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嘟嘟妈妈,今天是家庭教育第12次分享——聊一聊孩子特别好动的问题。

可能有些宝妈会联想到多动症,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有时间专门聊吧。

嘟嘟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很活泼,天性喜欢动来动去一刻也闲不住,每天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带着他就是去公园疯跑玩耍。

路过的人都说这孩子腿不长但是跑的真快,而且跑很久都不带停下的,可把我累的不轻。

做其他活动呢,专注时间也很短,但是各种都想尝试玩一玩。让他吃个饭,他就开启话痨模式小嘴叭叭叭一直说。

孩子好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太活泼好动未必是好事)(1)

给我的感觉就是个超级活泼爱说爱动爱玩的孩子,但是有点过头了。我也说过和纠正过,希望他能安静,专注,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等上幼儿园之后,问题暴露。两位老师都告诉我说,嘟嘟太爱动了,一不留神就跑来跑去的,老师稍微不注意,就坚持不了多久就离开座位了。这样一来老师正常的教学肯定受影响。

这个情况在我意料之中的,但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显现,这幼儿园是当自己家了呀,好随便哈哈。

很明显幼儿园和老师的规则对他同样效果不大,他依然爱动,我行我素。

作为妈妈,听到老师们说的,实在很惭愧。

有一次面对他的小动作,我实在受不了了,直接动怒。刚开始还好,他能够安安静静的坐下五分钟,可是没过几分钟,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孩子好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太活泼好动未必是好事)(2)

我总结反思了下,这样的孩子无外乎两个方面,一天性爱动,这个一时半会难改变。二生活习惯差,导致行为专注力不好。

其实,活泼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思维活跃的孩子,一般对周围的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凡事都喜欢问一问、看一看、摸一摸。

作为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年龄特点的一种表现。

那次发脾气之后,我反思了自己,发脾气是没用的,得想想办法对策呀。

咱们可以因势利导,多种途径加强培养。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例子和嘟妈的实践介绍一些小方法,希望对有同样问题的孩子有帮助。

像我刚才说的,分析下孩子爱动的原因,对症下药。

01

孩子爱动,有可能是内心不够安定。我们大人着急的时候,也会有各种走来走去静不下来。孩子可能是内心对某件事情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根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

大人可以理智应对,强制自己安静下来,但是内心波动厉害的孩子,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会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各种扭动呀,晃动跑动呀等等。

想的非常多,但是没有方向,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明确的告诉他对错是非。

02

还有一点很可能是为了求关注,想引起大人或某个人的注意。比如在某一时刻,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遗忘被孤立了,要制造出一些响动,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有的孩子内心想法不愿意直接表达,就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注意。

咱们要让他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去完成任务,承担责任,给予奖励或者表扬。给他积极正向的肯定,帮助孩子更加自信。

03

生理原因,憋尿还是哪里不舒服?及时观察询问。

孩子好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太活泼好动未必是好事)(3)

04

情绪的外在表现。嘟嘟在开心的时候各种手舞足蹈。同时我也发现比如在挨批评,心情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出现的时候,身体也会不由自主的动来动去。

或者做各种小动作,比如做鬼脸,吐舌头等类似行为。

他这是情绪紧张的一种表现。或者说,通过夸张的鬼脸或动作来化解内心的紧张不安。

如果这时候我强制他不许动,可能这种紧张感会加剧,行为不会得到良好的改善。

只有当真正了解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才可以有效采取措施。如果及时给他安慰抱一抱亲一亲,他可能就快速的缓解平静下来了。

很欣慰,抱抱亲亲一直是我们的日常,大胆热烈的表达爱真的感觉很棒,我始终觉得,爱永远是核心和主旋律,给人最温暖和最坚实的力量。

而且我发现很普通的亲密举动能够化解很多问题。咱们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教育就很容易。

