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提诺曾说:“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在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白孝文的一生是由“神”变为“禽兽”的一个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白嘉轩当众惩罚伤了自尊吗?

看完由李沁、张嘉译、何冰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我一直坚持认为白孝文堕落就是因为父亲当众惩罚伤了他的自尊,所以他才自暴自弃,但是细细品读了3遍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我才发现,白孝文自暴自弃的背后,不仅仅是伤了自尊,其中还有3点原因不容忽视。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1)

李沁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

01心中气,对于父亲怨恨

在白鹿村这片土地上,族长白嘉轩相当于一个土皇帝,而白孝文一直被白嘉轩当作族长继承人来培养,相当于太子。身份这样一代入,我们就明白了白孝文对白嘉轩的怨恨。

白孝文从小就被父亲造了一个“太子梦”,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期望成长,秉承仁义礼智信,基本没有童年的乐趣,甚至连“狼吃娃”、“媳妇跳井”等人人都会的游戏都不曾染指,唯一的乐趣就是听戏。从来没有接触过母亲和奶奶意外的女性,新婚之夜仍然保持着夜读的习惯,完全是一个“愣娃”。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2)

秉承仁义礼智信的白孝文

俗话说:“物极必反”,所以初尝“禁果”的他,便纵欲无度。被田小娥勾引,更是放飞自我,完全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东窗事发后,白嘉轩将其绑在祠堂上,当众进行了惩罚,不仅伤了他的自尊,更对父亲产生了怨气,他的“太子梦”破灭了。

分家后,白孝文陷入短衣少食的境地,于是他开口向父亲借粮,但是父亲白嘉轩无情地拒绝了他,使得他对父亲的怨气更深。所以某种程度上白孝文自暴自弃是给父亲白嘉轩看的。他卖房卖地,被白嘉轩训斥,但是他无所谓的态度,惹恼了白嘉轩,白嘉轩恼羞成怒地将其打翻在地,他却有了一种复仇的快感。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3)

白孝文对白嘉轩的报复

白孝文不顾脸皮的沿街要饭,但是最终依然饿得两眼放光,而且腿被野狗咬伤了,他蜷缩在一个土坑里,身边是虎视眈眈的野狗,此时遇见了鹿三,麻木许久的脑袋顿时活跃起来,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的一言半语,都会经过鹿三这个媒介一字不漏地传达给父亲,丝毫的怯弱和懊悔都会使父亲得意。他不想让他得意,于是就说:“这光景不错这光景美得很!”由此可见白孝文对父亲白嘉轩的怨恨之深。

02玻璃心,内心比较脆弱

以前我一直想不通,起初很有成就,在品格上几乎是“完人”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由此变成恶人。例如隋炀帝,刚开始文治武功,样样精通,但是遭遇挫折后,就变成一名暴君。比如白孝文,刚开始仁义礼智信样样俱全,在村中有较高的威信,但是一旦遇到挫折,他一下变成一个恶人。为什么这样呢?我认为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经受不了打击的玻璃心,内心比较脆弱。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4)

内心脆弱的白孝文

那些刚开始起点比较低的人,甚至是坏人,但是他们最后却慢慢的变好,渐渐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变好、取得成就的过程的背后是强大的内心,他们曾经错过,也被伤过自尊,也曾被人讥笑和冷落,但是最终他们没有自暴自弃,一点一点的改正,最终成为一个有成就感的人。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起点很高的人,从小就有很高的威信和声望,这些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自尊心也很强,但是一旦“破防”,伤了自尊心,他会“一泻千里”,抛弃所有的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浑蛋,白孝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5)

自暴自弃的白孝文

在黑娃的眼中,小时候的白孝文是一个准备随时接受人膜拜的“小神童”,他时刻用仁义礼智信要求自己,但是白嘉轩将他绑到祠堂当众惩罚,让他“破防”了,他便放弃了所有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就是他内心脆弱的具体表现。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他会痛定思痛,进行改正,继续成为一个君子。

俗话说:“读书明智”,所以从白孝文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玻璃心的可怕,但是被宠着长大的我们,很多人都有一颗玻璃心,经受不了任何风吹雨打,受不了任何委屈,只要经历点风雨,就要缩回母亲的怀抱,这就产生了很多“巨婴”。由此可见,锻炼一个强大的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白鹿原原著白孝文最大赢家(3读白鹿原才懂白孝文)(6)

具有玻璃心的白孝文

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最伟大之处在于将人性的复杂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其中最典型的我认为是白孝文。他从一个仁义礼智信近乎完美的人,堕落成为一个“丧家之犬”,最后虽然物质和地位有了改观,但是他内心的恶却与日俱增。由李沁、张嘉译、何冰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让白孝文恶有恶报了,但是原著小说中,白孝文却是笑到最后的人,这一切都是他摒弃了仁义礼智信换来的。

如果将白孝文的自暴自弃仅仅归咎为伤了自尊,难就很难理解事情和人性的复杂,成就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由“神人”变为“禽兽”也是由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说白孝文自暴自弃的背后,不仅仅是伤了自尊,还有外在的因素是对父亲白嘉轩的怨恨,内在的因素是有一颗玻璃心。

,