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8月27日早上7时许,在广安区浓溪镇友谊村的广安市林森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友谊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成正和业主、村民一道,牵着水管为柑橘树浇水。“7月中旬以来,我们每天有10多名党员干部和村民帮助业主抗旱,尽全力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杨金成表示。

“有了镇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帮助支持,今年的旱灾给基地带来的损失不算大,仅有20%的柑橘果实受灾。”广安市林森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林坦言,“合作社有300亩柑橘树,没有一株因干旱死亡,还有80%的果实存活了下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株株柑橘树上,长满了一个个汤圆大小的柑橘。因持久干旱和阳光照晒,柑橘顶部果皮呈现出耀眼的黄色。“这是日灼果,果皮被阳光严重灼伤,果实内的海绵层失去了吸水能力。”郑林表示,日灼果即便能长大,但果肉没有水分,不能正常食用。

“日灼果生长在阳光照射到的树叶上面”,郑林翻开柑橘树叶说,“你看,这树叶下面的柑橘由于遮挡住了阳光,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和日灼果相比,藏在柑橘树叶下面的果实结得密密匝匝,一个个果实的果皮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

今年7月以来,广安区遭遇严峻“烤”验。旱情面前,广安市林森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靠什么保住了300亩柑橘树,还使80%的果实得以存活?

“采取‘人工浇水 智能滴灌’方式,让全部柑橘树和绝大多数果实成功避开了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郑林说,旱情发生后,浓溪镇党委政府为合作社送来了一台30千瓦的发电机和2台水泵及水管,每天还安排10余名党员干部和村民帮助他浇水抗旱。

“利用这批抗旱设备,我们从西溪河中抽水到基地的蓄水池中,党员干部和村民再牵着水管把水浇到果树下面。”郑林为此十分感激,他说,“他们每天早上5点来钟就来帮我抗旱,一直干到9点钟才结束,每天灌溉的面积达到30多亩。”

除人工浇水外,安装在柑橘基地的滴灌系统也为果树“解渴”起到了重要作用。郑林介绍,合作社2020年投入30余万元,在基地安装起了“金雨粮源”智能滴灌系统,只要打开位于机房的灌溉服务器或操作手机上安装的智能灌溉APP,清水就可通过遍布基地的主水管和滴针浇进每株树的树根周围。

在一株柑橘树下,郑林小心地扒开杂草,地面露出一段黑色的水管及4根插在树根四周的细软管。郑林拔出一根软管,只见软管连接着一根蓝色的带着泥土的刺针,不一会儿,针头部位便连续滴出清水来。“这就是滴灌系统的滴针,从机房加压后的水通过滴针送进树根四周的土壤中。”郑林说。

记者了解到,在干旱时节,每天需为柑橘树进行2次滴灌,尽管每小时可为树根滴水8公斤,但因为经常停电,滴灌还不能完全满足树根的用水需求,所以必须通过人工浇水,二者结合才能让柑橘树完全“解渴”。

“如果今后再遇上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该如何抗旱保果,进一步降低损失?”面对记者的提问,郑林表示,将在干旱造成停电时,利用发电机及时发电,让智能滴灌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不因停电造成滴灌停摆。同时,考虑在产业基地加盖遮阳网,并喷施植物遮阳剂,在果皮表面形成液态保护膜。

“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避免产生日灼果,达到旱灾之年仍全面丰收的效果。”郑林满怀信心。(曾志刚 广安区融媒 张国盛)

桔树滴灌施工(人工浇水智能滴灌)(1)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