就好像,我们要想学生信自己,前提是和他做朋友,一个道理。

05

反复说教,讲道理,持续关注。

针对吃饭不专心问题,我告诉他说,寺庙里,大家都是食不语的。他们在修行,认为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吃饭不说话有很多好处,很卫生,细嚼慢咽也促进消化。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每个和尚都做的很好。

想想在嘟嘟的幼儿园,老师有没有说过,小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不打闹,他说有。

我说你看,道理都是一样的,咱们吃饭都不说话,那你就是一个好宝宝了。咱们来比一比,你做到了,你就是好宝宝,妈妈做到了就是好妈妈。

这些道理和话反复讲,他就可以听进去,至少那一餐就好很多,当然并不是说一次都没有说话,有时他还是忍不住的,但是慢慢意识到,慢慢在进步,就是好的。

然后更难的就是坚持和养成习惯了。

生活环境真的太太太重要了。想想大人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或者看手机,那孩子心里怎么想呢?

身教大于言传,难就在这里。咱们想让孩子怎么样,自己就先怎么样做好榜样和表率。

针对在幼儿园总是无视老师规则爱动的问题,可以用说教的方法明确的告诉他,在集体生活中要遵循规则,跟大家做一样的事情。

每天放学后我会问他今天有没有遵循规则,听老师的号令,有没有跟大家一起做一样的事情呢?

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及时肯定和鼓励。

咱们家长对于他们一定要有耐心,用激励、诱导、信任和理解慢慢影响他们,训练他,培养他,改变他的认知,帮助他认识规则,让他意识到在各种场合注意约束自己。

06

有意识训练专注力,比如他玩游戏总是三分热度,总是这里玩儿两分钟,那里玩儿两分钟。

咱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做决定,只选择一种玩具,坚持玩下去。不要有太多选择,让孩子理解坚持的重要意义。

我买了一些涂色本,内容是他喜欢的海底世界,一有时间就陪他一起涂色挺考验的耐力的,要先思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耐心涂上去,不可以乱糟糟的涂哦。

07

换个角度,顺势转化,从爱动转化为专注。他不是喜欢动吗,我们就可以从他喜欢的方式入手。

有针对性的运动,比如可以参与他喜欢的跑,蹦床,滑滑梯、球类等运动,让孩子充分的释放精力,同讲清楚规则。

在这个基础上慢慢的过渡到安静的游戏中来。比如玩了球类运动,我们再引导玩剪纸游戏,画画游戏,看谁画的球更圆等等。

在规则的约束下,为了完成游戏目标,孩子会不断地努力,帮助孩子养成目标意识的习惯。

同时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当他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也一定会专注下来。

找到他真正的兴趣爱好点,为他添置了一些跟爱好有关的。比如说关于交通工具的绘本,而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他也会非常专注。

例如孩子特别喜欢小汽车,可以购买了他喜欢的汽车玩具,有的玩具汽车还可以变形,当他玩儿汽车玩具的时候,能够非常的专注。

接下来,可以安排汽车涂色,汽车彩泥、剪纸、折纸等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游戏玩乐当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好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太活泼好动未必是好事)(4)

最后的最后,耐心等待,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面对孩子好动的情况,家长担忧是正常的,就像嘟嘟这类的孩子天性如此,很难直接改变,只能逐步引导。

如果我采取极端措施,比如直接武力解决,很可能效果不大。或者不做任何引导,听之任之,也是不行的。

嘟嘟在小班下半年的时候,老师就反应表现就好多了能坐得住了,而今年中班,能感觉到到规则意识更强了。

咱们针对太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内心比较着急,但是,还是要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任何引导和训练都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耐心等待。孩子一定可以,加油。

END

我是嘟嘟妈妈,公众号嘟嘟妈妈育儿说,专注于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感谢您的阅读支持,如果觉得对您带娃有帮助,不妨分享转发给更多的妈妈。如果您有育儿疑问或困惑,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后台私信我哦~带娃路上,一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