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是开国第三大将。他为人忠厚,老成谋国,看问题高瞻远瞩,抗战胜利后率先提出抢占东北,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他为人节俭,主政湖南期间省吃俭用,把省政府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兴建工厂。

黄克诚最霸气一集(黄克诚一生人品无缺)(1)

在很多人看来,黄克诚是一个人品无缺的大将,让人非常佩服。然而,在对待两个人的问题处理上,他却没有那么高风亮节,让人万分遗憾。

一位是旋风司令韩先楚。

八路军成立,韩先楚在344旅,黄克诚调到344旅担任政委,他是韩先楚的上司。不久,344旅发生了团长张绍东和团参谋长兰国清叛逃的恶劣事件,黄克诚要对部队进行整顿。

原来很多红25军出身的将领遭到冷遇。韩先楚看不下去,很有情绪,不平则鸣,提出要离开部队去学习。1941年,一代战将离开了抗日前线,离开了老部队344旅。韩先楚多少对黄克诚有些意见。

抗战胜利,韩先楚被派到了东北,他是战将,最应该去带部队。让他去哪支部队呢?最好是去找黄克诚,黄克诚已经把老部队带到了东北。韩先楚也想回到老部队去,上下都比较熟悉嘛。

黄克诚最霸气一集(黄克诚一生人品无缺)(2)

当总部征求黄克诚意见时,黄克诚却抛出一句话,我们三师不缺干部,直接把韩先楚拒之门外。黄克诚不接收,韩先楚很无奈,去了第四纵队当副司令员,不得不从零做起。

好在韩先楚将才难得,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后来又改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将第三纵队打造成赫赫有名的旋风纵队。黄克诚不肯接收韩先楚,显然是记仇了,再高风亮节的人也有自己的脾气。

另一位就是战神粟裕了。

黄克诚和粟裕一样,都是湖南人,他们的早期交往不多。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同在新四军担任师长,粟裕执掌第一师,黄克诚执掌第三师,粟裕善于打胜仗,黄克诚善于搞根据地建设,两个人各有千秋。

抗战胜利,黄克诚率部离开了华东,来到了东北战场,当到了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这是一个方面军的副职。而粟裕留在华东战场,是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也是一个方面军的副职。

粟裕以赫赫战功成为开国第一大将,其实他是元帅的资历。黄克诚位居第三大将,中间隔了一个徐海东。他们都在建国后率先进入了总参谋部。

黄克诚最霸气一集(黄克诚一生人品无缺)(3)

1954年,粟裕担任总参谋长,黄克诚是排名第一的副总参谋长。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由黄克诚接任。

在两人交接的会议上,黄克诚评价粟裕过去工作成绩很大,但是在总参工作期间有缺点,思想上有错误。黄克诚对粟裕的评价,重点是后面的缺点和错误。

这个评价对粟裕是有失公允的。粟裕领导的总参谋部,是最辉煌的时期。怎么能说有缺点,有错误呢?从此,粟裕就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郁郁不得志,一直到他与世长辞。

粟裕逝世十年后,军委以发表文章的方式为粟裕平反,公开称1958年对粟裕同志的批判是错误的。如果这样说,那么黄克诚说粟裕同志有缺点,有错误,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粟裕和韩先楚,都是我军著名的战将,粟裕还有战神之誉,他们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赫赫功勋。关于他们的英雄故事,至今都在为人热议,都在不断被传颂。

黄克诚却和他们两位都有芥蒂。不可否认,无论是黄克诚,粟裕,还是韩先楚,都是一代名将。可是名将之间也有一些复杂的恩怨,让人一声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