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佛教最初结缘是因为僧人发现茶能够使他们提神醒脑,所以便开始自己在寺院中种植茶叶,这使得后世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茶仙“陆羽”。陆羽正是被寺院的住持收养,从小就在寺院中诵读佛经,学习如约茶事中煮茶等相关知识,从而爱上品茶,一生致力于茶的各种研究,编写出了《茶经》一书,流传上千年而不过时。茶与佛家虽然一开始结缘于茶提神醒脑的功效,但是后来佛教逐渐找到了与茶内在精神的契合之处。


茶如人生岁月静好(如约茶事佛人茶修)(1)

禅茶一味

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

坐,禅宗所指修行时“心注一境”,即脱离所有外物之事。禅,意为“静虑”“修心”定,是保持内心与精神高度统一与平和。坐禅要求僧人闭目静坐,参悟“苦、集、灭、道”的佛法四谛,其中“苦”为首,茶性苦,从茶苦而甘的特性,可以帮助行者在品茶时,品味佛法真谛,参破“苦”谛。

品茶讲究一个“静”字,讲究有序有品饮,追求外在与内心的平静统一。佛家有“静悟”、“三思为戒”,坐禅时的五调(调心、身、食、息、睡眠)以及“戒、定、慧”皆是追求“静”,二者要此不谋而合。

如约茶事中的茶道本质是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生活本质;参禅也是通过静思,从简凡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茶如人生岁月静好(如约茶事佛人茶修)(2)

茶有“三德”

佛家认为茶是一味修身养老性的饮品,并认为茶有“三德”:

不眠:坐禅,姿势要求身正背直,不动不摇,内心在清静敛心,达到“轻安”、内外一体。通常坐禅一坐就是数月,僧人难免疲劳倦怠,茶具有提神醒脑的特性,因此坐禅修行中“唯许饮茶”。

助消化:僧人饭后坐禅,这样易得消化不良,饮茶可以生津化食,帮助消化。

不失:饮茶能养成清雅、简朴的性情,可以帮助僧人抑制性欲,以助更好地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