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

壶山兰水

莆田市素有“文献名邦”之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有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举进士者多达2345名,而最后一名便是晚清末科进士张琴。他拥护孙中山共和革命,反对专制黑暗统治, 思想之进步,才思之敏捷,政治目光之锐利,政见策略之卓识,共和意识之强烈,堪称莆仙近代民主革命之先驱。张琴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工,著作等身,存世作品有《桐云轩画集》《桐云轩诗文集》《莆田县志稿》《六书考源》《帝国共和主义论》《南山志》《张琴反袁社论选辑》等。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

张琴像

一、出生寒门,一举成名

张琴(1876-1952),字治如,号知庐、天马山民、桐云轩主人等,晚号石匏老人,笔名持儒,莆田城内太平街十八张厝人。他家境贫寒,受其父信奉三一教的影响,年少素食。其母教子甚严,六七岁时,指授其诵读《孝经》。13岁入私塾读书,闲暇之时,助母灌园卖菜。他熟读儒家经典、文史典故,兼学诗词书画。迫于生计,其父曾认为“吾家世代少显达,读书岂能救饥寒焉?”希望张琴随他学造箭技艺,以备将来养家糊口。而其母态度毅然,“吾欲儿读书,为明事理,即便不成名,倘舌耕也能度日,况未必无闻耶”。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3)

张琴书法

在母亲的督促下,少小聪颖的张琴居仅三椽,穷阎漏屋,然明夜读,废寝忘食,专心笃学。但参加初试时,却意外落了第。他不甘示弱,以诗明志:驽马不才堪驾驭,名花虽好未全开。从此,他更加刻苦自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0岁的张琴中了秀才。成年后,他遍访名士,与友人结壶兰文社,以友为师,切磋诗文辞赋,学问日益精进。尤其与年龄相仿的关陈谟、林翰两友的交游,最为契厚。光绪乙未年,县学岁试,陈林两君分获一二名,张琴列后;院试时,张琴夺魁,两学君居后。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4)

莆阳书院

张琴与关陈谟、林翰一起,被誉为清末莆田“三才子”,名噪一时。关陈谟(1872-1932),字勋甫,号佛心,莆田广业里泗洋村(今涵江区新县镇)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登进士第,签分刑部主事。时因亲老,乞假回莆后,便不复出仕,而以从事桑梓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终其一生。林翰(1878-1925)字西园,莆田县田尾人,清末举人、诗人、教育家、留日学者,莆田第一所新式小学砺青学堂发起人、创办人、堂长,莆四中创始人。曾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讲师、福建省和全国临时参议院议员、福建省议会议长。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5)

林翰书法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乡试,张琴中第68名举人。之后,与乞假回莆的关陈谟一起,应聘在莆田私立崇实中学堂任教 。崇实中学堂是涵江霞徐黄氏家族的几位富商,在涵江自筹千余两白银创办的莆田第一所私立新式中学堂。但试办一年后就因经费不足被迫停办,这是新学在莆田的一次较大挫折。光绪三十年(1904年)3月,张琴参加河南贡院举行的恩科会试,得第170名贡士。同年他参加甲辰科殿试,中二甲第86名进士。此科殿试所取270名进士,直隶河间府刘春霖得状元,与张琴同榜的有民国时期的名人谭延闿、姚芒父等。因清廷于次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此科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所以张琴在莆田有“末代进士”之称。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6)

刘春霖诗赠张琴手书

二、身体力行,重教兴学

清廷规定,凡新科进士须入进士馆肄业,听候任用。张琴入馆数月后,以丁母忧告假回乡。那时各地因废除科举而纷纷设立中学堂,作为“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莆田,推行新学刻不容缓。1905年春,莆人御史江春霖以全国特命全权使臣的身份,多次催促兴化知府赖辉煌,莆田县知事宁云汉,仙游县知事杨文莹等,协力筹资设立兴郡中学堂。他还率身垂范捐款约合他两个月的薪俸四两白银,资助林翰、黄胜白、张景棠三人赴日留学,并要求这些首批留日的莆田学生,学成之后回兴化府任教,回报家乡,造福桑梓。光绪三十一年(1905)10月,江春霖致电告假回乡的张琴,请他与兴化知府赖辉煌商议,尽快设立新式学堂。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7)

