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抗日神剧成了一个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乃至唾弃的东西。

一是因为常识;二是因为日语。

常识问题简单来讲就是把观众当傻子,比如…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1)

再比如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2)

又比如...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3)

以及...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4)

然后近几年来,抗日剧在种族突破这块领域上也充分做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5)

考虑到抗日剧的常识问题深究下去很容易让人发疯,所以我们还是来说一说第二个——日语。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抗日剧里的日语没啥好扯淡的,永远都是一个样,与其瞎琢磨这个,还不如仔细研究一下皇军到底是吃了什么,怎么锻炼的,才能在八路的开挂吊打之下熬过八年凄苦岁月,是不是有什么大补药?或者是不是有什么穿越过来的强力助手?比如漩涡鸣人?黑崎一护?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6)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中国抗日剧里的日语,如果铺开来讲的话,至少能出一本书,即便出不了一本书,至少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做“没学过日语的人也能听懂的日本语”

  这个阶段的跨度是解放后到1995年,代表作有《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老一代经典作品。作品里的日本人说的话几乎算中文,但细一听,又会觉得和中文不太一样。

  代表性的台词有:“八嘎,你滴,死啦死啦滴有!”

  第二阶段叫做“妈的你明明是日本人干嘛要说中文?”

  1995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个叫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第二个叫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展开,业界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反日教育的开端。

  从这个时候起,抗日剧开始如浇了大粪后的庄稼一般猛地窜入了人们的视野,但伴随着这种快速增长,始终无法跟上的是日语教育,再加上老一代艺人的老去和隐退,使得剧中的日本人很难再说出一口靠谱的日语,于是只能改说中文。

  这当然并非无国际先例可循,比如宇宙人奥特曼,说的就是一口日语。

  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被打破了,打破它的,是一部叫《亮剑》的片子。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7)

在《亮剑》中,上到皇军少将下到龟田二等兵,说的都是一口日语,虽然这日语很逗逼,非常逗逼,而且文法运用上也相当奇葩,比如有少将对传令兵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句:“はい、お愿いします。”

  这主要是因为这部片子参考的教材是《标准日本语》。

  就是这个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8)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进步,至少知道日本人该说日本语了。

  在此之后,但凡还有一点点艺术追求的抗日剧纷纷效仿,或开拍时让演员勤学苦练,或找人来配音,或直接招募日本演员来演太君,总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可以,这很标日”

  当然,最近不少剧组的日语教材都与时俱进地变成了《大家的日本语》。

  于是问题就来了,从解放后到现在,七十来年里,抗日剧的日语经历过三个阶段,哪个阶段是最靠谱的?

  说第三个阶段最靠谱的,固然有点傻;但抖机灵说三个阶段都不靠谱的,也不聪明。

  正确答案是:第一阶段

  从历史的实际角度出发,当一位皇军士兵对你以死相要挟时,说死啦死啦的,都是正经太君,而说杀すぞ或者ぶっ杀してやる之类的,都是为了拍抗日剧而穿越过来的中二。

  事实上,“死啦死啦”等才是正宗的日本话。和“小孩”,“你滴明白”一样,他们都属一类词,并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兵队支·那语”。

  话说抗战爆发之后,如何在占领区和当地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年头能说日语的中国人寥寥可数,认字儿的说白了也不多,以至于日本人自己不得不开发出一种比较全新的语言,以充沟通之用。

  这种语言来自于中文,但又由日语体现出来,看似中日双通,实质上和两国都没几毛钱的关系,从学术的角度来讲,算是日语中外来语的一部分。

  因为主要在驻华日军中被广泛学习,所以被称之为“兵队支··那语”。

  后来某位被后人板上钉钉为汉奸且永世不许翻案的大佬觉得支··那二字听着很不舒服,遂改名为“兵队中国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版《地道战》中出演山田太君的王孝忠老师是在伪满洲国长大的,自幼不仅受的是日语教学,还耳渲目染了那些从军中退伍来到学校当学监或是任教老师的日本前军人的行事作风,所以后来才能在片中能熟练地操一口还原度极高的兵队中国语。

  山田太君说的真的是日语,很标准的日语好吗。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9)

“死啦死啦”的标准日语写法是すらすら,对应的标准中文是“死了死了”。

  然后你很耳熟能详的“你滴,良心大大滴,他滴,良心小小滴”中的“大大滴,小小滴”的标准写法是多々的(たーたーでー)和少々的(しょーしょーでー),原本指的是多和少,主要流行于华东地区。

  此外,长期以来困扰广大中国人并在本文中被反复念叨的“太君”一词,其语源是“大人”,日语的发音为だいじん,被几个日语程度不超过N4的翻译官以乡土之音说了几十遍后,便很顺其自然地变成了“太君”,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

  江浙沪地区是不管太君叫太君的,而是叫先生的。但不是せんせい,而是吴语中先生的发音——しさん。

  兵队中国语中,有一个重要的词缀,叫做“….滴有”,原型是“…である(有る)”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10)

夏目漱石名作:吾辈是只猫

时至今日,兵队中国语中几乎所有的单词都已经成了日语中的死语,也就是不会再有人去正经使用了。然而它对中国人的影响,却堪称是根深蒂固,没齿难忘。

  2011年5月,曾经发生过一起中国人在美国持伪造日本护照冒充日本人偷渡入关的事件。

  当时美国海关官员问那中国人,你丫会不会说日语就敢来说自己是日本人?

  那位中国游客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姿态点头回答了:“Yes,你滴,花姑娘滴有,我滴,米西米西滴…”

  这件事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传到日本,几乎是举国震惊。

  你要明白一件事,偷渡去美国,这是赌上整个人生的一件大事,著名作家钱宁也曾经说过,对于中国人而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革命,第二是出国。

  然而正值此决定命运的时刻…

为什么抗日时期叫日本人太君(抗战时期的太君都是怎么说日语的)(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