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一只仿古搪瓷缸子,杯子外面印着“为人民服务”,瞬间把我进回忆。搪瓷制品始于1916年的上海,被张爱玲视为最有面子的用品。那时候嫁娶少不了置办上几件,布置新居少不了配上几件。搪瓷脸盆、搪瓷碗、搪瓷缸子,它们或是富丽堂皇的大花大艳,或是简单的不着一色,都有一种简洁的直抵心灵的美。
记得邻居嫁女,收到许多搪瓷脸盆。母亲心疼女儿,把收来的瓷盆一股脑儿装进了嫁妆。引得村人津津乐道。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一个人用那么多搪瓷脸盆,是相当奢侈的。我们全家洗漱全部依赖那一大一小两只木盆。小木盆用来洗脸洗脚,大木盆用来洗澡。木盆装水后非常笨重,加上使用时间久了,颜色灰黑,总觉得不美气。常常羡慕邻居家的大花搪瓷脸盆,觉得那脸盆不但美观,还很时尚。觉得能用上搪瓷脸盆是十分美好的事。特别是邻居新媳妇有一双芊芊玉手,捧起水洗脸的时候,手上的镯子和盆子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十分美妙。
幸而当时我们家有多只搪瓷茶杯,可以安慰对搪瓷脸盆的向往。父亲专用的那只是军绿色的。杯沿上一卷蓝边,杯子外面印着“人民解放军”的字样。父亲说是他上三线时,一个军人朋友送的。父亲十分喜爱这只杯子,每每喝过茶,都要细细地清洗,放回碗橱。直到杯底搪瓷脱落,漏水,还不舍得丢掉。家里最大的那只白底红牡丹花的,却是奶奶的专属。杯子里一年四季都盛着奶奶泡的大叶茶。我们这些孩子是没有固定茶杯的,要是口渴,就直接冲进厨房问奶奶:“那牡丹花的杯子呢?”。抱着它大灌一气,喝得见茶根子才松开。父亲曾买回四只雪白的纯色搪瓷缸子,那是是为客人准备的,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乖乖地居于茶几一角。
那时候在学校吃饭需要自备碗筷,奶奶买了一个青色的搪瓷小盆给我。和同学们的搪瓷碗比,我的搪瓷小盆过于大,过于笨拙。每每打饭,我都有些羞于使用。搪瓷唯一的缺点就是怕多次摔。那只搪瓷小盆我用了几年后,底部的釉掉得厉害,只好拿回家给弟弟做了火盆,冬天带着上学。因此每次教训弟弟,我都会说:“我的饭盆子都给你了,你还不听话?”仿佛弟弟得了大便宜。
现在还常常想起敲着搪瓷碗、搪瓷小盆,排着长队等着打饭的同学。
搪瓷,这种用铁和有机玻璃相融制作的日常用品,曾经风靡一时,成为一般家庭的奢侈品。搪瓷,和有笨又难看的木制品比较,多了一份轻盈和时尚;和易碎的贵气的陶瓷制品相比,搪瓷多了一份质朴和随性。
如今搪瓷制品,正在被玻璃、塑料、不锈钢、以及其他特殊材料制品替代。然而,搪瓷制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追求,也留下了一代人最温暖的记忆。
王春芝 江西省作协会员 赣州市作协会员 安徽省网络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