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重庆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榜上有名的众多革命英烈中,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红岩》塑造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令湖口屏峰乃至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人,他就是在小说《红岩》中与英雄人物余新江的人物原型余祖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岩余新江人物身份与英雄事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岩余新江人物身份与英雄事迹(小说红岩中英雄人物余新江的原型)

红岩余新江人物身份与英雄事迹

前言:在重庆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榜上有名的众多革命英烈中,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红岩》塑造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令湖口屏峰乃至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人,他就是在小说《红岩》中与英雄人物余新江的人物原型余祖胜。

余祖胜系湖口县屏峰乡皂湖村余古堂湾(清康熙年间一余姓先生来此建学堂教书,将原古仁村改为今余古堂村)人,生于1927年8月,其父余桂喜,是一位有知识、有觉悟的时代青年,不甘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早年离家在汉阳兵工厂做工,由于其聪颖好学,能吃苦耐劳,成为汉阳兵工厂的骨干。

为了生计,忍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管理,经常遭受工资被克扣、动辄遭人打骂等不平等待遇。此时余祖胜随父进厂办子弟学校学习,成绩优秀。从小耳濡目染爸爸的工作生活遭遇,受进步文化熏陶,思想渐渐成熟起来。由于其和爸爸长得一模一样,人们习惯地称他为“小喜”。他团结身边的同学好友,天天策划着为父亲们报仇解恨。他们晚上摸到警察局投掷石头,遭到警察的围捕。余祖胜还和众多学生一道参加了有名的“二、七”大罢工,曾身负重伤。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长驱直入,侵占武汉三镇,汉阳兵工厂迁往重庆并入十一兵工厂。余祖胜全家随厂迁往,流亡到了重庆。余祖胜因生活困难辍学了,进兵工厂当童工。由于迫于生计,还有母亲要赡养,他考进了位于重庆磁器口的长江兵工总厂,当了一名职员。由于其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被提拔为长江兵工总厂本部办公厅庶务科的办事员。

跨进这座国民党反动派控制森严的兵工厂,余祖胜直接接触死气沉沉的黑暗世界:工厂冒着黑烟,车间闪耀着铁水浇铸砂型的火花,流着汗水的工人,操纵着机床,车床飞快地转动,一批批精良的武器从这产生。在此期间,余祖胜同志对时局深有感触,中国的走向令他忧心如焚。他经常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短诗,给《挺进报》主编送稿,组织厂工人搞读书会等进步活动,在厂内名声较大。

长江兵工总厂修配厂是总厂的核心,技术人才济济,余祖胜任厂总管。他利用自己接受到的进步思想,以修配厂为根据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修配厂有了“盈余”,他因“领导有方”而被大加赞赏。总厂厂长到修配厂来视察以后,很器重他的才干,任命他为修配厂代理厂长,后提升为厂长。

1944年,由于其追求进步的行为暴露,被厂方开除。同年秋,他考入重庆技工学校学习,同时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因为反对蒋介石发起内战又被开除。此后,他居家待业。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发愤自学,另一方面积极靠近中共组织,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47年,余祖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重庆市工运书记的秘密交通员。

余祖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组织指示,进修械所当工人,他组织和团结工人,积极开展革命斗争。时局的发展一天天恶化,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指使下,不顾全国人们的反对,撕毁了停战协议,公开进攻解放区。1947年春天,内战的烽火日紧,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包围了中共办事处和《新华日报》,住在重庆红岩村的中共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被迫撤回延安。

巨大的乌云在天空中翻滚,正当蒋介石把几百万大军赶运到内战前线,美蒋反动派即将向中原地区发动突然进攻,全面发动内战的前夕,中共中央南方局撤离重庆红岩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采用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与共产党公开为敌。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重要城市设“特别班”,特工人员多时达5万余人。

为了统一调集力量,迅速破获不断组织罢工、破坏军工生产、阻滞兵源兵粮、煽动民变、威胁干部安全之中共领导机关,国民党西南长官署设立侦防处,有军、警、宪、特工人员,对进步人士严加缉捕,1947年4月,正当余祖胜等人准备私运武器支援人民解放军时,因叛徒告密出卖,他和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被捕。他们被关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政治犯的牢笼,是他们杀人的魔窟,遭囚禁、迫害的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在这里受尽老虎凳、鸭儿浮水等种种酷刑。