江春霖画像

在张琴、赖辉煌、关陈谟及兴化书院院长涂庆澜等人的共同推动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五,官立兴郡中学堂(莆田一中前身)正式创立,校址设在莆田城里擢英书院(今莆田实验小学西面),成为当时莆仙两县唯一一所中等学校。由张琴任总监督(校长),关陈谟任总教习,举人陈其殷任监学,后由举人翁家骥担任,翁去世后由进士郭兆禄继任。这些成员在当地很有威望,学识高、能力强、口碑好,为人正派,对学堂的管理和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兴郡中学堂由兴化知府具名向社会公布招生及主考信息,学制定为5年。第一届报名考生多达1200多人,最后仅录取80余人,生源质量绝对优秀,而且多数来自名门世家及书香门第;其中年幼者仅15岁(小神童),而年长者达40多岁(老秀才)。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8)

江春霖书法

创校伊始,张琴不遗余力,勇担责任。他多次召集莆仙乡贤,筹募办学经费。在他的主持下,这所新学堂实行新式教育,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开设具有现代学科内容的教学课程。他还兼任作文、修身、图画的教学,晚上常常住校监习。张琴在兴郡中学堂如是寒耕暑耘,夕寐宵兴地教学约4年,为莆田文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宣统元年(1909),张琴赴京授职,先是参加朝考,钦定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又擢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学士王锡藩荐博学鸿词,是年未召试。次年,在京八闽同乡公推他接替江春霖任京师闽学堂监督。不久,闽学堂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9)

涵江正学门

三、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南北对峙,京官星散。张琴赴沪,投身共和。民国元年(1912)元月元日,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为尽快实现国家统一,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8月25日,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张琴赴京,参加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的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理事长,张琴与阎锡山、李烈钧、褚辅成、于右任、谭延闿、陈明远等30人被推为参议。从此,张琴与于右任认了“同年”。两人有着37年的深厚友谊。民国2年(1913年)4月,张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0)

于右任画像

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张琴与李安陆、陈鸿均、余葆光、方育等改组重出《亚东新闻》报,并任主笔。他坚持“新闻以社会需要,监督政府,指导国民”之办报宗旨,用“持儒”笔名,每日撰写社论,评点时事,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仗义谏诤,慷慨陈词,先后撰写了《袁世凯当悟矣》《关于宋案组织法庭之研究》《司法界之悲观》《为大借款事告商界同胞》《余之共和国总统观》等24 篇社论,对当时议会政治大声疾呼,痛斥袁世凯的种种丑行;对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案、擅自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签订二千五百万善后大借款案、中俄条约案以及内阁与议会之种种黑幕,加以揭露抨击。言词激烈,旗帜鲜明,遂为袁世凯所忌,同仁皆忧之。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1)

于右任书法

不久,袁世凯佯以议事为由,招张琴到怀仁堂,当面委以福建教育司长一职,以示笼络。张琴早知其心怀异志,坚辞不就。气得袁世凯大骂:“‘书呆子’不去福建为官,徒以秃笔喷人何”?将其拘禁于怀仁堂一昼夜。之后,袁世凯不顾《国会组织法》中对国会议员的保障条款,派出军警肆意逮捕甚至杀害国会议员,许多国民党议员先后被杀。1913年7月,张琴、汤漪等8名议员被捕,《亚东新闻》报馆被封,舆论哗然。后经友人营救,张琴才得以获释。民国三年(1914),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张琴回莆重任兴郡中学校长,并在城内旧驿站成立国民党兴化支部。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2)

袁世凯像

民国四年(1915)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其篡夺。蔡锷等在云南率先组织护国军,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张琴在报上发表文章,赞扬蔡锷、李烈均等人的“护国运动”。随后各省相继独立,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了。黎元洪继任总统,恢复国会,张琴复任众议院议员,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护国功成,蔡锷将军却因病逝世。张琴作挽诗一首,表示深切哀悼,并作长篇叙事诗《凤仙曲》,记述蔡锷与小凤仙萍水相逢的“感情”及潜回云南举义的情景,表达了对捍卫民主共和英雄的敬慕和怀念。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3)

