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讲述的故事——一个叫萌贵坊(奇怪的名字)的小区抗拒拆迁,仅剩的七个居民,在徐天宇(岳云鹏)的蠢萌打击下坚守了很久,突然又扛不住了,叫来了骗子天师玲姐吴君如助阵(本来就是来骗钱的)。玲姐乱搞了一阵之后(真是乱搞),又突然接受了无良地产商徐大富的拉拢,配合徐大富用购房人部队扮演的行尸吓跑了原居民(很难理解为什么把人吓得跑出楼外就算成功了?而且你有那个精力弄行尸为什么没精力找关系强拆?)。然后玲姐发现自己被徐大富蒙骗(此时玲姐表现地像是无知少女),悔过后又莫名站到了原居民这一边,用实际行为感动了他们之后,合力用伪造阎罗殿场景的方式制服了徐家父子(从法律角度讲纯粹是闹剧)。

这部片子放映前打得是港式恐怖喜剧的名头,光从名字看就很港式——港式电影经常会出现名字跟影片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这部电影原名叫作《玲姐大闹萌贵坊》,这其实很简单明了,因为影片讲的就是这点事情。可惜到头来非要打足港式风,在种种传闻中,最后定名为《妖铃铃》,一个透着点奇幻色彩的名字,又让人联想到香港剧组迷信风水的传统。

除了类型,电影的第二个噱头就是开心麻花的加盟。其实这部片中依然有明显的开心麻花风格,那就是切入点。开心麻花出品的三部电影,《夏洛特烦恼》从穿越回青春时代的角度,来描写珍惜现在;《驴得水》则用寥寥几个人物,刻画了一个年代的社会和世界一角;至于《羞羞的铁拳》,从自由搏击和性别互换的角度去糅合各种喜剧和励志的元素,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而《妖铃铃》,则是从一个实际上非常敏感和辛辣的方向切入的——拆迁。

这样一个题材,配上开心麻花的名头,其实让人非常期待,期待开心麻花再次能用喜剧的方式,揭露一个我们不太想去面对的现实。可惜港派导演吴君如和监制陈可辛采用的还是比较自我的港式风格,很难与开心麻花的风格融合起来。

妖铃铃吴君如扮鬼(细说电影妖铃铃)(1)

说说优点:首先有几个角色塑造的很不错,岳云鹏的徐天宇角色完美,能给人一种这个角色在这个剧本里的设定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角色就应该小岳岳来演的感觉,我觉得它会成为岳云鹏找准自己电影定位的里程碑之作;另外吴镇宇和方中信的组合,虽然都很毁各自的形象,但角色本身还是很丰满,说白了演香港角色还是比较自然一些,导演也更知道怎么去表现。而其他的角色,例如王保健父子,导演很想加入一些直白的悲情色彩,但确实很失败,男孩的妈妈,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挂在嘴上但没有出现过的角色,这在编剧中本应该十分忌讳出现的错误。整部戏并没有真正的主角,七个居民分走了大部分画面,而且并不均衡;玲姐的角色出现太晚,又塑造得很不完整,这样的角色设定会让影片整体产生混乱的感觉。

妖铃铃吴君如扮鬼(细说电影妖铃铃)(2)

另外,电影中一些喜剧元素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多半恐怕要归功于开心麻花的功劳,一些成功的事后梗都带着鲜明的麻花色彩,这也更容易被现在的观众所接受。而影片中处处可见的夸张和无厘头的港式搞怪式风格,则多少显得有些复古了。港式无厘头的鼻祖是周星驰,而无厘头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都要归结于星爷的个人魅力和演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周星驰那样,但很多时候也没必要沿袭这种风格。

妖铃铃吴君如扮鬼(细说电影妖铃铃)(3)

《妖铃铃》的缺点很明显,但并不是很重要。第一是镜头的捕捉,在前半段努力营造恐怖氛围的过程中,导演大量使用了人物近焦特写。在二十年前的香港或内陆,这都是很常见的手法,可放到现在就有点尴尬了。搞得不好反而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演员的演技水平,这里就显示出岳云鹏的演员天分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让没有表情成为一种表情的。

第二个缺点,节奏实在太快了。可能是港片过海需要控制时间?在重要的剧情转折点时都过度地太迅速,玲姐的出现太突兀(而且太晚,大姐你可是主角啊);行尸的出现更突兀(没错这就是看多了行尸走肉的专业术语);而玲姐叛变倒也没什么,悔过的过程就有些牵强了,一个江湖骗子当然有可能良心发现做一些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但这其中的心理历程不就是整个影片主题的生化点么难道不应该再多花点笔墨描绘一下么?而且阎罗殿的出现也太突兀了,你有那个本事弄出一个阎罗殿来干嘛不去买房呢?有点可惜。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其实也是港式喜剧的一种风格,剧情节奏极快,人物对话场景丰富,画面切换没有太多交代。但在现在这个世界,国外的优质大片已经对国内电影市场发起猛烈冲击的时候,导演应当意识到这种风格在内陆的竞争力实际上很有限,这一次还有导演处女作的吸引力,有开心麻花的口碑保证,但下一次观众们就不会再关注这些了。

妖铃铃吴君如扮鬼(细说电影妖铃铃)(4)

优质喜剧电影,其实就是努力地用喜剧元素去遮盖悲剧,观众看到的是喜剧,想到的是悲剧,而不会被其他一些莫名的因素分散注意力。这是喜剧电影中一个很简单,却很难做到的技巧。一些成功的喜剧导演们,周星驰自己就更偏向一个悲剧人物,开心麻花更像是一个为大众发声的底层人物,而靠囧系列成功的徐峥,则更倾向于挖掘社会中的现实。

每一个努力从演员转变过来的导演,都会经历尴尬,也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吴京的《战狼1》,想表现出的铁血、温馨和搞笑,都非常生硬(当初如果不是有阿特金斯我是不会看的),不少元素之间其实显得非常矛盾。在《战狼2》中他立马明确了铁血硬汉是唯一的主题,并呈现出一个风格更加鲜明突出的作品。

大鹏的《煎饼侠》,同样掺杂了很多很多理想化的元素,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竭尽全力把自己梦想中的场景都糅合到一起。而在《缝纫机乐队》中,大鹏已经很敏锐地抓住摇滚情怀,很老道地布置场景、控制节奏、掀起高潮,向人们展示了作为导演,他取得的巨大进步。

妖铃铃吴君如扮鬼(细说电影妖铃铃)(5)

所以,对于吴君如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我看得时候也笑得很开心,但不太认可这部电影。它有着所有导演处女作的通病——人物设定混乱,主题不深刻不鲜明不突出、节奏莫名其妙、画面纷繁复杂等等等等,但它也有一切导演处女作的特点——它向我们展现了这个导演的内心世界。她恋旧,怀念那个香港优质影视剧疯狂涌现的年代;她紧张,甚至连自己的主角都不敢太快出场;我猜她还是有点义无反顾,明知没必要,还是要设置很多充满个人特色和致敬港式风格的桥段——而这,正是一位强大导演的基本品质。

尽管相比较其他人而言,吴君如踏入导演行业的年纪偏大了点,但在她作为演员时,她已经证明了她拥有不拘一格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也让我们有理由包容她在这一部电影中的一些瑕疵和稚嫩,并对她的下一部必将有大幅改变的作品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