余祖胜身处渣滓洞内,但不忘记自己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立场不动摇,革命不停止。在狱中他作为所有渣滓洞牢房中全体被囚禁的犯人代表,抗议国民党反动派非人的折磨,代表全体政治犯坚决要求谈判,面对大号手镣脚铐,毫不畏惧,挺身而出,最终被关进了“中正室”。

余祖胜号召组织了狱中绝食斗争,一直坚持了四天,在狱外共产党的舆论压力下,迫使国民党特务让步,对被迫害致死的烈士召开追悼会,取得了狱中斗争的胜利。余祖胜用牙刷柄,凭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刻制成一颗颗小红星,分发给狱中同志。余祖胜还用春联同敌人作斗争: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横批:扭转乾坤

歌乐山中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批:极乐世界

看洞中依然风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甜来

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门风——伸头 横批:乐在其中

这些春联充分体现了其身处囹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同敌人斗争的大无畏气概。余祖胜和一些爱好诗歌的难友组成铁窗诗社,用诗歌鼓励同志,坚持斗争,迎接胜利。余祖胜还写下了“自白书”。

余祖胜工诗能文,不少诗歌在当时进步报刊发表,一些诗歌入选《革命烈士诗抄》和《囚歌》,他的诗歌充满革命激情,如1949年写的白话诗《晒太阳》:“太阳倾泻在石头上,温暖着我的身躯,啊?这也触犯了吸血鬼的法律!哼,不讲羞耻!眼珠翻滚,怒目瞪瞪。在这人和兽混居的城堡里,道德、法律、武力、金钱……全是吃人的野兽!春天是强盗们的,穷人永远生活在冬天里,愤怒地站在石头上,我要回答……总有一天,我们将站在这个城堡上,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

敌人对我革命同志用尽酷刑,不分昼夜地提审,余祖胜经常被拷打得半昏半醒,死去活来。衬衫被撕破,胸部尽是化脓的刑伤,皮肉上留下的是炽热的烙铁烫下的乌黑焦烂的伤疤。

西安事变后,国民党玩起了两面把戏,拒绝在和谈上签字。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局势迅速恶化,余祖胜深处困境,但他十分担心地下党的安全,因为很多革命同志抓的抓,死的死,党组织损失惨重。

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共产党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分两部由川东川北入川,国民党全线溃退,重庆危在旦夕。蒋介石意识到败局已成现实,难以扭转,秘密实施出逃台湾,及爆破、密裁、游击、潜伏等四大任务。他要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他们成立了“行刑队”,先渣滓洞后白公馆,解决所有政治犯,不留一个活口,然后焚尸灭迹。

1949年11月27日,刘邓大军西进的炮声在重庆市郊轰鸣,渣宰洞里的政治犯将遭受敌人的大屠杀。面对敌人的阴谋,余祖胜组织越狱行动。他们计划敌人一进牢房,就夺枪、夺钥匙。余祖胜的任务是立即把钥匙和枪送到女子监狱,帮助女牢越狱。硬是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中,用铁掌拧断了锁,击破了牢门。

送走女室战友后,余祖胜没有一人逃脱,他迅速转过身来判断局势。铁门外的枪弹,一阵猛似一阵,像骤雨不停地倾泻,流弹穿过牢房,碎屑飞溅,烟雾腾腾。墙壁似蜂巢一样,早已密布着无数子弹穿过的洞眼。在愈来愈烈的扫射下,牢门、铁窗正吱吱破碎,空气里弥漫着血水的热气和窒息呼吸的火药味。余祖胜看见一些敞开的牢门附近,倒躺下不少战友的躯体,还有些人影在挣扎。余祖胜迎着枪声密集、呐喊不绝的方向冲去。

敌人的火焰喷射器向他射来,他周身着火,顿时,他脸上、臂上烧起了大块大块的血泡。余祖胜蜷缩着身躯在地上翻滚着,扑灭了身上的火焰,他不顾周身伤痛,一跃而起,冲向前去。此时,突然敌人一阵机枪扫射,余祖胜全身猛地一震,继而慢慢地倒了下去。越狱行动失败,就这样二百多名难友在重庆渣滓洞被蒋介石反动派全部杀害。

后记: 由于余祖胜祖辈三代一脉单传,其举家随战乱跨数省的迁徙,其父子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壮烈事迹族辈无以知晓。在重庆渣滓洞革命英烈名单上,记录的也仅是其籍贯为江西省湖口县屏峰乡余鼓堂湾,因而余祖胜其人其事知之不详,知之甚少,其乡人在面对陌生的同时,尤倍感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