事业干完。那没干完的事业是什么呢?就是灭曹魏,统一天下。那统一天下,要怎么办呢?北伐!
逻辑非常完美。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完全是写给刘禅的。因为诸葛亮对刘禅还是表现出善意的,上来就追尊刘禅的生母为皇后。作为一个握有废立之权的托孤大臣,他只要跟刘禅讲讲他要北伐的真实想法,其实问题也不大。但他一口一个“先帝”,这样反而容易让人反感。刘禅这时候已经21了,你光拿他爸去压他,那他心里肯定不舒服。
《出师表》可能是写给东州人的,比如李严
可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要用“先帝”来给北伐找合法性呢?这是因为蜀汉内部关系复杂。诸葛亮要北伐,不仅要说服刘禅。其实刘禅也没那么大权力,你说要北伐,刘禅多半也阻止不了。但是刘禅不能阻止,其他的政治势力能够阻止。尤其是东州人。
刘备生前对东州人非常重视,诸葛亮主观上也不希望把东州人排除在体制之外,也希望获得东州人的拥护,大家团结一致一起北伐。所以,这里的“先帝”其实是给东州人看的。东州人在蜀汉的政治地位,就是先帝刘备生前给的,诸葛亮的执政地位也是先帝刘备给的。大家的权力来源,都是先帝,都是刘备。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要不厌其烦地提到“先帝”,原因就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