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在电视上看蒋昌建老师侃侃而谈,金句频出。今年的沃顿峰会上,有幸听蒋昌建老师做的一场关于科技传播的演讲,现场的大礼堂里挤满了学生,跟着蒋老师充满激情的分享,一起喜怒哀乐,掌声不绝,估计没几个学生会在蒋老师的课上睡觉。
演讲之后,有些感冒的蒋老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讲述了他人生中的几段重要经历。
1关于辩论
众所周知,蒋昌建老师在1993年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带领复旦大学夺冠的同时,当选了“最佳辩手”
央视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决赛录像之后,当年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睿智机警、沉着稳重的蒋昌建,就成了青年学子心中的“学霸型偶像”。
狮城一站成名的“蒋四辨”当时火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人气最鼎盛的时候,南昌一个仅能容纳2000人的新华书店拥进了6000人,挤碎了8块玻璃。最后,当地不得不出动一个排的武警维持秩序。这样的配置,放到今天,简直是顶流中的顶流了。
然而按照蒋昌建的说法,那并不是他主动的。
据说当年复旦在选拔辩手的时候,报名的学生人山人海,所有人必须经过5轮选拔,才能入围最终的6人团队,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奇葩说。而蒋昌建本来也没想去凑这个热闹,却被系里看中直接指派。
在辩论赛上走红的蒋昌建,之后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大学生活。即使在毕业之后,收到了很多企业的邀请,他还是不忘初心,选择留校当个老师。
说起选择留校的原因,蒋老师说他当年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在校园里能够培养年轻的心态。另一方面则是当个大学老师,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更多。蒋昌建说,按照他对自己的了解,一个自由的环境更适合他。
于是自由的蒋昌建就在完成教师工作的同时,自由的成为了时政评论员、电视栏目策划人、经济论坛主持人、财经访谈观察员和公益项目参与者。而这些都是他擅长的脑力工作。
2幕后工作
蒋昌建第一次触电幕后工作是在《杨澜访谈录》,当时央视的副台长觉得蒋昌建的国际政治和政治学专业背景,和节目的诉求非常吻合,于是邀请蒋昌建参与到策划的工作中来。只要动脑子又不影响教学工作,蒋昌建就这么被轻易的说服了,然后一做就是5年。
至于之后出现在各种节目中担任嘉宾,蒋昌建说他不拒绝的理由,是通过这些经历,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对于学习这件事,身为教师的蒋昌建是这样认为的,所有的理论都是死的,但是真实的世界是鲜活的,从真实的生活中去理解理论,让他触类旁通,收获颇丰。能够不时的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让蒋昌建感觉到生活更有质量,也愿意去更多的了解新鲜事物。
于是对新事物永远好奇,又很容易被说服的蒋老师,从嘉宾席被推上了主播台,成为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他想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智慧超群的人。
而这次蒋老师被说服的理由,多少有点无厘头。节目组问他,“你课能上得好吗?”,蒋老师很自信的承认课能上好,于是节目组拍板:课能上好节目就能主持好。
当时48岁的蒋老师,操着一口塑料普通话,用他儒雅而不失激情的学术派形象,和不输给当年做辩手时的口才再次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成为了内地综艺主持界的一股清流。
而对蒋昌建来说,挑战不仅仅是站上舞台,还有如何用电视语言嫁接一个桥梁,把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内容,展现给电视机前的受众。蒋昌建感到责任重大,而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于是他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一站就是6季。
《最强大脑》之后,蒋昌建俨然成了国内科技传播的代言人,他也迎来一个新课题,全程参与制作了《智造将来》,推出了暖科技的概念,真正做到了将高冷的科技创新传播给普通大众。
但是蒋昌建只给自己打了7.5分。他说,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所有的受众,我们都要带着一颗敬畏心。
采访结束后,蒋老师因为行程安排要快速离开,没想到在离开之前,他还逐一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握手表示感谢。
相比狮城辩论席上气势逼人的铁嘴青年,最强大脑舞台上的激情帝,私下的蒋老师真诚、专注又有点可爱。
当他倾听时,会认真的看着你的眼睛。当他表达时,虽然气场全开,却不会咄咄逼人。当他思考时,会像个孩子一样不自觉的转椅子。他不争,却又不拒绝任何挑战,总能在挑战中解锁新技能。或许这就是蒋昌建真正的魅力所在。
关注我们其他平台
刷微博:
@陈一佳
@创业美国
看视频:
优酷 腾讯 财新 搜狐
搜索:三橙视频
看头条:
今日头条
搜索:三橙
听广播:
喜马拉雅 凤凰 蜻蜓 36Kr
搜索:陈一佳
合作联系
project@ox3product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