袁世凯书法

四、参政议政,竭精虑智

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面临着社会、政治、经济、信仰的危机,社会败象滋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旧时代知识分子认为西方民主制度未能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的问题,众多的社会败象急需传统道德来补救。尊孔代表者尝试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改造成“孔教”,制定了一些礼仪,让国人像信教一样信奉孔教。试图用改造了的儒家思想的“孔教”来救治社会败象,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各地“孔教组织”纷纷设立。尊孔代表者曾于1913年向国会递呈定“孔教”为国教的请愿书。1916年第一届国会恢复,定国教问题成为制宪的热点。康有为、陈焕章等再次向国会提出定“孔教”为国教的意见书。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4)

孔子画像

崇尚儒学思想的张琴与陈焕章等人组织参、众两院中坚持定国教的一百多名议员,组成“国教维持会”,大力活动,大造声势,力主定“孔教”为国教。1917年会议进入二读阶段,讨论国教问题,议员们有九种修正案。张琴提出的修正案为:“中华民国人民,以固有之‘孔教’为国教,其他各宗教之传布,均以法律保护之”。由于“孔教”理论的分歧,“孔教会”组织的分裂,以及国内其他教派的反对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请定“孔教”之事则无疾而终。民国8年(1917)6月,军阀纷争,国会又被督军团解散。北洋政府的“府院之争”后,黎元洪总统辞职,副总统冯国璋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在选举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冯国璋相持不下,一向两面讨好的徐世昌得任总统。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5)

曲阜孔庙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法租界主持召开的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会议。张琴赴沪参加,支持孙中山先生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革命主张。当年8月,张琴和其他国民党议员一道南下广州,准备参加非常国会。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进行北伐。张琴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并与于会人员合影留念。民国十一年(1922年)直奉大战爆发了。获胜的直系军阀曹锟逼北洋总统徐世昌退位,迎原任总统黎元洪复职,使其成为傀儡。民国12年1月,一向主张南北统一的张绍曾出任国务总理,其拟任张琴为教育总长,张琴称谢不就。同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孔教大学,陈焕章任校长,聘张琴、林纾为孔教大学讲师。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6)

黎元洪像

1923年6月,曹锟逼走黎元洪后,大批收买或威胁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6日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被讥为"贿选总统"。国会围绕制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张琴与褚辅成、汤漪等赞成的一方,战胜了徐际恒、黄佩兰等反对的一方,宪法会议得以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修改《天坛宪法草案》,补充完善后形成《中华民国宪法》,于10月10日,被国会通过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典。尽管这部《法典》并不完备,且被草草通过,但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这里凝结了张琴先生的心血与汗水。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7)

黎元洪书法

民国初期,张琴为民主共和事业四处奔波,声誉斐然。民国14年(1925)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张琴萌生退隐林泉之意。他经常游览名山、大川、古刹,写下许多诗作。他还着手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专事著述。1926年,北伐战争风起云涌。应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二师师长杜起云邀请,张琴加入北伐军行列,为杜起云师长掌管文牍。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张琴代杜起云撰了一首七律致贺蒋介石,诗云:读罢兵书赋细腰,森森戈戟杂兰苕。英雄气壮浮云过,儿女情长艳雪消。将将将兵多事日,卿卿卿我可怜宵。伯符手创江东业,合把周郎配小乔。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8)

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照

五、落叶归根,回报桑梓

1928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中国大地乌云翻滚,张琴忧愤不已,他赋诗表白心迹:白日看渠个个忙,杀人放火只寻常。江淮风雨多奇事,儿女英雄具别肠。画里逋逃元有薮,眼前傀儡各登场。耐庵演义青芝绘,一样传神笔有芒。民国19年(1930),年过半百的张琴辞归故里,主持编纂《莆田县志》。莆田县志自清乾隆“廖志”成后,二百余年未有续者。他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编撰多达34卷36册的《莆田县志》,为莆田文史事业作出贡献。1933年,他将自家“通义祠”改为“私立莆阳图书馆”,把多年搜集的典籍、先贤名著以及碑帖、书画等善本陈列馆内,供人借阅。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19)

