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爬山,他走了一会儿就往那坐,我问:“累了?Do you want me to hold you?”

这个语境里hold是“抱”。

电影《勇敢的心》里华莱士面对敌军铁骑蜂拥而至时,大喊:“Steady.” 当敌军靠近一些时,连喊两声:“Hold!” 当敌军进一步靠近时,仍然喊:“Hold!” 当敌军越过山坡、近在咫尺时,仍然喊:“Hold!” 当地军马上到面前并举起了长毛时,华莱士瞅准时机大喊:“Now!” 这时全体士兵立刻同时举起摆在地上的长毛,倾斜向上……

这里的hold是词典里的这个含义: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1)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hold是怎么整合“抱”和“保持”这两种看似无关的含义的?

其实不仅“抱”和“保持”不好关联,就连hold的基础含义“拿着;抓着;抱着;夹着”就有点让人难以招架了——怎么那么多意思整在一起了?实在摸不着头脑。

但有的障碍并不是事物本身自带的,而是“中间商”搞“差价”整出来的。

汉语翻译“拿着;抓着;抱着;夹着”也知道这几个含义区别很大,所以牛建词典里用分号隔开了,但仍然是放在了同一个释义里: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2)

如果我们放弃汉语翻译这个“中间商”,而是和含义本身直接接触,那会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3)

我们知道“背着”是 give a piggyback ride,为什么不是hold呢?因为“背着”的图示是这样: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4)

看出和上图hold的区别了吧?

没错,hold是往内弯曲,从而把对方控牢,不让它因为松懈而溜掉,这是hold的本义。从这个本义出发,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拿着、抓着、抱着、夹着为啥都是hold了。

既然是把对方控牢,那就意味着本身也要够强、够稳,这样才能控住对方,于是就有了“保持住”(to remain strong and safe or in position)和“保持不变”(to remain the same)的含义。

向内控住,就像一个括号(*),自然可以引申到“容纳,包含”: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5)

当我们能抱住一个重物(不让它掉下来)时,自然意味着我们可以hold住那个重量;把这个情景拓展到桥梁、树枝等对重物的“支撑”,只不过是方向朝上了,不需要夹子的另一半了而已: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6)

赚利润和赚差价的区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7)

从hold这个例子我们发现,抽象出来的视觉形象可以让我们直接抓住意义本身,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根本法宝。

经过另一门语言的翻译去理解一个表达,就像带着塑料包装去吃水果,无论质地和口感都是大打折扣的。

好比塑料包装是帮助我们把水果拎到家的,有时我们需要通过母语的对应表达来找到目标语到底在说什么;但一旦找到了那个感觉,我们就需要立刻抛开母语翻译而直接拥抱目标语言本身。

图示化,是掌握含义本身的重要表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