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leader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在字节跳动也一样。
有的leader从其他公司加入,一开始会不适应字节跳动不讲title的氛围,甚至不习惯leader也要亲力亲为的工作方式;那些在公司内成长起来的leader,常常被外界误解有着“大厂人”的傲慢;而因公司发展快、机会多,获得晋升的年轻人,却难免会因为年轻而不被信任。
今天,字节君邀请到了来自国际化团队、研发团队以及销售团队的三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在leader这个角色中的经历和感受。
校招生成为新晋leader后,如何面对身份与角色转换中的不适应?
技术leader如何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保持技术敏锐度?
团队越来越大,却总在面临调整和变化,该如何让团队保持战斗力?
......
这些疑问,都将会在这三位同学的故事中,得到答案。
毕业一年半成为leader
学习刚刚开始
我是K,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字节跳动的国际业务中台。校招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我,「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我说,希望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去学习,然后能自己去带一个团队。没想到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真的实现了。
我学会了情绪管理,团队为先。
我不仅开始在工作中收起自己的情绪,还学会了照顾他人的情绪,以此让团队的工作能获得更有效的推进。
一次一个全公司的大型活动,我发现下属负责的网页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当时距离上线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所以我没有立马问责,而是先着手想解决办法。因为我知道如果当即问责,对方难免会产生对抗情绪,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现在,每当遇到问题,「为什么会出错」,「解决方案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解决」是优先级更高的三个问题。
在这里其实有很多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校招生而受到区别对待。但最重要的就是展现出对业务中关键问题的判断力和把控力。
而这种判断力其实依赖于对业务的了解。我刚来的时候,与我们团队有关的各项业务我几乎都干过,年轻人嘛,多做一些总没错。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能在复杂的业务问题面前,掌握比别人更多的上下文,这对我成为leader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边学习边解决业务问题,是我工作中的常态。
刚成为leader时,时常觉得非常疲惫,因为很多事情我都学不会放手。其实这样团队感受也不够好,难以成长。
但现在我逐渐学会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然为什么需要搭建团队呢?
我开始转变角色,花更多精力做好流程的管理,并适时地给出建议。对于项目完成的具体过程,我也不再要求按照我的路径去做。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尽相同。所以只要做好这个换位思考,我的角色转化还挺快的。
技术leader如何平衡业务与管理?
2018年,我从一家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字节跳动,成为了前端技术团队leader。不过在刚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能适应这份leader的工作。
倒不是技术问题难倒了我,而是我需要承担更多以前没尝试过的职责,比如招聘。
来了字节跳动之后我发现业务同学和HR一样,都需要站在招聘的一线,而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很少参与招聘,当我知道需要自己从头开始组建团队,还真是有点懵。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在HR的一些系统性指导下,我慢慢学着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出击。除了一些常规招聘渠道,我还跟着别的团队去上海交通大学开课,提前锁定了一些不错的候选人。
今年开始,我们团队做了一个技术分享的公众号,刚上线三个月就有人慕名而来,没想到通过这个途径,吸引到一些不错的候选人。
招聘这件事让我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现在我慢慢理解了招聘的重要性,如果能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实现的价值也会大得多。
字节跳动是一家年轻的公司,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很有冲劲,公司内信息协作的阻碍比较低,很容易推动合作共建。在技术上也比较敢尝试,如果某件事情对业务有帮助,就可以先把方案推进下去。这种氛围对于帮助我快速融入很有帮助。
最难的是,会让一些同学觉得「我的领导不知道我在做什么」,甚至认为「leader不能准确的评价我的工作产出」。
我定期会和团队的所有同学分别 1 on 1 一次,不管团队内人数多少,这个是一直坚持的。我有一个文档,里面记着每一次和每一个同学交流中的问题,方便继续跟进或者复盘。
另外,我把团队分成了若干个不同的方向,由一些骨干的同学来带领。和这些骨干同学的沟通会更频繁一些,能够保证大家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上保持认知和节奏一致。
沟通中,有些同学会觉得在技术中台工作价值感很弱。我会告诉他们,中台不是支持部门,而是产品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从产品本身主动思考,怎么做产品会更好。主动性是我比较看重的事情。
担心啊。倒不是担心找不到工作,主要担心很多时候没办法帮团队里的同学做一些判断。
其实在字节跳动,很多技术leader都依然还在写代码,所以我也要求自己一定要抽时间去写,学习最新的一些技术,尽量让自己不要跟一线的同学脱节。每周二我们团队都会组织内部的技术讨论,也会邀请外部的技术大牛来做分享。
业务一直在变如何带着团队乘风破浪?
我是 2016 年 10 月加入公司的,刚来区域 KA 团队的时候,只分配给我一个销售。那时候我们做业务新开很难,招人更难。后来产品越来越丰富,切入短视频赛道之后也进入了快车道。
这几年,我经历过 5 次大的业务方向调整,几乎什么行业都做过,食品饮料、3C、文娱、运营商等等 ,各行有各行的特点,对于销售来说也有不同的行业打法。
迎接业务的变化对字节跳动人来说并不陌生,伴随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总是在迎接新的领域,同时公司也敢于将业务交给新人。
对销售来说,最基本的就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剩下的才是积累行业知识和行业人脉。扎实的销售专业能力是应对行业变化最有力的办法。
当然,业务一直调整对管理的挑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当团队的规模比较大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对人有着清晰的了解。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调整是在 2018 年,我刚休完产假,就接到通知要去接手火山的销售团队,而我之前的经验主要在快消领域。
面对陌生的领域和团队,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整个团队的述职,把控每一个人的状态和客户情况。针对一些头部和尾部的销售,专门做 1 on 1 沟通,迅速将团队的脉络摸清楚。一方面,我分别对团队同学从意愿度、产品了解程度、客户覆盖情况对能力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也选出有发展潜能的客户。之后,再根据大家的销售能力为客户一一匹配对接同学,快速把业务跑了起来。
我青睐的候选人必须有自驱力,对于自身的成长有着强烈的意愿,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来适应竞争。
我面试过一些候选人,他们会说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做客户,包括提升消耗。对于这样的人,我会直接淘汰掉。走捷径是不会给销售带来真正的成长和成就感的。
我希望我的团队关注的是事情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对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希望他们在这里学到真正的本领,即便有一天离开了,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能成为优秀的销售。
在我的标准里,leader好与不好,和团队管理规模没有关系,看的是团队的状态和客户的反馈,还有要看团队里有没有培养出和leader一样强的人。
不变的是,销售leader始终应该和业务在一起。在字节跳动,我们鼓励leader对业务保持hands on的状态。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leader不是只做单纯的人员管理,因为你要密切地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给出有效建议。一些比较重要的提案会议我都会到场。
对于一线销售同学来说,我不是她的管理者,而是能随时给他帮助的人。只要是业务问题,他们24小时都可以找到我。
2017年有一次,我们服务一个科技领域的客户下单,第二天就要把方案反馈给客户了,但到凌晨四五点,排期和方案还在修改中,我就一直跟着内部策划同学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沟通。
那一晚其实我并没有具体做什么,但是团队同学和我说,「知道你在,我们就很安心。」
如果要说变化,那就是团队大了,我的角色在变化。团队小的时候更像家长制,事无巨细,而人多了应该适时地往后撤一点,让业务骨干发挥他们的专长。现在我会更加关注销售同学的培养,我的成就感也来源于此。看着越来越多的销售同学通过努力把客户从零开始服务起来,我真的非常开心,这也是我在字节跳动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