莆田南山广化寺

民国23年(1934年),张琴继续为家乡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号。与涵江商会会长陈杰人等创办莆田国医专科学校,并任校长,兼授医学史,培养医学人才;为仙游壶中天医药局手书“壶中天医药局”六个金字牌匾,落款“治如”,加一枚印章“张氏治如”,现仍挂在壶中天医药局医堂上方。面对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国土沦陷,人民罹难。张琴心情沉重,奋然疾呼:飘零风雨春如梦,破碎江山事已非。不信鲁连能仗义,湎凭季主卜先凡。浊世几个肠可洗,狂澜无柱障难回。肉食几人知为国,穷居何术觉斯民!千家野哭潺援泪,万壑雷声战伐声。阅世钱神皆骗局,骄人米价似狂潮。迹有田园归未得,不任力穑又征徭。怪雨盲风侵大陆,青天白日挂垂虹。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0)

张琴书法石刻——莆田广化寺收藏

民国31年(1942年),莆田县警察局长伊杨铭暗中以米资敌,在沿海涵洞旁滥设碾米机,导致雨时洪水无法入海,造成涝灾,晴时农田无水灌溉,出现旱灾,民怨载道。张琴愤怒发表《苦旱书情》《米机泄水》等诗文,抨击揭露其祸国殃民,反响巨大。伊扬铭因此丢官,米机一并撤去。他还积极撰文,号召青年投笔从戎,为民族解放奉献力量。民国三十八年(1949),人民解放军南下福建,为迎接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闽中游击司令部授意下,张琴被推为莆田防护团主任,致力维护莆田社会秩序。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1)

木兰陂

1952年,张琴因病逝世,时年77岁。张琴作为莆仙历史上跨越新旧时代著名人士,学问渊博,才情横溢,诗文、书画、篆刻兼工。其诗宗唐宋,兼擅近体及长歌行,诗风质朴典雅,自然俊朗,弦外有音,韵内有致。内容大多以反映时代风貌为主,举凡朝政大事、军阀混战、国家危亡、民生疾苦等等各种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也有不少登临咏怀之作,借名胜古迹以抒发胸中悲欢离合之感情。莆田革命老前辈陈国柱评其诗:“措词雅典,诗外有诗,句中有句,极尽吟咏之能事”。其“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近代以来,莆田一人而已。”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2)

张琴绘画

张琴书法擅四体,真行篆隶兼备。楷书端庄秀丽,笔力雄健,大中小楷俱佳。行书在欧虞之间,篆隶古拙朴茂。其画以山水为多,亦作梅兰菊竹。师造化而法心源。在张琴看来,绘画并不是文人雅玩,而是性灵的真情流露和生命的自然呈现,张琴尝自谓:“盖不以艺事视画而以性命视之矣。”其山水描绘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名胜古迹,记述自己辗转流漓的生活,寄托其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笔意苍劲,尺幅寸缣。设色秀丽典雅,且每画必题诗,继古开今,讽托寓意,辞约旨宏。诗、书、画在其画作中完美融合,堪称三绝。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3)

张琴书法

除此之外,张琴还涉足篆刻,从他存世不多的篆刻作品来看,其印取法汉印,用刀稳健,深得汉印浑穆古雅之趣。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的谭延闓,称张琴诗、书、画为当代三绝。这位与其同年的翰林曾给张琴题词:“故人寥落今如梦,好句低徊我所师;收拾游踪归箧底,端应一画一题诗。张琴,这位目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晚清遗老、诗人,连其名字都不乏诗意——琴韵书声,至今还是莆阳学子精神供奉的文化偶像。其晚年,桑榆暮景,隐居市廛,心境豁然,笑看沧桑,耿介拔俗,文如其人。斯人已去,清标雅望,感念犹存。

枞阳县有哪些历史名人(莆阳风流末代进士张琴传略)(24)

兴化湾航标——石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