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05:28:00 作者:常亮

容易混淆的概念:震级/烈度

地震的概念这里不用过多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两个容易使人混淆的概念: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值,请注意,一次地震只可能有一个震级。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发生后1小时,有媒体报道湖北黄石发生6.3级地震、北京通州发生3.9级地震,这都是错误的说法,事实上这只是两地受汶川地震波波及产生的震动,震中只有四川省汶川县一地。

地震震级测试原理是什么(容易混淆的概念:震级)(1)

这实际上是一次误报(截屏图片来自新浪网)

目前全球普遍采用里氏震级作为地震规模的衡量标准,按照这一标准,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例如一次里氏震级7.0级的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约为里氏震级6.0级地震的32倍,可见震级大一级,所造成的破坏力可能完全不同。

另一个概念叫做地震烈度,它用来衡量一次地震在某个地点的震动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地震只可能有一个震级,但对受波及的地区而言可能有N个烈度,这一点不能忽视。与地震震级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地震烈度一般以罗马数字(Ⅰ、Ⅱ、Ⅲ等)来表示。

地震震级测试原理是什么(容易混淆的概念:震级)(2)

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截屏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不同国家的地震烈度标准有所不同,但普遍以麦加利地震烈度为标准。麦加利地震烈度分为1-12度,烈度2就可能被人所感知,烈度5就有可能造成建筑的破坏,而烈度8或8以上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美国采用的就是这一标准,中国大陆虽然有所改进,但也基本遵循12级烈度的设定。

地震震级测试原理是什么(容易混淆的概念:震级)(3)

日本气象厅的震度标准有所区别(屏幕截图)

而另外一个地震大国日本则有着自己特有的烈度评定标准:日本气象厅震度等级。这一标准从0-4、5弱、5强、6弱、6强一直到最高的7,共分为10级。台湾气象部门“中央气象局”稍加修改后也沿用了这一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